导图社区 屋面防水工程知识点整理
【一级注册建筑师】【经济施工管理】屋面防水工程知识点整理:检验同一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1组。
编辑于2022-04-07 21:56:03屋面防水工程
3基本规定
3.0.5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确定防水等级,并应按相应等级进行防水设防;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屋面,应进行专项防水设计。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3.0.12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观感质量检查和雨后观察或淋水、蓄水试验,不得有渗漏和积水现象。
3.0.14 屋面工程各分项工程宜按屋面面积每500m2~1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应按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批的抽检数量应按本规范第4~8章的规定执行。
500-1000㎡抽检
4.1一般规定
4.1.3屋面找坡应满足设计排水坡度要求,结构找坡不应小于3%,材料找坡宜为2%; 檐沟、天沟纵向找坡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
4.1.5基层与保护工程各分项工程每个检验批的抽检数量,应按屋面面积每10Om?抽查一处,每处应为10m2,且不得少于3处.
4.1.18防水混凝十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4.2找坡层和找平层
4.2.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板缝嵌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嵌填混凝土时板缝内应清理干净,并应保持湿润;
2当板缝宽度大于40mm或上窄下宽时,板缝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
3嵌填细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嵌填深度宜低手板面10mm ~ 20mm,且应振捣密实和浇水养护;
4板端缝应按设计要求增加防裂的构造措施。
4.2.2找坡层宜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找坡材料应分层铺设和适当压实,表面应平整。
4.2.3找平层宜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找平层的抹平工序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序应在终凝前完成,终凝后应进行养护。
4.2.4 找平层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分格缝的宽度宜为5mm~20mm.
4.2.10找坡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7mm,找平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4基层与保护工程
4.3隔汽层
4.3.2 隔汽层应设置在结构层与保温层之间;隔汽层应选用气密性、水密性好的材料。
4.3.3在屋面与墙的连接处,隔汽层应沿墙面向上连续铺设,高出保温层上表面不得小于150mm.
4.3.4隔汽层采用卷材时宜空铺,卷材搭接缝应满粘,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0mm; 隔汽层采用涂料时,应涂刷均匀。【涂刷两遍方向应相互垂直】
4.4隔离层
4.4.1块体材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4.4.2隔离层可采用干铺塑料膜、土工布、卷材或铺抹低强度等级砂浆。
4.4.5塑料膜、土工布、卷材应铺设平整,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不得有皱折。
4.5保护层
4.5.2用块体材料做保护层时,宜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10m,分格缝宽度宜为20mm,
4.5.3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设表面分格缝,分格面积宜为1㎡。
4.5.4用细石混凝土做保护层时,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压光,分格缝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 分格缝的宽度宜为10mm~20mm。
4.5.5块体材料、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女儿墙和山墙之间,应预留宽度为30mm的缝隙,缝内宜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并应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
5保温与隔热工程
5.1.6 保温材料使用时的含水率,应相当于该材料在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
5-1-7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或干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2板状材料保温层
5.2.1板状材料保温层采用干铺法施工时,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应铺平垫稳; 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实。
5.2.2板状材料保温层采用粘贴法施工时,胶粘剂应与保温材料的材性相容,并应贴严、粘牢; 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平面接缝应挤紧拼严,不得在板块侧面涂抹胶粘剂,超过2mm的缝隙应采用相同材料板条或片填塞严实。
5.2.3板状保温材料采用机械固定法施工时,应选择专用螺钉和垫片;固定件与结构层之间应连接牢固。
5.2.5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偏差应不限,负偏差应为5%,且不得大于4mm.
5.2.9 板状材料保温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5.2.10板状材料保温层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2mn。
5.3.4 纤维材料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偏差应不限,毡不得有负偏差,板负偏差应为4%,且不得大于3mm.
5.4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
5.4.4一个作业面应分遍喷涂完成,每遍厚度不宜大于15mm; 当日的作业面应当日连续地喷涂施工完毕。
5.4.5硬泡聚氨酯喷涂后20min内严禁上人; 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完成后,应及时做保护层。
5.4.10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5.5.6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正负偏差应为5%,且不得大于5mm.5.6种植隔热层
5.6种植隔热层
5.6.1种植隔热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5.6.2种植隔热层的屋面坡度大于20%时,其排水层、种植土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5.6.3 排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陶粒的粒径不应小于25mm,大粒径应在下,小粒径应在上。
2凹凸形排水板宜采用搭接法施工,网状交织排水板宜采用对接法施工。
3 排水层上应铺设过滤层土工布。
4挡墙或挡板的下部应设泄水孔,孔周围应放置疏水粗细骨料。
5.6.4 过滤层土工布应沿种植土周边向上铺设至种植土高度,并应与挡墙或挡板粘牢;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接缝宜采用粘合或缝合。
5.6.5种植土的厚度及自重应符合设计要求。种植土表面应低于挡墙高度100mm.
5.6.11过滤层土工布应铺设平整、接缝严密,其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5.6.12种植土应铺设平整、均匀,其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且不得大于30mm.
5.7架空隔热层
5.7.1、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应按屋面宽度或坡度大小确定。设计无要求时,架空隔热层的高度宜为180mm~300mm.
5.7.2当屋面宽度大于10m时,应在屋面中部设置通风屋脊,通风口处应设置通风算子。
5.7.4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上人屋面的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2混凝土板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板厚及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5.7.7架空隔热制品距山墙或女儿墙不得小于250mm。
5.7.9架空隔热制品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3mm。
5.8 蓄水隔热层
5.8.1蓄水隔热层与屋面防水层之间应设隔离层。
5.8.2蓄水池的所有孔洞应预留,不得后凿;所设置的给水管、排水管和溢水管等,均应在蓄水池混凝土施工前安装完毕。
5.8.3 每个蓄水区的防水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5.8.4 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振捣密实,表面应抹平和压光,初凝后应覆盖养护,终凝后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d;蓄水后不得断水。
5.8.9防水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贵通。
6防水与密封工程
6.2卷材防水层
6.2.1―屋面坡度大于25%时,卷材应采取满粘和钉压固定措施。
6.2.2卷材铺贴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
2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6.2.3卷材搭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行屋脊的卷材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2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500mm;
3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3。
6.2.4冷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5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
6.2.5 热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熔化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时,宜采用专用导热油炉加热加热温度不应高于200°℃,使用温度不宜低于180°C;
2粘贴卷材的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厚度宜为1.0mm~1.5mm;
3采用热熔型改性沥青胶结料粘贴卷材时,应随刮随铺,并应展平压实。
6.2.7自粘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4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
5低温施工时,接缝部位宜采用热风加热,并应随即粘贴牢固。
6.2.6热熔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3卷材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溢出的改性沥青胶宽度宜为8mm;5厚度小于3m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沥青卷材保护层用绿豆砂应清洁、预热后应立即均匀铺撒。
4.2.8卷材防水层的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外,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圆那形,目成整齐平顺, 注:圆弧半径:沥青防水卷材为100-150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为20mm.
6.3涂膜防水层
6.3.1防水涂料应多遍涂布,并应待前一遍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再涂布后一遍涂料,且前后两遍涂料的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6.3.2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胎体增强材料宜采用聚酯无纺布或化纤无纺布;
2胎体增强材料长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应小于70mm;
3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的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幅宽的1/ 3;
4上下层胎体增强材料不得相互垂直铺设。
6.3.7涂膜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涂膜防水层80%
6.3.10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应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粘结牢固;胎体增强材料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0mm,
6.3.1普通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卷材与基层宜满粘施工,坡度大于3%时,不得空铺施工;
2采用热熔法满粘或胶粘剂满粘防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干燥、洁净;
3防水层施工前,应在阴阳角、水落口、突出屋面管道根部、泛水、天沟、檐沟、变形缝等细部构造部位设防水增强层,增强层材料应与大面积防水层的材料同质或相容;4当屋面坡度小于等于15%时,卷材应平行屋脊铺贴;大于15%时,卷材应垂直屋脊铺贴;上下两层卷材不得互相垂直铺贴。
7瓦面与板面工程
7.1一般规定
7.1.3木质望板、从条、顺水条、挂瓦条等构件,均应做防腐、防蛀和防火处理;金属顺水条、挂瓦条以及金属板、固定件,均应做防锈处理。
7.1.4 瓦材或板材与山墙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均应做泛水处理。
7.1.5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瓦材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7.1.7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檐口部位,应采取防雪融冰坠的安全措施。
7.2烧结瓦和混凝土瓦铺装
7.2.2基层、顺水条、挂瓦条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6.2.9 机械固定法铺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5卷材周边800mm范围内应满粘。
2顺水条应垂直正脊方向铺钉在基层上,顺水条表面应平整,其间距不宜大于500mm;
7.2.4 烧结瓦和混凝土瓦铺装的有关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瓦屋面檐口挑出墙面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m;
2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40mm;
3脊瓦下端距坡面瓦的高度不宜大于80mm;
4瓦头伸入檐沟、天沟内的长度宜为50mm~70mm;
5金属檐沟、天沟伸入瓦内的宽度不应小于150mm;
6瓦头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50mm~70mm;
7突出屋面结构的侧面瓦伸入泛水的宽度不应小于50mm。
7.2.7瓦片必须铺置牢固。在大风及地震设防地区或屋面坡度大于100%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固定加强措施。
7.3.5沥青瓦铺装
1脊瓦在两坡面瓦上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应小于150mm;
2脊瓦与脊瓦的压盖面不应小于脊瓦面积的1/2;
3沥青瓦挑出檐口的长度宜为10mm~20mm;
4金属泛水板与沥青瓦的搭盖宽度不应小于100mm;
5金属泛水板与突出屋面墙体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250mm;
6金属滴水板伸入沥青瓦下的宽度不应小于80mm。
7-3-3铺设脊瓦时,宜将沥青瓦沿切口剪开分成三块作为脊瓦,并应用2个固定钉固定,同时应用沥青基胶粘材料密封;脊瓦搭盖应顺主导风向。
7.4金属板铺装
1金属板檐口挑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
2金属板伸入檐沟、天沟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金属泛水扳与突出屋面墙体的搭接高度不应小于250mm;
4金属泛水板、变形缝盖板与金属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0mm;
5金属屋脊盖板在两坡面金属板上的搭盖宽度不应小于250mm。
8细部构造工程
8.1一般规定
8.1.2细部构造工程各分项工程每个检验批应全数进行检验。
8.2檐口
8.2.3 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应满粘。
8.2.4卷材收头应在找平层的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8.4女儿墙和山墙
8.4.2女儿墙和山墙的压顶向内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压顶内侧下端应做成鹰嘴或滴水槽。
8.5水落口
8.5.4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口周围的附加层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8.5.5防水层及附加层伸入水落口杯内不应小于50mm,并应粘结牢固。
8.7伸出屋面管道
8.7.4 伸出屋面管道周围的找平层应抹出高度不小于30mm的排水坡。
8.8屋面出入口
8.8.5屋面出入口的泛水高度不应小于250mm.
8.10设施基座
8.10.4 设施基座直接放置在防水层上时,设施基座下部应增设附加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9屋面工程验收
9.0.2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②一般项目的质量应经抽查检验合格;有允许偏差值的项目,其抽查点应有80%及其以上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且最大偏差值不得超过允许偏差值的1.5倍;
9.0.8检查屋面有无渗漏、积水和排水系统是否通畅,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进行,并应填写淋水试验记录。具备蓄水条件的檐沟、天沟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并应填写蓄水试验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
1卷材、涂膜防水层的基层;
2保温层的隔汽和排汽措施;
3保温层的铺设方式、厚度、板材缝隙填充质量及热桥部位的保温措施;
4接缝的密封处理;
5瓦材与基层的固定措施;
6檐沟、天沟、泛水、水落口和变形缝等细部做法;
7在屋面易开裂和渗水部位的附加层;
8保护层与卷材、涂膜防水层之间的隔离层;
9金属板材与基层的固定和板缝间的密封处理;
10坡度较大时,防止卷材和保温层下滑的措施。
天沟、檐沟的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沟内附加层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宜空铺,空铺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2)卷材防水层应由沟底翻上至沟外檐顶部,卷材收头应用水泥钉固定,并用密封材料封严。
(3涂膜收头应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
(4)在天沟、檐沟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交接处,应留凹槽并用密封材料嵌填严密。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4-3-2卷材、涂膜的基层宜设找平层。找平层厚度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2的规定。
4-5-5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5-1-6屋面工程施工必须符合下列安全规定:
①严禁在雨天、雪天和五级风及其以上时施工;
②屋面周边和预留孔洞部位,必须按临边、洞口防护规定设置安全护栏和安全网;
③屋面坡度大于30%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④施工人员应穿防滑鞋,特殊情况下无可靠安全措施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
5-4-16卷材防水层的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热熔法和焊接法不宜低于-10°C;
②冷粘法和热粘法不宜低于5C;。
③自粘法不宜低于10°C
5-3-55板状材料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2相邻板块应错缝拼接,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嵌填密实。
C:/Users/kololo/AppData/Roaming/Tencent/QQ/Temp/V[DN5GW7CEL%7DI66B6MPSCQD.png
C:/Users/kololo/AppData/Roaming/Tencent/QQ/Temp/V[DN5GW7CEL%7DI66B6MPSCQ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