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史
原则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世界史的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及近现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2-04-08 14:16:21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
古埃及
文明起源
尼罗河中下游
主要成就
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
狮身人面像
位于哈佛拉金字塔前,造型源于斯芬克斯
太阳历
人类历史上最早
古巴比伦
文明起源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主要成就
《汉莫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
古印度
文明起源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主要成就
种姓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数字
古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佛教
起源
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
释迦牟尼
古代欧洲文明
古希腊
文明起源
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的地区
主要成就
《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
《理想家》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希腊戏剧
古希腊三大悲剧
艾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古希腊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古罗马
文明起源
意大利半岛中部
主要成就
《十二铜表法》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世界近现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葡萄牙航海家
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哥伦布
意大利航海家
发现了美洲大陆
达·伽马
葡萄牙航海家
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麦哲伦
葡萄牙航海家
其船队完成航海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西方近代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时间
14~16世纪
发源地
意大利
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代表人物
最早期的代表人物
但丁——《神曲》
彼得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美术三杰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延圣母》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之父)
《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喜剧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皆大欢喜》
拉伯雷
《巨人传》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启蒙运动
时间
17~18世纪
核心思想
理性主义
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
主张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
狄德罗
主编《百科全书》
卢梭
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始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
文献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形成和发展起来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独立战争
开端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
文献
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美国宣布独立
结束
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
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787年宪法——美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美国内战
开始
1861年,南方公开挑起战争,内战爆发
文献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束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法国大革命
开始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文献
1789年颁布 《人权宣言》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世界上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
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开始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标志
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重要发明
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等,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重要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
德国的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新交通工具
德国的本茨发明汽车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电信事业
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
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
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炸药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
三国同盟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
1907年,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凡尔登战役
一战的转折
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英国首次使用新武器坦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会议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战国进程
爆发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942年初,中、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转折
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获胜(太平洋战场)
1942年,阿拉曼战役,英军胜利(北非战场)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胜利(苏德战场)
胜利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规定日本必须将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
德黑兰会议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1944年,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商讨惩办战犯,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
波兹坦会议
1945年7月,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刻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外国文学
17、18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
法国
莫里哀
《伪君子》《悭吝人》
启蒙文学
英国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德国
歌德
《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19世纪以来的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英国
拜伦
《唐璜》
雪莱
《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莫泊桑
《羊脂球》《项链》
司汤达
《红与黑》
俄国
果戈里
《死魂灵》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契诃夫
《变色龙》《套中人》
美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马克·吐温
《竞选州长》《百万英镑》
现代主义文学
美国
海明威
《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
表现主义
奥地利
卡夫卡
《变形记》
后期象征主义
英国
艾略特
《荒原》
“意识流”小说
法国
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
爱尔兰
乔伊斯
《尤利西斯》
荒诞派
爱尔兰
贝克特
《等待戈多》
苏联、亚非拉的文学
苏联
高尔基
《母亲》
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印度
泰戈尔
《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
日本
川端康成
《雪国》
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