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品成本计算
CPA《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三章升级版,自带知识点导航链接,方便工作和学习。
编辑于2022-01-20 21:29:36产品成本计算
知识框架
成本的分类
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
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比较©©
分步法©©©
制造成本与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间接材料成本
间接人工成本
其他制造费用
非制造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
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制造成本法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法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
与销售、管理、筹资等活动相关的成本
制造成本法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成本法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
可以用经济合理的方式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部分
间接成本
不能用经济合理的方式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的部分
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直接分配法
计算结果其实就是“分配率”
交互分配法
先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再将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对外分配
优缺点及适用性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归集
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等
分配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基本公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基本方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费用=某产品的分配标准×分配率
原材料
按消耗定额分配
职工薪酬
按产品实用工时分配
外购动力费用
按仪表记录、生产工时或定额消耗量分配
制造费用
按实用人工工时、定额人工工时、机器加工工时或直接人工费等分配
分配方法
1||| 扣除分配法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0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年初固定数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年终重新校准在产品成本
*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很量,或者数量虽多但各月之间变动不大的情况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 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适用于在产品数量稳定或数量较少,且制定了比较准确的定额成本
2||| 比例分配法
约当产量法
加权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程度计算
原材料
一次投入
100%
陆续投入
累积材料费用/全部材料费用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累计定额工时法
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按完工比例计算
先进先出法
计算原理
月初在产品
月末全部完工
默认条件:假设产品生产周期小于1个月
本月投产产品
部分完工
部分在产
计算公式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数量×(1-已投料比例)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称转换成本)=月初在产品数量×(1-月初在产品完工程度)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本月全部完工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直接材料=月末在产品数量×本月投料比例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月末在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分配率
定额比例法
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分配
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且制定了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的情况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在产品材料耗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适合原材料所占比重较大且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的情况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联产品的含义
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要产品
副产品的含义
同一生产过程中,使用同种原料,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联产品成本计算过程
第一阶段(分离前):联合产品明细账
第二阶段(分离后):各产品分设明细账
联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分离点售价法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分离点的总售价
*分离后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
可变现净值法
A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A产品可变现净值
B产品应分配联合成本=联合成本分配率×B产品可变现净值
实物数量法
单位数量(或重量)成本=联合成本÷各联产品的总数量(或总重量)
*适用于产品价格很不稳定或无法直接确定的情况
副产品加工成本的分配
价值相对较低,可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其成本
如:先确定副产品成本,再倒挤主要产品成本
三种基本方法的特点与适用适件比较
品种法
适用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生产是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需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生产过程简单
主要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核算报告期一致
如果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分批法
适用
单件小批量类型的生产(如:造船、重型机器设备制造)
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
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生产过程复杂但数量少
主要特点
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而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
一般不存在分配费用的问题
单件生产不存在分配问题
小批生产要么全部完工,要么全部未完工,也不用分配
批量稍大,跨月陆续完工交货时,需要进行分配
分步法
适用
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有按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管理需求
生产过程复杂且大批量生产
分步法
分类
逐步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分步法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分项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法
“打包”结转
成本还原
还原成原始的料工费
分项结转法
料、工、费分别结转
优点
1||| 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
2||| 能够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3||| 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地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缺点
1||| 综合结转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分项结转工作量大
2||| 各生产步骤不能同时计算产品成本,需要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
本步骤的在产品
本步骤的在产品和本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工的产品
即:广义在产品 (还没送到本步骤的不算)
本步骤的完工产品
指企业最终的完工产品
优点
1||| 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2||| 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
1||| 不能提供各个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在产品的费用在产品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出而转出,即不按其所在的地点登记,而按其发生的地点登记,因而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提供资料
2||| 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不包括所耗半成品费用,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各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第一步骤除外),不能更好地满足这些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