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土地政策变迁
近代土地政策变迁的知识导图,介绍了太平天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浮士德》的知识内容,包括序幕、悲剧第一部:初遇、悲剧第一部:青春引诱、悲剧第二部:政治引诱。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单元宪法的知识导图,内容有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近代土地政策变迁
太平天国时期
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
1911-1924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共产党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新三民主义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1937
消灭封建地主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兴国土地法》:依靠贫农和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按人口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兴国土地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
1931-1945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政策
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人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50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规定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等。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
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权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
农民走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农)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特点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60
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影响/危害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害
三大改造
1953-1956
农业生产合作社,自愿互利,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改变过快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等缺点
土地改革
1950-19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对待富农政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