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徐涛-马原第12课
自制超好记考研政治思维导图,同步考研政治名师徐涛网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马原第12课 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
唯物史观
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特殊在它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在那里
考点40: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唯心史观的缺点
1、只看到了历史发展背后的精神力量,而没有看到精神力量背后的物质动因
因此
社会发展的物质动因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2、只看到了历史发展中少数英雄人物的力量,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考点4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物质的东西
包括仨
地理环境(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
人口因素(影响因素,非决定性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性力量)
生产力(决定性力量中的决定性力量)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有最高级的决定力量的是生产力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劳动对象
与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
劳动者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最基本的内容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
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意识的东西
社会心理
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中与经济、阶级、利益有关的内容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解释
与阶级有关
这种思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想法
非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中与经济、阶级、利益无关的内容 (语言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立刻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平衡:社会存在越发达,社会意识越发达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美国 社会存在落后于社会意识:中国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双向:即促进、阻碍)
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考点4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概念
社会存在—生产方式
生产力
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1、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生产资料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属于生产力中的这三种构成,而是因为科技可以渗透在这仨构成当中,分别与这三因素相结合发生作用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社会存在)
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第一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双向)
考点4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
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
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第二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限的。它可以影响社会性质和历史进程,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是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