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选修三
政治选修三: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与此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概念。
编辑于2022-04-09 20:09:50政治选必三:逻辑与思维
思维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含义
广义:意识
狭义:理性认识
特征
个体差异性
共同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能动性
与实践关系
分类:形态
目的、标准
方向
发散思维:不同方向发散
聚合思维:同一方向收敛
思考角度
综合思维:整体地认识
分析思维:分别地认识
反映方式
辩证思维:联系、发展、全面
形而上学思维:孤立、静止、片面
基本单位
基本形态
形象思维
含义
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幻想等反应认识对象,触及事物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形象性
运行方式:想象性
思维表达:情感性
抽象思维
含义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应认识对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概念性
运行方式:推导性
思维表达:严谨性
概念
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含义
通过揭示事物本质属性而反应事物的思维形式
与语词关系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与此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概念
多词一意:不同语词可表达同一概念
一词多义:同一语词在不同场合可表达不同概念
注意
事物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有待人去认识
概念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基本特征
概念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不固定不变原因
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应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变化
随着认识的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精确
内涵
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质”的规定
明确方法
定义
含义
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方法
用简洁的语句解释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构成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属概念
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条件
具备相应科学知识
遵循定义的逻辑规则
逻辑错误
前面为逻辑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定义过窄
定义过宽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直接
循环定义;:间接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否定定义
定义不能用比喻
比喻定义
外延
含义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量”的规定
关系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有无相同部分
相容关系
相同部分的多少
全同关系:外延完全相同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外延部分相同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特殊情况
矛盾关系: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
反对关系: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
明确方法
划分
含义
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方法
依据一定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 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
构成
母项
子项
条件
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遵循划分的逻辑关系
逻辑错误
子翔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划分不全
多出子项
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划分标准不一
划分应逐级进行
越级划分
判断
哲学认识论:从主客体角度(主观与客观)研究判断真假 形式逻辑:从形式上研究判断真假及真假关系
含义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断定方式:肯定、否定
有真假之分
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 符合实际的为真判断,不符合的为假判断
与语句关系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根据语境确定语句含义
类型
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简单判断
直接由概念构成,不包含其他判断
性质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构成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种类
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
判断的质
肯定
肯定判断
否定
否定判断
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
全称判断
某类事物的部分
特称判断
单个对象
单称判断
质与量的结合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注意问题
不能缺少主项、谓项:不完整
避免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误解
准确使用量项、联项
关系判断
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简单判断
构成
量项
关系者项
按关系者项出现的顺序有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项
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不科学思维
含义
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科学思维
含义
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与其他思维形式关系
科学思维并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特征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意义
思维素养
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更好担当维护真理的责任
把握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更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创新能力
逻辑
含义
规律
逻辑规律与规则
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
基本规律
基本要求
同一律
确定性
含义
在同一时间、从统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公式
子主题
A是A
要求
子主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注意问题
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矛盾律
一致性
含义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公式
A不是非A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逻辑错误
自相矛盾
与辩证矛盾关系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应
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排中律
明确性
含义
再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公式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逻辑错误
两不可
其他
矛盾律与排中律
区别
矛盾律:不能同时肯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其中必有一假
排中律:不能同时否定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论断,其中必有一真
识别与把握矛盾论断的矛盾关系,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来源
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不是逻辑学家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哪个权威定的
通过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
意义
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称为科学的思维
逻辑学
狭义: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推理
结构
前提
结论
应用
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
论辩
用论证的方式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用论证的方式区反驳别人的观点
核心任务: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
抽象概念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广义:形式逻辑+辩证逻辑
主题
主题
关系
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甲与乙是同学
乙与甲是同学
反对称关系
甲比乙大三岁
乙不比甲大三岁
非对称关系
甲认识乙
乙不一定认识甲
传递性关系
传递关系
甲比乙大,乙比丙大
甲比丙大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甲不是丙的父亲
非传递关系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甲不一定认识丙
原告
量项
第一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第二关系者项
某些
反控
被告
有的
单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谓项
联项
主项
量项
小学生
运动员
球迷
团员
一成不变的
不是
是
不是
是
不是
这个人
许海峰
中学生
中学生
真理
有些
有些
所有
有价值的
是
商品
所有
艺术
属概念
的
+
定义项
种差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应客观现实
就是
文学
包含/被包含
种概念:外延小
属概念:外延大
属性
含义
事物的性质和关系
分类
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非本质属性
既为某事物所有,有可为他事物所有
正确思维
说服的结果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