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肛管疾病
肛管疾病思维导图:包含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定义: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等等
食管癌和胃部疾病的护理,导图介绍了定义、病因及病理、护理措施、健康指导、身体状况等方面,赶快收藏下图了解吧!
①妥善固定;②持续灌洗(生理盐水加抗生素的,以20~30滴/分滴速持续灌洗);③保持通畅(持续低负压吸引);④观察及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状和量:警惕出血、胰瘘、肠瘘的发生;⑤维持出入液量平衡;⑥拔管护理:体温正常并稳定10日左右,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引流液少于5ml/d,引流液淀粉酶值正常,可考虑拔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肛管疾病
痔
定义:是直肠下段粘膜下或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淤血、扩张和迂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任何年龄都可发
病因及类型
病因: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和移位。由于反复便秘、长期站立或久坐、妊娠等腹内压增高因素致静脉回流受阻,淤血形成。
内痔(最多见),位于齿状线以上,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
Ⅰ度:以便血(无痛性)为主,痔块不脱出肛门 Ⅱ度:便血或多或少,排便时痔块脱出,排便后可自行回纳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久站痔块脱出,需用手回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块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脱出
内痔发展到Ⅲ度以上多形成混合痔
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
是直肠下静脉丛扩张、迂曲所致,表面为肛管皮肤覆盖。 主要表现为肛门外有皮垂,血栓性外痔需手术处理。
混合痔(位于齿状线上、下)
是直肠上下静脉相互吻合、扩张、迂曲形成,表面为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覆盖
身体状况
便血
无痛性间歇性便血,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症状
痔块脱出
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外痔血栓形成(疼痛剧烈)
瘙痒
外痔或内痔脱出时常有分泌物溢出,刺激周围皮肤
处理原则
非手术疗法
①一般治疗:适应于痔的初期和无症状痔(改变不良排便习惯,坐浴,血栓性外痔可先局部热敷,再外敷消炎止痛剂) ②注射疗法:适用于Ⅰ、Ⅱ度内痔(将硬化剂注射于痔基底部的黏膜下层,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萎缩) ③红外线凝固疗法:适用于Ⅰ、Ⅱ、Ⅲ度内痔(通过红外线照射,使痔块发生纤维增生,硬化萎缩) ④胶圈套扎疗法:适用于Ⅰ、Ⅱ、Ⅲ度内痔(将特制的胶圈套入到内痔的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而愈合)
手术疗法
①单纯性痔切除术(适用于Ⅱ、Ⅲ度内痔和混合痔) ②痔环形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的环形痔) ③血栓性外痔剥离术
护理措施
1.直肠肛管检查(直肠指检和内镜检查)2.直肠肛管检查的体位()
2.直肠肛管检查体位
左侧卧位、膝胸位(最常用)、截石位(手术体位)、蹲位、弯腰前俯位
3.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禁食刺激性食物,忌酒。保持大便通畅,缓解疼痛(肛管内纳入消炎止痛栓)。 坐浴(每次便后用温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中药制剂,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作用:可松弛肛门括约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术后可内服阿片酊保持大便通畅
并发症的护理
①尿潴留②术后出血③切口感染(皮肤清洁,坐浴)④肛门狭窄(术后5-10日内可行扩肛)⑤大便失禁(术后3日定时提肛运动)
肛裂
定义: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多见于青中年人,好发于肛管后正中线
病因
①长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时机械性创伤 ②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等蔓延引发溃疡 ③肛裂三联征:肛裂、前哨痔、肛乳头肥大
疼痛(最主要症状)
排便——疼痛——缓解(间歇期)——疼痛
便秘
出血
①保持大便通畅(越痛越要排干净) ②便后坐浴 ③扩肛疗法(5-10分钟) ④经久不愈,可手术(肛裂切除术和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保持大便通畅,坐浴,疼痛护理(肌注吗啡、消炎痛栓纳肛)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定义: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多见于青壮年
病因和病理
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的
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肛周皮下脓肿
主要症状为肛周持续性跳动性疼痛,坐卧不安,初起时肛周皮肤红肿、发硬、疼痛, 脓肿形成后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坐骨肛门窝脓肿)
发病时患侧肛周持续性胀痛,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感,脓肿形成有波动感,并向下穿出形成肛瘘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
全身感染较严重,多由肛腺感染或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向上穿破肛提肌引起
1.非手术治疗(抗感染,坐浴,局部理疗,保持大便通畅,减轻排便时疼痛) 2.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脓肿形成后可切开引流)
舒适体位,控制感染,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排便后应先坐浴再换药
肛瘘
定义:是肛管或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常位于肛窦,多为一个)、瘘管(由反应性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外口(肛周皮肤上,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三部分组成。多发于青壮年男性。
多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后遗症。肛窦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
分类
⑴按瘘管位置高低:①低位肛瘘(外括约肌深部以下)②高位肛瘘(以上) ⑵按肛瘘多少:①单纯性瘘(仅有一个内口、外口、一个瘘管)②复杂性瘘(一个内口,多个外口和瘘管) ⑶按肛瘘外口位置:①外瘘(外口在肛周皮肤上)②内瘘(内外口都在肛管内)
症状
反复自外口溢出少量脓液、血性、黏液性分泌物。 肛周皮肤潮湿、瘙痒,形成湿疹。
体征
肛周皮肤外有红色乳头状或肉芽组织突起,压之有脓液排出。位置表浅时可触及硬结节样内口及条索样瘘管
辅助检查
1.肛门镜检查(自外口注亚甲蓝{美蓝}溶液,肛门镜下见蓝色液溢出) 2.X线检查(碘油瘘管造影)
①肛瘘切开术;②肛瘘切除术;③挂线疗法(适合距肛缘3-5cm内。利用橡皮或有腐蚀性药线的机械压迫作用,使结扎处组织坏死)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感染;坐浴(经期、妊娠末期及盆腔器官急性炎症期不宜坐浴); 观察伤口情况(出血、挂线松弛度、愈合情况及疼痛护理); 尿潴留护理;肛门失禁(轻度:术后3日作肛门收缩舒张运动。重度:行肛门成形术)
肛瘘不能自愈,只有手术切开或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