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洲古典时代建筑
欧洲古典时代建筑思维导图:包含爱琴文化建筑,荷马时期(英雄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古代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等等
编辑于2022-04-11 18:53:01欧洲古典时代建筑
爱琴文化建筑
克里特文明
早期奴隶制国家
克诺索斯宫殿、费斯特宫殿
纤秀华丽,毫不设防=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卫城——狮子门
叠涩券,过梁不承重
粗犷雄健,极强的防御性
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布局,分散院落通风采光,布局不规则,没有轴线
古代希腊建筑
历史时期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
氏族社会解体,氏族领袖住宅作为敬神的场所
继承了爱琴文化,长方形正室成了住宅的基本形制
神庙形制基本定型,这时的主要建筑材料还是木头和生土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
手工业与商业发达,形成小的城邦国家
宗教定型,英雄守护神崇拜从泛神崇拜中凸显出来
产生了一些有全希腊意义的圣地,形成了希腊圣地的代表性布局
神庙改用石头,并形成了一定的形制
柱式基本定型,以石头为主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极盛时期,自由民主制度达到很高的地步
雅典经济文化空前高涨
圣地建筑群与神庙完全成熟:雅典卫城
产生了科林斯柱式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前二世纪)
自由民主制度受到致命打击——马其顿帝国统一希腊
公共生活发达——世俗的公共建筑类型增加,功能专化,艺术手段丰富
为古罗马文化建筑的发达准备了前期条件
爱奥尼柱式受偏爱,柱式通俗化
圣地建筑群的演进
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不求平整对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构成多变活泼的建筑景色
庙宇形制的演进
一间圣堂——公共纪念物——早期庙宇:木构架和土坯——柱廊的形成
柱式的演进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看整理
雅典卫城
卫城山门
穆尼西克里
多立克柱式,前后廊各6棵
内部两侧各3棵爱奥尼柱式——更高
胜利神庙
爱奥尼式,很小,和山门调和,柱子比较粗壮(1:7.68)
点明卫城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主题
帕提农神庙——雅典娜神庙
突出
第一把它放在卫城上最高处
第二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多立克柱式庙宇:8x17
第三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形制最隆重
第四它是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物
建筑单体
内部
东部一半是圣堂,朝西的一半是存放国家档案财务的方厅——里面四根柱子为爱奥尼
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伊瑞克提翁神庙
为纪念传说中的雅典人的始祖而建
爱奥尼柱式
女像柱廊
形体复杂,立面变化大,构图完整均衡,各立面之间互相呼应,交接妥善,圆转统一
对比
古罗马建筑
技术变革
历史背景
建筑繁荣的原因
第一,统一了地中海沿岸富饶、先进的地区,促进交流融合
继承了希腊的建筑形制和造型
伊达拉里亚人的工程技术
第二,奴隶制度极盛时期,生产力达到古代最高水平
光辉的建筑技术,拱券结构,内部空间发达可以满足复杂要求,适应性强,发展了建筑内部的空间艺术
完善了柱式与拱券结合的艺术手法
第三,古罗马建筑是为世俗生活服务的,领域广,类型多
形制推敲深入成熟,功能适应性强
光辉的拱券技术
混凝土
成分——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石和碎石之后,凝结力强、坚固、不渗水
发展条件
原料开采和运输都比石材廉价、方便
它可以用碎石做骨料,节约石材,用浮石或其他轻质石材做骨料,减轻结构重量
除了少数熟练的工匠外,可以大量使用没有技术的奴隶,用石块砌券拱需要大量工匠
运用:提高建筑的跨度
拱券
拱顶体系
筒形拱
十字拱
穹顶
内部侧推力相互抵消,外侧厚重墙壁
柱式
五种柱式
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罗马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柱式与结构问题的解决
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
券柱式——柱子只起装饰作用
连续券——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块檐部
柱式同多层建筑的矛盾
叠柱式——希腊晚期出现
四层——塔斯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科林斯壁柱
巨柱式——突破水平划分的限制——尺度失真
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的矛盾
重视柱式细节
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线脚
一组线脚代替一个线脚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成就
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坚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
维特鲁威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局限
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的忽视共和末期以来的拱券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不公正的贬低他们的质量
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做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
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义不详,以至于以后有些人钻空子随宜加以解释
其他建筑类型
广场
共和时期广场
罗曼努姆广场——大致呈梯形、有巴西利卡、元老院、庙宇
帝国时期广场
凯撒广场
凯撒个人的纪念物
封闭的、按完整的规划建造的广场
头一个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新形制
形制借鉴了古希腊晚期的庙宇,广场上的建筑失去了独立性,统一在一个构图形式中
奥古斯都广场
纯为歌功颂德
只在两侧各造了一个半圆形的讲堂给雄辩家用,还有一点共和时代的残余
广场周边的围墙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把它同城市完全隔绝——社会矛盾尖锐
图拉真广场
不仅轴线对称,而且作多层纵深布局
正门是三跨的凯旋门,两侧敞廊在中央各有一个直径45m的半圆厅,形成广场的横轴线
横纵轴交点——图拉真的镀金骑马青铜像
底部——乌尔比亚巴西利卡——古罗马最大的巴西利卡之一
纪功柱——罗马多立克柱式
广场从公共活动场所变为皇帝个人的纪念物,从开放变为封闭的,从自由布局的变为轴线对称的,并且皇帝的庙宇作为整个构图的中心
鲜明的表现出建筑形制同政治形势的紧密关系,表现出从共和制向帝制向神话皇帝的变化过程
剧场及角斗场
大角斗场
长轴188m、短轴156m
结构:观众席架在环形拱和放射形拱上
材料:经济合理,基础的混凝土用坚硬的火山石为骨料,墙用凝灰岩和灰华石,拱顶的混凝土的骨料则用浮石;墩子和外墙面衬砌一层灰华石,柱子、座位、楼梯等用大理石饰面
形式:分为四层,下三层各80间券柱式,第四层是实墙
立面上不分主次,适合于人流均匀分散的实际情况——由于券柱式虚实明暗方圆的对比很丰富
叠柱式的水平分划更强化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
四层:底层——塔斯干柱式;二层——爱奥尼柱式;三层——科林斯柱式;四层——科林斯壁柱
这座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
庙宇
基本规制继承古希腊
以矩形为主,强调正面——才用前廊式
万神庙
阿德良皇帝
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代表,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直径43.3m、顶端高度43.3m、中间开8.9m直径的圆洞
穹顶材料:混凝土、砖——砌发券,可以分段浇筑混凝土,墙厚6.2m,也是混凝土——穹顶凹格,减轻自重
外墙面划分为三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做装饰。
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
减少穹顶侧推力的影响
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
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经验
门廊高大雄壮,华丽浮艳,正面八棵科林斯柱
内部空间单一完整安定和谐
公共浴场
多用途建筑群——代表当时最高建筑成就
发展:共和时期,按大致功能安排,总是不对称的——帝国时期,拱券技术成熟,辅助房间放地下,趋向对称
代表:卡拉卡拉浴场、戴克里提乌姆浴场
成就
第一:结构十分出色
温水浴——横向三间十字拱,重量集中在8个墩子上,墩子外侧有一道横墙加强抵御拱顶的侧推力
热水浴大厅——圆形做穹顶
第二:功能很完善
结构体系先进,全部活动在室内进行,各种用途大厅联系紧凑
第三:内部空间简洁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冷水浴、温水浴、热水浴大厅串联在轴线上,热水浴大厅用集中式空间结束
住宅
天井式住宅
公寓
山坡住宅
阿德良离宫
市政工程
输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