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糖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章糖代谢知识点总结,包括糖的摄取与利用、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生物化学——生物氧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链;第三节细胞质中NADH的氧化;第四节高能化合物;第五节非线粒体氧化体系与抗氧化体系。
生物化学之酶的知识总结,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很详细全面的思维导图,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糖代谢
第一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
葡萄糖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转运的过程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无氧分解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少量ATP的过程。又称糖酵解
场所:细胞质
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第一阶段:葡萄糖或糖原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糖酵解
第二阶段:丙酮酸接受H还原为乳酸
糖的有氧分解
指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或糖原在细胞质中分解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成C0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场所:细胞质、线粒体
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决定乙酰辅酶进入三羧酸循环
第一阶段:葡萄糖或糖原在细胞质中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大量能量
三羧酸循环
生成ATP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经葡糖-6-磷酸氧化分解生成细胞所需的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NADPH和核糖-5-磷酸及CO2,也可生成能量
关键酶:葡糖-6-磷酸脱氢酶
反应不可逆
生理意义
提供核糖-5-磷酸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应用:蚕豆病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的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关键酶:UDPG焦磷酸化酶、糖原合酶
糖原的分解
由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
关键酶:磷酸化酶、葡糖-6-磷酸酶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第四节 糖异生
指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非糖物质如甘油、乳酸、丙酮酸、生糖氨基酸等
关键酶:葡糖-6-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
生理意义:1.保证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2.有利于乳酸的回收利用 3.协助氨基酸代谢
第五节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
食物中的糖
肝糖原分解
肝中糖异生的作用
去路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糖原
转变为非糖物质和其他糖类
血糖过高时随尿排出
血糖水平的调节
肝调节
肾调节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糖代谢紊乱
低血糖
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3.89mmol/L
高血糖
空腹时血糖浓度超过7.22mmol/L
糖尿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8.99~9.99mmol/L,则尿中会出现糖
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
糖异生相当于糖酵解的逆过程
糖原的分解主要是肝糖原分解,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因为肌肉组织中不含葡糖-6-磷酸酶,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糖-6-磷酸在有氧条件下经有氧氧化彻底氧化,在无氧条件下经糖酵解生成乳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运至肝进行糖异生作用,再合成葡萄糖或糖原
H2O
CO2
乳酸
葡萄糖
细胞质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