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情绪
普通心理学之情绪笔记,包括情绪的一般概念、情绪与脑、表情、情绪理论、情绪的调节等内容,考研党必备!
编辑于2022-04-14 15:45:37情绪
情绪的一般概念
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情绪的含义
含义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组成成分
独特的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最重要成分
研究方法——自我报告法: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描述在某种情景下所产生的情绪
外部表现
通常称为表情,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
所有面部肌肉变化组成的模式
面部表情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姿态表情
指面部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
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生理唤醒
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
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类早期赖以维生的手段
与基本适应行为有关
直接反应人的生存状态
进行社会适应
有负面作用
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的行为的强大动力
组织功能
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社会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情绪
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
人和动物都具有
情境性、易变性、激动性
情感
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联系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感制约着情绪的外在表现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基本概念
含义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变化具有两极性,即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组成
情绪的动力性
增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产生的积极情绪是赠力,人的活动能力提高
减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减力的,人的活动能力降低
情绪的激动性
激动:强烈的、外显的,由一些重要的事件引起
平静:一种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情绪状态,也是基本工作条件
情绪的强度
强
弱
情绪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
情绪的紧张程度
紧张
轻松
情绪的紧张程度取决于个体面对的情景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
情绪维度
三维理论
冯特的情绪的三维理论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
每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级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施洛伯格的三维理论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
普拉切克
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
四维理论——伊扎德
愉快度
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
紧张度
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
激动度
个体情绪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
确信度
个体能胜任、能承受的程度
环形理论——罗素
愉快-不愉快、中等强度-高等强度
情绪的分类
情绪的分类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
含义
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表现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
与接近行为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
适应功能
支持应对
缓解压力
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消极情绪
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
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适度有益、过度有害
复合情绪
含义
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复合情绪理论
伊扎德的三种复合情绪
基本情绪的混合
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的混合
基本情绪和认知的混合
罗素的环形理论
两个维度:愉快-不愉快、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
情绪状态分类
含义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分类
心境
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和人格特征
激情
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
定义
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产生原因
与人面临的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表现——适应性综合征
含义
机体一系列的生物性反应,有助于个体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组成
动员
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
阻抗
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应对环境的突变
衰竭
引起紧张的刺激继续存在,阻抗继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
道德的种类
道德感
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评价一个人思想、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情绪与脑
基本情绪系统
趋近系统
趋近系统促进欲求行为和产生与趋近有关的积极情绪
退缩系统
退缩系统帮助有机体远离厌恶刺激源,或者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与撤退有关的积极情绪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前额皮层PFC
左前额皮层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右侧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杏仁核
识别与产生消极感情,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情绪调节
前部扣带回:情绪反应
扣带回前下部:情绪加工
扣带回后上部:认知概念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位接受来自中枢和周围两方面的冲动,向下发放可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主体的体验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左半球:积极情绪; 右半球:消极情绪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情绪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将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情绪活动过程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这些都是由躯体神经系统支配的随意运动
情绪与分泌系统
人有两种腺体,内外分泌腺;不同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
特定情绪状态下,外部腺体的活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
情绪与唤醒模式
任何情绪都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体验
表情
含义
情绪变化时的外部表现模式,既具有先天性,又具有学习性
面部表情
含义
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特点
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
表情是天生固有的
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变化
手势表情
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存在个别差异和团体差异,体现了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的影响
语调表情
非言语交往形式——体语
感觉反馈
含义
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的体验
表现
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表情通过大脑中产生的生理变化进而激活情绪体验
表情中的身体姿势也能提供感觉反馈,并影响人的情绪
言语行为同样影响人的情绪
情绪理论
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的外周理论
主要观点
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评价
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片面强调了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
主要观点
情绪的中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过程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系统,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的生理进入应激状态
评价
看到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脑的作用
忽略了认知因素的影响
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观点
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评估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过程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最重要的条件;
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传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境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估,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生理结合说
情绪必须的三个因素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
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相应的环境因素
情绪唤醒模型
第一个亚系统
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
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
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核心
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
拉札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观点
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不仅要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
评价层次
初评价
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评价随时随地发生
次评价
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能够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等,经验起着重要作用
再评价
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
情绪是分化的,存在着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每种情绪在组织上、动机上和体验上都有其独特性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力量
情绪系统的功能,情绪具有灵活多变的适应功能,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的定义
含义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具体情绪的调节
积极情绪的调节
消极情绪的调节
唤醒水平的调节
削弱、去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情绪
激活需要的情绪
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情绪成分的调节
调节生理反应、主观体验、表情行为
情绪调节的特征
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情,参照目标是情绪体验和表情的强度或持续时间
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情绪调节有多种有效的调节反馈环路,它们按等级组织起来,下级环路镶嵌在上级环路中,上级环路倾向于与上级环路、抽象的目标相连,而下级环路与具体的行为机制有关,如果用低级机制取代高级机制,就可能出现调节的失败
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差异
个体差异一般由于个体的愿望
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
情绪调节的类型
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
内部调节
源于个体内部,通过认知激活某种情绪体验,个体可以对情绪进行调节
外部调节
有支持和破坏两种可能,环境的刺激特征与个体内部状况的关系,是影响外部调节的重要因素
情绪的不同特点
修正调节
主要指对消极情绪进行的调整和修正
维持调节
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积极情绪
增强调节
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原因调节: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的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的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
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良好调节: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良好调节
不良调节: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情绪调节的过程
格罗斯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原因调节/关注前行环节的情绪调节
情境选择
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些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人们经常或首先使用的
情境修正
根据问题的特点控制情境,并努力改变情境,使个体的情绪得到调节
注意转换
关注情境中的某个或某些方面,包括将注意努力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任务,离开原来的话题或任务
认知改变
选择对事件意义的可能解释,这种解释对特定情境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表情和生理反应具有很强的影响
反应调节/关注反应的情绪调节
情绪被引发后,对各种情绪反应趋势施加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表情
情绪调节的维度
生理调节
以一定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存在着相应的生理反应模式;
生理调节是系统性的,这种调节将改变或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烦恼和痛苦的感受
情绪体验调节
当体验过于强烈时,个体会有意识地进行调整,不同情绪体验有着不同地情绪调节过程,可采用不同的策略
行为调节
行为调节是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可以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
认知调节
通过知觉或再认唤醒需要调节的情绪;
解释情绪唤醒的原因和认识改变情绪的方法与途径;
做出改变情绪的决定和设定目标;
产生适当的个体力所能及的调节反应;
对反应进行一定的评价,尤其是评价这些反应是否达到目标;将调节付诸实践
人际调节
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
情绪调节的策略
回避和接近策略
情境选择策略,通过选择有利情景、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
控制和修正策略
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
注意转换策略
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分心——将注意集中于与情绪无关的方面,或者将注意从当前的情境中转移开;专注——对情境中的某一个方面长时间地集中注意,这时个体可以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卓越状态
认知重评策略
即认知改变,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
表达抑制策略
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合理表达策略
采用恰当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