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笔记梳理
医学影像学神经系统笔记梳理,二次创作,内容详细全面,包括检查技术、正常影像表现、基本病变表现、疾病诊断等等。
编辑于2022-04-14 19:21:06中枢神经系统
检查技术
X线
很少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①头颅平片(颅骨骨折肿瘤) ②DSA-颈内A 椎A造影(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参与介入治疗),主要诊断的疾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CT
①平扫 ②增强-含碘水溶性增强剂: 增强检查;CTA(脑血管疾病);灌注(急性脑缺血)
MRI
普通: T1像显示解剖结构好;T2像对发现病变较敏感
特殊: ①水抑制FLAIR(脑室脑沟脑池旁难以发现的病灶) ②脂肪抑制(颅内含有脂肪组织的病灶) ③磁敏感加权SWI(显示微出血灶)
增强(Gd-DTPA);MRA;H-MRS(生化分析);功能性(DWI-急性脑梗脑脓肿;DTI-脑白质纤维成束;PWI-脑缺血性疾病;BOLD-脑功能定位)
主要的总结: x线检查 ct检查(❌),MRI(✅) 某些脑变性疾病以及较小病变,如垂体腺瘤、小的转移瘤、脊髓和椎管内病变 MRI对病变内钙化的检查(❌)
正常影像表现
X线表现
DSA
颈内A→眼A,脉络膜前A,后交通A→大脑前A,大脑中A
CT表现
平扫
①颅骨: 颅骨为高密度,孔鼻窦乳突为低密度 ②脑实质: 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小脑脑干 ③脑室系统: 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③蛛网膜下腔: 脑沟脑裂脑池充满脑脊液均为低密度 ④基底神经节: 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杏仁复合体(详细位置见课本P47页下方)
子主题
增强
MRI表现
普通
①脑实质: T1白质高灰质低;T2白质低灰质高 ②含脑脊液结构: T1低T2高 ③颅骨: T1T2低;板障和黄骨髓T1T2高 ④血管: 因为流空效应T1T2低,流动缓慢则为高信号
基本病变表现
X线表现
①单纯性狭窄闭塞→AS ②局限性突起→动脉瘤 ③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动静脉畸形 ④受压移位聚集分离或牵制扭曲→占位性病变
CT表现
平扫
①密度改变: 高密度(新鲜血肿,钙化,富血管性肿瘤);等密度(血肿吸收期,血管性病变);低密度(炎症,梗死,水肿脓肿囊肿) ②脑结构改变: 占位效应(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脑萎缩(皮质萎缩显示脑沟脑裂脑池增宽,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大); 脑积水(交通性脑室脑池增宽,梗阻性近侧脑室扩大) ③颅骨改变: 颅骨本身病变(骨折炎症肿瘤);颅内病变累及颅骨
增强
①均匀性强化(脑膜瘤,转移瘤,神经鞘瘤) ②非均匀性强化(胶质瘤,血管畸形) ③环形强化(脑脓肿,结核瘤,转移瘤,胶质瘤) ④无强化(脑炎,囊肿,水肿)
CT灌注: 1,脑血流量减低而血容量变化不明显,通过时间延长且与供血范围一致→脑缺血; 2,局灶性脑血流量血容量均增加→脑肿瘤
MRI表现
普通
①肿块(含水,脂肪类,顺磁性-黑色素瘤(T1高,T2低,)钙化和骨化性) ②囊肿(含液,含蛋白或类脂) ③水肿 ④出血(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慢性期) ④梗死(早期正常,晚期出现坏死水肿囊变→T1低T2高)
疾病诊断
颅脑疾病
脑肿瘤
①所有肿瘤一般都是T1低T2高→强化明显 ②有钙化(高密度),坏死,出血(高密度),囊变(环形强化)→混杂密度,低密度灶 ③瘤周水肿 ③占位效应 ④除星形和脑转移其它都是颅内脑外
星形细胞肿瘤
①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 ②神经上皮组织起源,成人大脑儿童小脑,多位于白质;③Ⅰ→界清,Ⅱ~Ⅳ→浸润生长分界不清,血管丰富易坏死出血,血管丰富且形成不良。
影像学表现
CT
病变多位于白质
I级,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占位效应轻,增强后大多数无或轻强化
II~IV级肿瘤,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斑点状钙化或瘤内出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占位水肿、增强明显
MRI除钙化外对病灶显示优于CT
四级星形细胞肿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肿瘤:不规则花环样强化
脑膜瘤
①多见于中年女性 ②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颅内脑外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好发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脊,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小脑幕) ③包膜完整-界清,常有钙化不易坏死出血囊变囊变,脑膜动脉供血-血运丰富-强化显著,颅板受累-局部骨质增生破坏,白质受压塌陷,MRI脑膜尾征(邻近脑膜增厚强化似尾)
影像学特点
CT
肿块等或略高密度,类圆形,边界清楚,常见斑点钙化;瘤周水肿轻或无,也可中中度水肿(静脉或静脉窦受压;颅板受累引起局部骨质增生或破坏
增强:均匀性 显著强化(因为血供丰富)
MRI
T1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上呈等或高信号,高级别脑膜瘤常出现坏死、囊变
增强的T1检查,I级脑膜瘤呈均一明显强化,非典型或间变形脑膜瘤可见斑片不均匀强化并侵犯正常脑组织,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可以明确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有无血栓。
口诀: 肿瘤多长脑外面,临近骨质增生变;强化显著水肿轻,白质受压而塌陷;脑膜尾征有特异,砂砾钙化偶可见
垂体瘤
①颅内脑外垂体窝内,大多数为垂体腺瘤→非功能/功能(分泌激素),微/大/巨大(10,40mm),分泌泌乳素的微腺瘤多为女性 ②小腺瘤→稍低信号结节灶;垂体高度增加(通常 > 9mm),局部向上膨隆;垂体柄向一侧偏移;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垂体向外膨隆推压颈内动脉。 ③大腺瘤→通过鞍膈向上生长使鞍上池闭塞、视交叉受压上移(视力障碍),由于受到鞍膈的限制可形成对称切迹,在冠状位上呈类似雪人样改变;向鞍旁生长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推移向外,甚至闭塞海绵窦,包裹颈内动脉;向下侵犯鞍底使其下陷甚至侵入蝶窦。
听神经瘤
①多发生于成年人 ,成人多见儿童少见②位于内耳道内→桥小脑角池→听力前庭功能受损/压迫脑干小脑出现第四脑室移位积水。补充:颅内神经鞘瘤最常见的一种、包膜完整,常有出血、坏死、囊变;临床表现为: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
影像学表现
c t
位置:位于桥小脑角池内等、低或混杂密度肿块,内可见钙化、囊变或出血,瘤周轻至中度水肿
增
与周围:增大后压迫脑干和小脑,出现第四脑室受压上移
强化:均匀、不均匀、环形强化
MRI检查优于CT
增强及薄层扫描可以发现 内耳道内3mm的微小肿瘤
口诀: 桥小脑角好发区,类圆肿块发此域。内听道口常扩大,邻近脑干受推移。强化明显不均匀,常伴囊变于瘤体。
颅咽管瘤
①儿童青年多见男性大于女性 ②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多位于鞍上池 ,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以囊性为主多见,囊壁和实性部分常有钙化③囊壁-壳样钙化/实性部分-不规则钙化。 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育障碍、实力改变和垂体功能低下。
影像学表现
CT
鞍上池内类圆形肿块,多呈不均匀低密度为主的囊实性病灶
常呈高密度的囊壁壳样钙化(蛋壳样)和实性部分不规则钙化
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前部时,可出现脑积水
增强:囊壁和实性部分分别呈环形和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MRI
不是很懂~~~~~~~~~~~~~~~~~~~
脑转移瘤
①中老年人 ②肺癌→顶枕部皮髓交界处 ③多发,小病灶大水肿(瘤周水肿明显)
影像学表现
CT
常位于:皮髓质交界区
特征:脑内单发、多发结节;呈等或低密度灶,中心多有坏死、囊变、出血时密度增高,瘤周水肿严重,即“小病灶、大水肿”
绒癌、肺癌、甲状腺癌转移瘤常有出血
增强:结节或环形强化,多发者不同形式强化
MRI较易发现脑干和小脑的转移瘤,增强时多小转移瘤的检出更为敏感。
脑外伤
脑挫裂伤
脑挫伤,病理表现为脑内散在出血点,静脉淤血和闹肿胀;如伴有脑膜、脑或血管撕裂,则为脑裂伤,二者合并
①常位于脑边缘区 ②低密度脑水肿区+散在斑点高密度出血灶,也可表现广泛性脑水肿或脑内血肿③占位效应
脑内血肿
①常位于对冲伤或冲击伤部位 ②外伤性→外伤导致位于颞叶额叶;HBP性→基底节内囊
硬膜外血肿
①脑膜中A→血液聚集于硬膜外间隙 ②梭形双凸透镜高密度灶 ③多位于骨折附近,局限不跨骨缝
硬膜下血肿
①桥静脉,静脉窦→聚集于硬膜下腔 ②急性期呈新月形半月形高密度灶,亚急性期慢性期呈高等底混杂密度 ③可伴有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水肿明显→占位明显, ④广泛可跨越骨缝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①儿童脑外伤常见 ②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③裂池内高密度呈铸型→7天吸收CT阴性→可用MRI仍发现高信号出血灶痕迹
DAI
①头颅突然加速减速→白质灰质相对移位→脑组织撕裂轴索损伤 ②累及双侧灰白质交界处→SWI界不清的不规则斑点线条状或团块状信号
脑血管疾病
急性出血为高密度灶;血肿期龄变化;超急性急性出血→CT更佳,亚急性慢性出血→MRI,SWI→对DAI的微出血灶敏感
脑出血
①老年人-高血压性,年轻人-血管畸形 ,好发部位:基底节、丘脑、脑桥、小脑 ②急性期(肾性高密度影边界清,轻度水肿,可占位可破入脑室)→亚急性(血肿缩小密度减低,周边吸收融冰样,周围炎症和新生cap而呈环形强化)→慢性(血肿吸收留有囊腔,脑萎缩) ③超急性期(RBC-氧和Hb)-T1等T2稍高→急性期(RBC-还原Hb)-T1等T2稍低双黑→亚急性早期(RBC-正铁Hb)-T1↑T2低→亚急性晚期(自由的正铁Hb)-T1T2均高双白→慢性期(含铁血黄素沉积)-T1低T2高周边有含铁血黄素的低信号环
脑梗死
①超级性梗死→细胞毒性水肿→DWI敏感 ②缺血性梗死: 大脑中动脉最容易发生,低密度区与供血范围一致,皮髓质同时受累呈楔形或扇形界模糊,大面积梗死可有占位效应→表现为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消失;当天血流量减低→2~3w出现模糊效应呈脑回状强化→1~2m形成低密度囊腔 ③出血性梗死: 发生在缺血性梗一周后;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高密度出血灶,占位明显 ④腔隙性梗死: 深部髓质穿支动脉闭塞;无占位
CT为脑梗首选,DWI超级性敏感,MRA可检查血管闭塞
颅内动脉瘤
好发于willis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多呈囊状、大小不一、瘤腔内可有血栓形成。CTA首选,DSA进一步检查并介入治疗
X线可以有
CT
I型:无血栓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灶,增强呈均一强化
II型:部分血栓动脉瘤,可见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灶,增强检查中心和瘤壁环形增强,其间血栓无强化,呈“靶征”
III型:完全血栓动脉瘤,等密度灶,可有弧形或斑点钙化灶,增强时瘤壁环形qiang hua
间接征象:无瘤体,但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畸形
①分类: AVM,静脉,cap,海绵状,大脑大静脉瘤 ②DSA显现全貌→供养A+畸形血管团+引流V ③CT混杂密度病灶→点或弧线形强化,可有钙化无脑水肿无占位→继发出血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萎缩(间接征象)
颅内感染
脑脓肿
①耳源性多见好发于颞叶小脑,血源性在皮髓交界处②脓肿→低密度病灶;脓肿壁→环形强化,光滑均匀完整;T2可见水肿信号
结核性脑膜炎
①结核杆菌引起的弥脑膜弥漫性炎性反应→结核性脑膜渗出(炎性渗出密度增高);肉芽肿(局部脑池闭塞);脓肿结核球(结节或环形强化) ②好发于脑底池
脑囊虫病
①猪绦虫囊尾蚴在脑内寄生 ②MRI比较有特征→囊壁头节轻度强化,囊虫死后呈钙化小点③是最常见的脑寄生虫病;三型→脑实质型(皮髓交界),脑室型(第四),脑膜型(蛛网膜下腔)
脑棘球蚴病
病毒性脑炎
无特异性
脱髓鞘疾病
多发性硬化(MS)
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理→脱髓鞘轴突破坏和炎症反应;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病灶多发
先天畸形
胼胝体发育不全
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3mm为可疑,>5mm确诊
脊髓疾病
椎管内肿瘤
MRI最佳 ①髓内→脊髓变粗,周围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 ②髓外硬膜内→患侧网膜下腔增宽,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对侧变窄→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 ③硬膜外→网膜下腔变窄,脊髓受压移位→转移瘤
脊髓损伤
损伤后期的合并症包括软化,囊性变,蛛网膜粘连,脊髓萎缩
视神经脊髓炎
脊髓空洞症
脊髓慢性退行性疾病→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
椎管内血管畸形
平扫可发现点状钙化影
精神放射影像
①阿尔兹海默症: 两大病理学变化(β淀粉样变形成的老年斑SP,细胞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s);痴呆期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内侧颞叶海马);MRI早期发现海马萎缩 ②重度抑郁症: 前扣带海马及丘脑体积缩小 ③精神分裂症:依据临床症状诊断 ④焦虑障碍: 依据临床症状诊断,fMRI ⑤双相障碍(躁狂抑郁): 脑室扩大,右侧额颞叶灰质体积减小,白质纤维素完整性减低,皮质边缘系统连接功能异常 ⑥PT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