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肺癌病人的护理
这是一篇关于肺癌病人的护理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04-16 19:54:33肺癌病人的护理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分类与转移
按肿瘤生长部位分类: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 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分布在肺的周围部位者称为周围型肺癌
临床上将肺癌分为两类: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 1、非小细胞肺癌: 1)腺癌:最常见的类型(45%),多为周围型,与吸烟关系不密切 2)鳞状细胞癌(鳞癌):(35%),多为中央型,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肿块巨大,易形成空洞 3)大细胞癌:(5%),多为周围型,老年男性,分化程度低,预后不良。 2、小细胞肺癌:,多为中央型,老年男性,(神经内分泌癌)
转移: 1、直接扩散:内生长,侵入邻近肺组织,侵犯胸壁、胸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 1)最常见:同侧支气管周围——肺门/纵隔——锁骨上和颈部淋巴结 2)交叉转移 3)跳跃转移 3、血行转移
临床表现
早期肺癌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明显症状,多在行胸部X线或CT检查时发现
原发肿瘤表现:(中心型肺癌) 1)咳嗽、咳痰:最常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或少量黏液痰。当肿瘤增大阻塞支气管时,痰液引流受影响,可继发肺部感染,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2)咯血:多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间断少量咯血 3)喘鸣、胸闷、气促 4)胸痛 5)体重下降、乏力、发热
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表现: 1)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隔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4)侵犯胸膜及胸壁:可引起持续的剧烈胸痛和胸腔积液 5)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和支气管-食管瘘 6)Horner综合征:霍纳综合征
肿瘤远处转移表现: 1)脑:头痛最为常见 2)骨:局部压痛较常见 3)肝:肝区疼痛最为常见 4)肾上腺 5)淋巴结
非转移行全身症状(肺外表现):如杵状指/趾(最常见)
杵状指/趾:指(趾)末端组织增厚,似鼓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疼痛剧烈,甲床周围红肿
辅助检查
胸部X线和CT
肿瘤标记物(血清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清晨漱口后取深部痰液,但临床上少用(周围型不适用),可以明确诊断。 支气管镜检查:常用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癌症患者均有,癌症属于消耗性疾病) 3、焦虑 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哮喘发作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指导病人术前戒烟2周以上
术后护理
体位安置: 1、一般情况:病人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吸入而致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清醒且血压稳定者,可改为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特殊情况: 1)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尽量选择健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肺组织扩张 2)一侧肺叶切除者,如呼吸功能尚可,可取健侧卧位,以利于手术侧残余肺组织的膨胀与扩张;如呼吸功能较差,则取半卧位,避免健侧肺受压而限制肺的通气功能。 3)全肺切除术者,避免过度侧卧,可取1/4患侧卧位,以预防纵隔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至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4)咯血或支气管瘘者,取患侧卧位。
维持呼吸道通畅:深呼吸及咳嗽: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背或体外振动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一般术后24h内引流量约500ml 病人病情平稳,暗红色血性引流液逐渐变淡,每日量<300ml(非乳糜性、血性或脓性),无气体逸出,胸部X线显示肺复张良好,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24h补液量控制在2000ml内,速度宜慢,以20~30滴/min为宜。
并发症护理: 1、胸腔内出血 2、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病人术后不能有效咳嗽排痰,导致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引起肺部感染、肺不张 3、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术后4d内 4、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1周。若病人咳出蓝色痰液可确诊。 5、肺水肿:给予高流量吸氧,用50%酒精湿化氧气 6、肺栓塞:内源性或外源性栓予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 7、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