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思维导图。从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公司战略管理这两个方面展开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编辑于2022-04-17 21:21:17第一章战略与战略管理
1.1公司战略的基本概念
1.1.1公司战略定义
传统概念
定义
公司为之奋斗的终点,并为达到终点而寻求的途径结合物。
战略是一种有意识、有预计、有组织的行动程序。
特点
计划性
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程序
全局性
以公司的全局为对象,根据总体的发展制定
长期性
现代概念
定义
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含计划性的战略和非计划性的战略。
特点
应变性
竞争性
风险性
1.1.2公司的使命与目标
1.公司的使命
公司目的
生存目的定位:股东财富和社会责任
公司宗旨
经营范围定位:产品、顾客对象、技术和市场等
经营哲学
文化定位:价值观、基本想念、行为准测
2.公司的目标
定义: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公司使命的具体化。
分类
财务目标体系
提高收益增长率、股利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市场占有率、增加现金流量、增加公司信用度、评价股票价格。(定量)
战略目标体系
占据领先地位、提高竞争优势、更高的产品质量、更低的总成本、更短的产品开发周期、更卓越的顾客服务。(定性)
1.1.3公司战略的层次
1.总体战略(公司战略)
定义
又被称为企业整体战略,一般由公司的最管理层指定。公司战略针对企业整体,用于明确企业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规定了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企业宗旨以及发展计划、整体的产品或市场决策。
2.业务单元战略
定义
即在总体战略指导下,一个业务单位进行竞争的战略,也称为竞争战略。 战略业务单位是公司整体中的一个业务单位。业务单位不是按企业的组织结构划分的,而是按市场划分的。
战略优势
能够在不同的类似业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使其更加理性、易于实现。
业务单位战略的类型
(1)成本领先战略 (2)产品差异化战略 (3)集中化战略
3.职能战略
定义
职能战略又称职能支持战略,是按照总体战略或业务战略对企业内各方面职能活动进行的谋划。
职能战略一般可以分为
(1)生产运营型战略 (2)资源保障型职能战略 (3)战略支持型职能战略
职能战略作用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 ,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职能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必须相辅相成。
(1)阐明,明确和检验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不仅仅是受其制约 (2)精心制定职能战略,可使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明朗化,以指导各项具体经营活动。 (3)可使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具体化,以将战略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 4)可使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面向行动,以检验其是否正确,可行。
职能战略的种类
营销战略 B.人力资源战略 C.财务战略 D.生产战略 E.研究与开发战略 F.品牌战略
1.2公司战略管理
1.2.1战略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战略管理是企业的综合性管理(所有层次;全程管理、整体优先)、高层次管理、动态性管理
战略管理内涵
为实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科学的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与条件,制定战略决策评估、选择并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1.2.2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分析
(1)外部因素(环境)分析
A.宏观环境分析 (PEST分析) B.产业/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C.竞争环境分析 D.国家竞争优势分析
(2)内部因素(环境)分析
A.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B.价值链分析 C.业务组合分析 D.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2.战略选择
(1)战略选择的类型
1.公司(总体)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 稳定战略 收缩战略
1.业务单位(竞争)战略选择
基本竞争战略: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 ) 2.中小企业竞争战略 3.蓝海战略
3.职能(职能层次)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 生产运营战略 研发战略
(2)战略选择过程
1.制定战略选择方案
自上而下(高管制定总体战略,下属各部门将总体战略具体化)—集权 、自下而上(各部门先提交方案,高管协调总结确认)—分权 、 上下结合—分全
2.评价战略备选方案
使用标准:适宜性标准(是否发挥企业优势)—SWOT分析、可接受性标准(企业利益相关者是否接受)、可行性标准(收益和风险)—财务指标
3.选择战略
使用的方法: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 —高层决定 、 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国有企业(国资委) 、 聘请外部机构—专业第三方
(4)战略政策和计划
实施前的准备
3.战略实施
解决以下问题
(1)确定和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2)保证人员和制度的有效管理。(3)正确处理和协调内部的人际关系。(4)选择适当的组织协调和控制系统。(5)协调好企业战略、结构、文化和控制诸方面关系。
1.2.3战略变革
1.战略变革的含义
渐进性变革
特征: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常常发生、稳定的推进变化、影响企业体系的某些部分
革命性变革
特征: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常发生、全面转化、影响整个企业体系
2、战略变革的发展阶段
连续阶段
制定的战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仅有一些小的修正。
渐进阶段
战略发生缓慢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零打碎敲性的,也可能是系统性的。
不断改变阶段
战略变化呈现无方向或无重心的特点。
全面阶段
企业战略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发生革命性或转化性的变化。
3.战略变革的动因
1、外部环境的变化:消费方式目标的变化、政策法律的变化、经济发展状况的化。2、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新技术以及工作安全新法规的出现)。3、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变化。4、管理及工作关系的变化。 5、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6、并购后引起的变化
4.战略变革的种类
(1)技术变革
涉及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方法、设备、工作流程
(2)产品和服务变革
指企业产出的变革。包括开发新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
(3)结构和体系变革
指企业运作的管理方法的变革,包括结构变化、政策变化和控制系统变化。
(4)人员变革
指企业员工的工作价值、工作态度、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5.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
(1)提前性变革
管理者能及时地预测到未来的危机,提前进行必要的战略变革。(有远见的企业应该选择第一种)
(2)提前性变革
企业已经存在有形的可感觉到的危机,并且已经为过迟变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3)危机性变革
企业己经存在根本性的危机,再不进行战略变革,企业将面临倒闭和破产。
6.企业战略变革的主要任务
(1)调整企业理念
首先确定企业使命,其次确立经营思想,最后靠行为准则约束和要求员工。
(2)企业战略重新进行定位
在价值链配置系统中从产品范围、市场范围和企业价值系统范围三方面进行定位的选择过程。
(3)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7.战略变革的实现
(1)战略变革的实现
(1)高级管理层是变革的战略家并决定应该做什么 (2)指定一个代理人来掌握变革。(3)变革代理人必须赢得关键部门管理层的支持。(4)变革代理人让管理层立即行动起来,并给予后者必要的支持。
(2)变革受到抵制的原因与障碍
抵制的原因
生理变化、环境变化和心理变化(迷失方向、无安全感、无力)
障碍
文化障碍:结构惯性例如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弱化导致阻碍变革。 私人障碍:新的工作方式不接受、变革对收入有很大影响、未知的恐惧、选择性信息处理
(3)克服变革的阻力
(1)变革的节奏: 循序渐进式易于接受实施,更多的时间处理问题,过于激烈会适得其反。(2)变革的管理方式: 良好的氛围、明确的要求、平息恐惧,积极鼓励个人接受变革。(3)变革的范围:采取变革范围比较小的方式。例如用改变工作方式替代工作团体的重组。
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通用矩阵
SWOT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采取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
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优势
财务结构、组织结构
波特
1.盈利和非盈利 2.根本性质和存在理由
长期的战略意向
明茨伯格
战略是事先计划(常规战略)和突发应变(应急战略)相结合的产物
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公司总经理、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的专业人员。 公司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的设计者,承担公司战略的终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