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腹部检查
诊断学腹部检查思维导图,主要从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视诊、触诊、常见疾病、听诊、叩诊几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编辑于2022-04-17 23:09:56腹部检查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
腹部的范围
内腔: 上起^横膈> 下至皆盆, 前面及侧面为腹壁, 后面为脊柱及腰肌 体表: 上起肋弓,下至两側腹股沟韧 带与耻骨联合上缘
腹部体表标志
肋弓下缘,剑突,腹上角(胸骨下角),脐,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耻骨联合,肋脊角
腹部分区
九区分法
两条水平为(两側肋弓下缘连线,两側髂前上棘连线丿 两条垂直线(左岩蒔前上珠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作两条垂为丿
左右上腹部 "左右侧腹部 ••左右下腹部 ”上腹部 "脐部 ••下腹部
四区分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 与一垂直线 右上腹.、右下腹 左上腹、左下腹
七区分法
临床最常用
视诊
腹部外形
正常腹型
腹部平坦:健康正力型成人 平卧时,腹前而大致在肋缘 至耻骨联合平面或稍凹 腹部饱满:肥胖者或小儿, 腹外形较圆,略高于肋缘及 耻骨平面 腹部低平:消瘦者皮下脂肪 少,腹部下凹
异常腹型
全腹膨隆
腹腔积液
蛙腹:外形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见于肝硬化,心衰
平卧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側,致侧腹部膨出扁而宽
尖腹:结核性腹膜炎时,腹膜炎症、腹肌紧张
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 润时,腹部常呈尖凸 型
腹腔积气
腹部呈球形,不随体位而改变,见于胃肠内积气与气腹
腹内巨大包块
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
排尿后平卧,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为脐周腹围 /景大腹围为腹部最大周长 /定期同样条件下測量此较,结果用厘米表示
局部膨隆
区别腹部或腹腔内肿块的方法
仰卧位作屈颈抬肩动作,使腹 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肿块位于腹 壁上
:•上中:肝左叶肿火、胃癌、胃扩张r梗阻或农转) •:•右上:肝大、胆囊肿大、结肠肝曲肿瘤 •:•左上:牌大、结肠脾曲肿瘤、巨结肠 •:•腰部:多囊肾、巨大肾上腺肿瘡、肾盂大量积水 •:•脐部:痂、结核性腹膜炎 •:•下腹部:子宫、膀胱 •:•右下:回盲部、同尾、Crohn病 •:•左下:降结肠、乙状结肠、干结粪块
•:.局部膨隆呈圆形--囊肿、肿瘤、炎性 •:.局部彫隆呈长形--肠管病史:肠梗阻,肠 拉转、肠灰叠、巨结肠 •:•膨隆随呼吸移动--膈下脏器:肝牌 •:•彫隆随体住变化--游走脏器(肾、牌等丿、 带蒂肿物、大网膜或肠糸膜上肿物 •:•膨隆随脱压出现--疝
全腹凹陷
舟状腹-腹壁凹陷几贴近眷柱,肋弓、髂嵴、耻骨联合显露,见于恶病质
局部凹陷
少见,多因手术后腹内瘢痕收缩而至
呼吸运动
1、 正常人: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I 2、 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内 巨大肿物、格娠等 | 3、 腹式呼吸靖失: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膈麻痹 4、 腹式呼吸増强:癒症性呼吸或胸腔疾病r积液等丿
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门脉高压、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水母头(海蛇头丿: 门脉高压显著时脐部一簇曲张V向西周放射
fl)正常 脐水平线以上-一-自下而上流入胸壁V和腋V-►上腔V 脐水平线以下一・自上而下流入大隐V->下腔V (2) 门V阻塞:血液自脐V (圆韧带再开放)流入腹 壁成V,以脐为中心故射状 (3) 上腔V阻察:上腹壁或胸壁淺V曲张,血流向下 (4) 下腔V阻塞:腹壁两側以至誉及股外側V曲张, 脐以下腹壁成V血流向上
胃肠型,蠕动波
胃或肠型: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砲 满而隆起,显示出各有的轮廓 螭动波:在胃或肠型基础上,见到相应部住的蠕动加强 幽门梗阻:左肋缘下一>向右推进一右腹直肌下(幽门区丿 小肠梗阻:脐周 结肠远端梗阻:腹部周边 I 严重梗阻:腹中部多梯形肠型,螭动方向不一致,此起彼伏 ) 肠麻痹:消失 采用适当的角度过程(侧面丿,手轻拍腹壁可诱发
腹部其他情况
皮疹
色素
血色病:散在皮状深褐色色素沉着 Addison病:皮肤皱褶处色素沉着 Grey-Turner征r格雷特纳征丿:左腹部皮肤呈蓝色, 为血液从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皮下 重症胰腺炎和肠绞窄 Cullen征库伦):脐周和下腹壁发蓝,为腹腔大出血 征象
腹纹
白纹:腹壁真皮层断裂,见于肥胖者、经产妇女 妊娠纹:下腹部以耻骨为中心略呈放射状,淡蓝/ 粉红/白色 紫位:皮质醇增多症征象。皮质激素玫蛋有分解增 强,皮下脂肪迅速沉积—真皮变薄
瘢痕
疝
为腹腔内物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分腹内疝和腹外疝 两大类
脐
体毛
上腹部搏动
吸气时剑突下搏动:右心室增大--二尖辨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 呼气时腹主A搏动--腹主A籀,肝血管瘤,正常痩人
鉴别方法:用拇指腹贴于剑突下部, I 于吸气时指尖部感到搏动为右心室增 I 大,如于呼气时指腹感到搏动明显, / 则为腹主动脉搏动
触诊
触诊方法
仰卧,头低枕, 腹肌放松,平静呼吸,下肢屈曲, 两上肢置躯干两侧
逆时针方向,从左下腹开始,从健康部位开始
注意事项
体位:仰卧,头垫低枕,两腿屈曲稍分开, 两手放于两侧,放松腹肌, 采用腹式呼吸
手法:站于右侧,手应暖,指甲短,动作轻柔 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腹部,利用掌指关节和 腕关节的弹力,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 顺序:左下腹开始逆肘针方向一脐部 不痛部位~,病痛部位 浅部触诊 1CM左右丿一深部触诊(2CM以上丿 大量腹水病人可采用浮沉触诊
深部或脏器触诊时应和呼吸配合好
腹壁紧张度
正常
腹壁柔软:肌卫增强:因不习惯触诊或怕痒所玫
腹壁紧张度增加
全腹
腹部饱满:腹腔内家物增多,如肠胀气,气腹,大量腹人 板状腹:腹肌痉挛,见于急性弥慢性腹膜炎 揉面感:腹壁柔韧,有抵抗力,见于结核,腹膜转移癌
局部
脏器炎症疲及腹膜而致,与压痛部住相对应
腹壁紧张度降低
全腹
慢性消耗、大量放腹水、经产妇、年老体翥、 脱水、脊髓损伤或重症肌无力等
局部
局部腹肌瘫痪或缺陷(腹壁疝丿等
压痛及反跳痛
触诊法
深部滑行触诊法
2、3、4 指 末端逐渐压 向腹后壁, 作上下左右 滑动触摸。 •目的:腹腔 深部包块和 脏器病变
深压触诊
用1至3个手指几乎垂直 腹壁逐渐深压探浏深在 病变或压痛点。出现压 痛后停留片刻迅速将于 抬起,出现應痛加剧和 伴痛苦表情称反跳痛; •:•目的:阑尾、学囊、输 尿管各压痛点、反跳痛
双手触诊法
右手同上,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后面托起 目的:肝、脾、肾等脏器和腹腔肿块
压痛
压痛:腹壁或腹腔内有病变时 腹壁病变…-抓捏腹壁或平卧射屈颈抬肩触痛 明显 常见疾病压痛点的住置 胆囊点: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Murphy征-墨菲氏征丿 McBurney(阑尾点丿: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 中、外1/3交界处
反跳痛
反跳痛:腹膜壁层受炎症累及的现象 腹膜刺激征(腹膜炎三联征丿: 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
脏器触诊
肝脏触诊
目的
了解肝脏下缘位置,肝脏质地、表面、边缘、 压痛1触痛及搏动情况
手法
单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右手住置同単手法左手托住右腰部 , 拇指张 开置于肋部
钩指触诊法
检查者住于 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前 足部,将右手搭在其右前 胸下部,右下第2・5指弯 成钩状,嘱被检者做深呼 吸动作。 迨用于儿童和腹壁薄弱者
注意事项
A、 以示指前桡侧指腹接触肝脏 B、 腹肌发达者,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 C、 密切配合呼吸动作 D、 考虑肝巨大者,需下移初始触诊位置 E、 遇腹水患者,可用冲击触诊法 F、 鉴别误务肝下缘的其他腹腔内容 ⑴横结肠(2)腹直肌腱划(3)右肾下极
内容
大小
正常人:肋缘下触不到;深吸气时肋缘下<1cm、剑突下<3cm 肝位置下移:内脏下垂、肺气肿、胸腔积液
质地
质软一如触口唇 正常 质韧--如触鼻尖 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淤血) 质硬--如触前额 肝硬化、肝癌 囊性感--肝囊肿
表面和边缘
其他
临床意义
脾脏触诊
正常
正常人不应触到,左侧胸腔积液 积气或内脏下垂时可触及
方法
双手触诊法,平卧位,侧卧位
注意事项
临床意义
胆囊触诊
Murphy征 左手掌平放于右肋 下部,拇指指腹勾压 于胆囊点处,嘱患 者缓慢深吸气,在 吸气过程中因疼痛 而突然停止
Courvoisier征(无痛性胆囊增大征) 胰头癌时,癌肿压迫胆总管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阳性
肾脏
方法
左手掌托住右腰部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如触及光滑钝的脏器,可为肾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疼或恶心不适感
鉴别
>正常肾脏∶一般不易触及。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或肾代偿性增大时,肾较易被触到肾下垂∶深吸气时可触及1/2 以上肾,注意与肿大肝脾鉴别 肾肿大∶见于肾积水,积脓,响际 肾肿瘤,多囊肾
肾脏与输尿管压痛点
(1)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略低肾 (2)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输尿管 (3)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输尿管 (4)肋脊点∶背部第12肋与脊柱夹角的顶点—肾 (5)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肾
膀胱
胰腺
腹部包块触诊
正常腹部可触及的结构
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腹壁中上部,易误-腹壁肿物或肝缘 腰椎椎体及骶骨岬∶在脐附近中线,易误为后腹壁肿瘤 乙状结肠粪块;易误为肿瘤,灌肠或排便后可消失 横结肠∶上腹部,下时垂呈"U"形,时为蜡肠样 盲肠∶在McBurney点稍上内部,光滑,无压痛,圆柱状 右肾下极∶右上腹,光滑钝圆 腹主动脉∶在脐部沿腹中线偏左深压可触及
异常包块
1)位置:参照九区分法,初步确定肿块的相应脏器 2)大小:上下,左右及前后径 3)形态:形状,轮廓,边缘及表面情况,轮廓,边缘及表面情况,有否切迹 4)质地:实性、囊性。柔软。柔韧,中等硬,坚硬高:炎症包块压痛明显,肿瘤压痛轻微或不明显 5)压病:炎症包块压痛明显, 6)持动:腹主动脉或共分支的动脉瘤 7)移动度:随呼吸上下移动—肝、脾、胃、肾或其肿物移动度大—带蒂肿物或游走脏器,不能移动—局部炎性包块或脓肿及腹腔后壁肿瘤 8)注意所触包块与腹壁皮肤的关系
液波震颤
◆一手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冲击对侧腹壁 用于检查大量腹水患者
振水音
以冲击触诊法 触击胃部,以耳贴近上腹壁或借助听诊器可听到液、气撞击的声音 清晨空腹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提示胃扩张或幽门梗阻
常见疾病
听诊
肠鸣音
定义: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血管杂音
摩擦音
脾梗塞、脾周围炎、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 局部腹膜时,于深吸气时在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
搔弹音
肝下缘的测定 当肝下缘触诊不清楚时,可 下缘触珍不清楚时,可用搔弹法协助定界患者仰卧位,左手持听诊器置于剑突下的肝)右手指沿腹中线自脐部向上轻弹或搔刮腹壁 微量腹水的测定 肿块 患者取肘膝位数分钟 √可鉴定出少至12Om1的游离腹水
胎心音>5个月
叩诊
了解腹腔某些脏器大小、叩痛、胃肠道充气情况、积液和肿块等
方法
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多用间接叩诊法(可靠)
正常腹部叩诊音∶ 除肝脾区,增大的膀胱和子宫位置,两侧 腹近腰肌处叩浊音外,余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
肝胆的叩诊
正常肝界 右锁中线 第5肋间-右季肋下缘,9-11cm (上下径) 右腋中线 第7肋间--第10肋水平右肩胛线 第10肋间
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上界(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2肋间,浊音变实音时为肝绝对浊音界, 是肺下界 肝下界: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
肝浊音界异常
扩大:肝Ca、肝炎、肝瘀血、多囊肝 缩小: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 消失:代之以鼓音,多由肝表面覆盖有气体所致,急性胃肠穿孔,全内脏转位,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 上移: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鼓肠 下移:与肺胸疾病有关,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胃泡鼓音区叩诊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在左前胸下部,叩珍呈鼓音,为半月形鼓音区,共上界为肺下缘,右界为肝左缘,左界为脾脏,下界为肋弓 明显缩小或消失: 脾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胃扩张,溺 水
脾脏叩诊
脾∶轻叩法,左腋中线进行,正常脾在左腋中线9-11肋之间,长度约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肋脊角叩诊
方法:间接叩诊临床意义:主要检查肾脏病变,肋脊角叩痛见于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周围炎等
膀胱叩诊
判断膀胱膨胀程度 在耻骨联合上方从上往下,由鼓音转成浊音 与妊娠子宫、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鉴别(排尿后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