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简述、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选择影响着经济))宏观经济学等等
编辑于2022-04-18 20:14:16微观经济学
一、引论
经济学定义
稀缺
资源有限配置
经济学基本问题
经济学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想和区别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
“理性人”,“经济人”假设
理论体系框架
需求
概念
影响因素
需求的表示方式
需求函数
需求表
需求曲线
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供给
概念
影响因素
表示方式
供给函数
供给表
供给曲线
供给规律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的含义
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变动的影响
供给变动的影响
需求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
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
限制价格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弹性一般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
含义的计算公式
弧弹性
点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5类)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的特征
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5个)
需求收入弹性
含义与计算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与商品分类
恩格尔定律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含义与计算公式
分类(3类)
商品分类(替代品,互补品)
供给价格弹性
含义和计算公式
分类(5类)
影响因素(4种)
蛛网模型
稳定均衡、亚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
蛛网模型
收敛型蛛网
发散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
三、消费者选择
效用论概述
效用的概念
效用论
对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分析 把有限的收入合理的运用不同商品获得利益最大化
消费商品对欲望满足程度
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或者消费者不同状态的效用满足程度不同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MU)
如果一个人连续消费某一物品,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必须使边际效用等于零,即当消费的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为零时,消费者从这种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如果一个消费者要想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用,就必须使各项开支中每一个货币单位购买的商品所具有的边际效用相等。
序数效用论
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
预算线
无差异曲线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
边际效用分析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公式
总效用(TU)
TU=U(Q)
随着消费数量增加,总效用增加,但是每次效用增量递减
边际效用(MU)
MU=ΔTU/ΔQ=MU(Q) 消费Q时的边际效用,其中ΔQ趋近于0
MU的递减规律
内容
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其他条件不变,每单位所获效益递减
MU&TU
MU>0 TU增加
由于MU递减,TU增加速度越来愈慢
MU=0 TU(max)
MU<0 TU减少
货币的边际效用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递减速度慢,尝试为常数λ
消费者均衡
含义
既定收入下实现最大化满足,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
条件
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
一单位效用超过代价 MU>λP
继续购买
MU<λP
减少消费
MU=λP
达到均衡 获得最大效用满足
MU/P=λ
每单位购买商品所获得边际效用等于货币边际效用时均衡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
TU=U(Q1,Q2)
约束条件
收入m=P1Q1+P2Q2
假定另一种商品消费量不变
MU=ΔTU1/ΔQ1=MU1(Q1,Q2)
MU=ΔTU2/ΔQ2=MU2(Q1,Q2)
MU1 MU2随着Q1 Q2的增加而减少
总条件
MU1/P1=MU2/P2=λ m=P1Q1+P2Q2
消费者调整商品消费数量,可以使自身效用满足增加
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
MU1/P1=MU2/P2=...=MUn/Pn=λ m=P1Q1+P2Q2+...+PnQn
需求曲线的推导
来源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MU=λP决定
形状
边际递减效用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无差异曲线分析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几个假定(4个)
1.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都能排序
2.消费偏好具有传递性
3.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4.消费者偏好多样性商品组合
无差异曲线
含义
既定偏好条件下, 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曲线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数量组合各不相同,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满足程度相同
基本特征
1.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吗,但是每一条都代表消费者消费商品组合可以获得的一个效用水平,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效用水平平不变情况下,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对另一种商品产生替代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凸向原点表明倾斜程度越来越平缓,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另一种商品减少数量越小
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替代能力越弱
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和计算
含义
效用满足程度U保持不变,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可以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计算
U不变
第一种商品对第二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PS12=-ΔQ2/ΔQ1
注意12的顺序
注意负号为了保证边际替代率为+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
无差异曲线斜率绝对值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U不变,随着一种商品数量增加,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因为MU1*ΔQ1+MU2*ΔQ2=0
MPS12=-ΔQ2/ΔQ1=MU1/MU2
第一种商品对第二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和第一种商品边际效用成正比和第二种边际效用成反比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完全互补型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预算约束线
含义与数学公式表达
含义
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情况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能够买到的各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
数学表达
P1Q1+P2Q2=m
右下方倾斜的一条直线
斜率:-P1/P2
与x轴交A,对应全部收入购买第一种商品可获得最大数量=m/P1
与y轴交B,对应全部收入购买第二种商品可获得最大数量=m/P2
变动(3种情况)
1.平行移动
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m增加
2.A变动
m和P2不变,P1改变
P1降低,逆时针动
P1上升,顺时针动
3.约束线可能旋转可能平移
做平行于I的辅助线加以分析
注意控制变量,只涉及消费者收入或者一种商品价格产生变动
消费者均衡条件及其图解
1.消费均衡点E位于预算约束线上
P1Q1+P2Q2=m
2.预算约束线和商品组合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相切
MRS12=-ΔQ2/ΔQ1=MU1/MU2=P1/P2
保持U不变,1单位一种商品可以替代或兑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价值衡量的1单位一种商品可以兑换另一种商品数量
MU1/P1=MU2/P2
消费者均衡比较静态分析
上述消费均衡以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为前提 对均衡点比较静态分析将揭示这些因素对均衡点影响
收入变化影响
收入—消费曲线
价格不变,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 均衡点随之变动,均衡点连线
三种不同收入—消费拓展曲线
右上方倾斜直线
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者同比例扩大两种商品消费数量
右上方倾斜且越来越陡峭
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随着收入增加, 第一种商品消费数量增加缓慢—必需品 第二种商品增加速度更快—奢侈品
OM呈现向后弯曲
消费者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第一种商品的数量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低档品
价格变化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
消费者收入和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情况下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导致消费者均衡点变动情况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产生新的均衡点 连接均衡点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需求量是消费者均衡点对应数量
商品间替代等相互联系, 并不能用第一节单一商品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直接说明需求曲线右下方倾斜
上述需求曲线针对单个消费者得到,但是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沿数量轴相加 可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价格变动总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量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称为价格变动总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发相对价格变动导致U不变情况下对Q调整
取决于消费者多消费的商品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
可替代程度越大,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越大
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发m变动在P不变情况下对Q调整
取决于商品收入弹性大小
收入弹性越大,价格变动引起的收入效应对需求量影响越大
正常品和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Q'11-Q11
收入效应
Q12-Q'11
正常品需求曲线
劣等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低档品 需求量变动 和收入变动 方向相反
替代相应
Q'11-Q11
收入效应
Q12-Q'11
总效用
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用大小
本题中|Q'11-Q11|>|Q12-Q'11|总效用为正数 需求量增加
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上面写了那么多 自己读图就该明白吧
吉芬商品需求曲线
四、生产函数
企业的性质及经营目标
企业的性质
厂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
(总收益-总成本)max
生产者行为理论
假定企业尽可能确定最高价格
由市场上对其产品需求决定
假定:企业销售量=产量
假定成本只取决于生产数量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
劳动
劳动者生产工程中提供服务
用人数或劳动时间衡量
劳动价格表现为工资
资本
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品和资金
土地
泛指自然资源
企业家
生产函数
表示特定的生产条件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和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反应企业所hi用的生产技术状况
简化生产函数
Q=f(L,K)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短期
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
长期
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P
TPL=f(L,k')
劳动总产量
APL=TP/L
劳动平均产量:每单位劳动所产生产量
MPL=ΔTPL/ΔL
劳动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带来产出增加量
其中ΔL趋近于0=dQ/dL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内容
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 连同其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
最初增加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
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增加1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存在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 可变要素投入很低的时候, 不变要素过剩,增加1单位可变要素可以使固定要素的到有效利用,进而增加边际产量
随着可变要素的不断增加,不变要素相对不足,对产量形成制约,产量递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的三个前提条件
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成立
边际产量递减在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报酬递减,劳动边际产量线呈现先增后减趋势
产量未达到L0之前,随着劳动投入增加,边际产量递增
超过L0之后呈现递减趋势,递减过程中通常>0
L2后边际产量为0,在这之后为负值
1单位劳动投入不仅没有增加产量,反而减少产量
2.总产量随着边际产量由正到负也先增加后减少
进一步边际产量也反映总产量的变化速度
边际产量为正且递增, 总产量增加越来越快
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速缓慢
3.平均产量线随着总产量线,先增加后减少
只要总产量>0,平均产量一定>0
4.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线相交,并且交于平均产量曲线最大值点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增加1单位劳动带来产量超过平均水平
增加该单位劳动使平均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增加1单位劳动带来产量小于平均水平
增加该单位使平均产量减少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合理投入区间:第二阶段:APLmax~MPL=0之间
在L1~L2之间内 还与产品价格和要素本身价格有关
劳动工资越高, 企业投入劳动量越少 最优投入量趋近于L1
劳动工资越低, 企业劳动投入量越多 最优投入趋近于L2
长期生产函数 (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 以劳动和资本为例)
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性质
含义
技术条件不变情况下, 生产相同产量所需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描绘的曲线
特征
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其中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 距离原点月圆,生产中投入越多,产量越大
2.任意两条不相交: 特定技术下,一个生产组合最大产量只有一个
3.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 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过多,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投入减少, 生产同一产量,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可以代替另一种
4.凸向原点: 随着劳动等要读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替代能力越弱
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12)
产出技术水平不变 增加1单位1中要素投入 可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MRTSLK=-ΔK/ΔL(Q不变)
等产量曲线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关系
MRTSLK=-ΔK/ΔL=MPL/MPK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与 劳动边际产量成正比和 资本边际产量成反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保持产量不变, 随着一种生产要素增加, 每增加1单位该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递减
劳动投入量增加 劳动边际产量MPL递减 所能代替资本投入减少
增加劳动会使得资本投入减少, MPK递增, 从而劳动不易替代资本
五、成本
成本
机会成本
某种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不得不放弃其他机会带来的成本
显成本
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购买要素所花费实际支出
隐成本
企业使用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
由这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获得的最高收入加以衡量
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
等成本线
函数表达
C=wL+rK(PL=w PK=r):劳动工资总额+资本租金总额
含义及表示
特点
1.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等成本线是一条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斜率:-w/r
A:全部成本可以购买的最大劳动投入量:C/w
B:全部成本用于购买资本最大数量:C/r
2.如果企业花费成本活着生产要素价格变动 成本线也会相应变动
企业成本发生变化
成本C增加,等成本线右上方平行移动
C减少,左下方平行移动
企业面临生产要素价格发生变化 等成本线旋转变化
w下降,以B为中心逆时针旋转
w提高,以B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成本既定寻求产量最大
MRTS LK=w/r
当只从生产技术角度衡量的劳动对资本的替代率= 市场价格衡量的二者之间的替代率相等时 才能使得两种要素投入占比最优
根据MRTSLK=-ΔK/ΔL=MPL/MPK 推导出MPL/w=MPK/r
每单位购买任意一种生产要素 得到的编辑产量都相等 生产要素组合最优
wL+rK=C
产量最大寻求成本最低
MRST LK=w/r
MPL/w=MPK/r
f(L,K)=Q0
省略企业面临的成本约束或者产量约束
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应的要素价格之比
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生产成本
企业选择劳动和资本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PQ-C=Pf(L,K)-wL-rK
MPL/MPK=w/r MPL/w=MPK/r
利润最大化劳动投入量
P*MPL=w
利润最大化资本投入量
P*MPK=r
扩展线
利润最大化的扩展线
随着成本或者产量的增加 按照企业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 描绘的一条曲线
给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拓展路径
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和短期总成本
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的分类
各种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
总成本TC=不可变成本FC+可变成本VC
平均成本AC=TC/总产量Q
AC=AFC+AVC
平均不变成本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VC/Q
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
TV=VC+FC
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
因为边际成本原因不是直线增加
不变成本是一条平行于Q直线, 不随产量发生改变
AFC=FC/Q 常数/递增数 AFC右下方倾斜递减
AVC=VC/Q=wL/Q=w/(Q/L)=w/APL w不变,平均可变成本和可变要素劳动平均产量反向运动
随着AFC趋于0,AC逐渐由AVC决定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C=ΔVC/ΔQ=ΔwL/ΔQ=w/MPL
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TC、TVC和MC
边际成本递减阶段, 总成本增加速度减缓,总成本曲线平缓
边际成本递增阶段, 总成本增加速度越来越快,总成本曲线陡峭
AC MC AVC
MC与AC和AVC相交于最低点
AC下降阶段,每增加1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低于原有的平均水平 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下方
AC增加阶段,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LTC
含义和表示
所有要素都可以改变, 所以没有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企业长期生产一定产量水平时, 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推导
短期总成本曲线不断调整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
LTC在短期总成本线下方
LTC每点与TC相切 LTC是无数条TC的包络曲线
1.长期中生产的每一个特定产量花费的成本在所有短期中最低
2.这种状态通过短期内最优选择实现
长期平均成本LAC
含义与表示
LAC=LTC/Q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生产某一 产量的所有短期平均成本中的最低成本 最低的成本点连线构成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所有短期成本中最低的点构成的长期平均成本LAC 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曲线
长期平均曲线在所有短期平均曲线下方
每一个产量水平都有特定的AC与之相切
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
产量扩大一倍,生产成本小于一倍
扩大规模,收益增加超过成本增加
规模不经济
产量扩大一倍,生产成本大于一倍
扩大规模,收益增加小于成本增加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变化
为什么存在不同规模经济状况
规模经济
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规模扩大有利于更充分发挥已有技术作用
开展多级生产
降低营销和研发费用
生产要素购买,融资和产品销售方面获得优势
规模不经济
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组织系统复杂,信息交流扩大,层次多 信息交流成本变高
工艺依赖性增强导致局部事件影响范围扩大
过细分工导致生产率降低
长期边际成本
含义与表示
LMC=ΔLTC/ΔQ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规模经济转向规模不经济
六、完全竞争市场
厂商的收益
总收益(TR)
R=P*Q
企业收益取决于产品数量和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取决于市场类型
平均收益(AR)
AR=R/Q=p(Q)
边际收益(MR)
MR=dR/dQ
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
市场的含义
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4个)
买卖
商品
联系
进出市场难易程度
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买卖人数多
产量对于整个市场微不足道
买卖商品完全一致
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产品毫无区别
市场联系紧密
参与者有充分信息
进出市场没有障碍
垄断市场
进出存在限制
只有一个卖主或买主
垄断竞争市场
卖主买主很多
进出限制较少
产品略有差异
寡头市场
买主和卖主只有少数几个
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4个特征)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P=P(Q)=P0
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 是一条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水平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总收益曲线
R=P0Q
收益是线性函数 与产量成正比 斜率由P0决定
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AR=P0 平均收益=市场价格
MR=P0 边际收益=市场价格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利润函数及利润最大化条件
利润函数
QA:利润最大化产量 QB:利润最小化产量
利润最大化条件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产品市场价格=产品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
说明
一般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位于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右边
利润最大化和盈亏
取决于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的比较
企业三种情况
盈利
AR>AC
亏损
AR<AC
通过与平均不变成本进行比较
不盈不亏
AR=AC
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
1.p到p0&A到B 企业调整对市场微不足道
2.p到p0&A到C 企业根据价格上升增加产量,增加对要素需求 要素价格上升,边际成本曲线上升
3.(b)图片中s是(a)中所有企业真正的供给曲线s水平相加的结果
4.P1价格时,企业利润为Q2,市场供给量为nQ2
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最优生产规模选择
完全竞争厂商的进退政策与长期均衡
P>LAC,厂商进入
P<LAC,厂商退出
P=LMC=LAC,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长期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均衡
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
消费者统治的含义和作用机制
结论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
价格管制的福利效应分析
最高限价
最低限价
消费税
政府征税
销售税的福利效应
七、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结构特征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需求曲线
收益曲线
总收益曲线、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关系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对生产调节的结果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含义
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价格歧视的种类(一级,二级,三级)
对价格歧视的评价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条件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的两种需求曲线(d,D)
需求曲线d与D的关系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短期均衡(MR=SMC)
长期均衡(MR=SMC且P=LAC)
垄断竞争的效率损失:多余的生产能力
理想产量和多余的生产能力
垄断竞争的效率损失
对垄断竞争多余生产能力的解释
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的原因和原则
非价格竞争的作用
对广告的评价
寡头市场和策略
寡头市场概述
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寡头市场的分类
古诺模型
市场结构
反应函数
古诺均衡
斯塔克伯格模型
假设
均衡的计算
价格领导型模型
追随者利润最大化
领导者利润最大化
斯威齐模型
不同市场的比较
经济效率
产量和价格
关于P=LMC的条件
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两种观点)
垄断阻碍技术进步
垄断有利于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产品差别
广告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