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信息管理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信息管理学思维导图大学的思维导图,信息管理学是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科学。社会信息管理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其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
编辑于2022-04-19 09:53:27信息管理学基础
信息与信息管理
关于信息
信息的概述
通信领域
不确定的减少
信息就是负熵
生命科学领域
经济领域
哲学领域
事物的一种普遍性
国内对信息的认识
本体论
事物存在
认识论
主体感知
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
信息的特征
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信息的分类
信息链中的数据、信息与知识
信息链五要素: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
转换
在大数据下,不用逐级传递可直接转换
1. D+背景=I
2. I+经验=K
3. K+表达式=D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
物质
能量
信息
信息的范围比信息资源大
信息化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
信息观念
资源共享
三关
金卡、金桥、金关
信息社会
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
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
两条渠道
正规
非正规
信息管理的两种理解
狭义:对信息本身的管理
广义:对信息活动各种要素的管理
管理对象
信息资源
信息
信息劳动工具
信息专业人员
信息活动
个人、组织、社会
管理目标和任务
总目标;保证信息流在不同渠道的有序利用、开发
分目标
信息的产生与开发目标
信息利用分目标
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子主题
信息管理
宏观层次:战略管理
微观层次:最基层组织一级上对信息的管理活动
信息管理的视角
技术视角
经济视角
行政和法律视角
人文视角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创建(产生/发布)、采集、组织、开发、利用、清理(销毁/回收)
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
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
以图书馆为象征,收藏和整理文献
文献记录管理:政府和机构中的文件管理,记录
技术管理阶段
DSS
ES
以信息流为管理核心,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
资源管理阶段
从经济的角度思考
知识管理阶段
重视人
隐性知识管理
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联系起来
存在局限性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信息交流的分类
自然信息交流
非生物—非生物的信息交流
生物—非生物的信息交流
人—自然的信息交流
人—非生物的信息交流
人—生物的信息交流
人—人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方式
历时交流:光盘,文献等
消除时间障碍
共时交流:电话,传真等
消除空间障碍
主体
信息传递者S,也是信息的生产者
信息接受者R,也是信息的利用者
交流过程
直接交流,面对面
间接交流:有人参与,我们也将这种方式称为信息链
单项传递,不可逆
规定交流双方具有认知能力,且带有目的
信息交流的行为
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
人的行为
目的行为
信息行为
非信息行为
非目的行为: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
信息交流行为
输出行为:书写,言语
接受行为:阅读,艺术品行为
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发送者
信息接收者
交流通道
符号体系
知识信息库
支持条件
自然条件
技术条件
社会条件
信息交流的模式
信息交流的模式
香农-维弗的通道模型
拉斯韦尔的“5W”模式
施拉姆模型
维克利的S-C-R模式
A.N.米哈伊洛夫广义的科学交流系统模式
信息交流的机制
信息栈
直接交流-零栈交流
间接交流-栈交流
信息传递模式
多向主动传递
单向主动传递
多向被动传递
单项被动传递
内在组织和运行规律
网络信息交流
兴起
网络传播与更新速度快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在信息数量和信息类型上,对于传统印刷出版物无法想象的
检索方便
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结合
交互性强
交流模式
信息源角度来看
传统信息正式交流渠道
网络原创信息
信息交流渠道部
web发布类
网络搜素
电子邮件类
BBS论坛类
实时交互类
移动信息交流吧
持续的网络链接性
位置感知
交互功能
学科信息交流
含义及特点
信息交流浓缩融合,职能角色要素淡化,整个交流活动以信息流动为主
信息流加速,流量的、加大
信息机构的虚拟化
信息交流方式增多
工具及应用
ResearchGate
Mendely
Academia.edu
学科网
学术公众号
信息分布
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
平方反比公式
X^nYx=C(Yx是发表了论文x篇的作者数
C=60.79%
生产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
普赖斯定律
m为核心作者与非核心作者的分界线
从i到m+1累加n(x)=根号下N
I=nmax为该学科规定时期内最高产的作者所产的论文数
网络信息的产生者分布
指数增长率
生产者的分布与信息内容的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
文献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
F(t)=ab^bt(t为文献量翻倍时间,b为持续增长率
生长曲线
F(t)=k/(1+ae^(-knt))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速度越来越慢,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
文献生长时期
诞生与发展时期
急剧增长时期
稳定时期
信息老化
老化阶段
文献仍有用,但以被包含在其他新论著当中
仍有用,但人们已经不感兴趣了
被后来论著所超越
不再有用
普赖斯指数越大,半衰期越小,文献老化速度越快
C=(t)=ke^(-at)(c(t)表示t年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k是常数,a为老化率
老化影响因素
文献增长
学科差异
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
信息环境和需求
马太效应
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优点:突出重点,提高效益
缺点:忽略发布在其他信息源中的价值信息,限制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
网络信息的时间分布
网络信息的增长规律
单一网站页数量的增长规律
特定学科/主题领域中页数数量的增长规律
网络信息的老化规律
网络信息的增长
网络信息的更新
网络信息的消失
网络信息的语用衰减
网络信息半衰期
历时半衰期
共时半衰期
某一站点的全部信息在某一时间段内被引用或被链接的所有信息中较新的一半是在近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
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A-B段长度会远远小于C-D段的长度
离散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德定律
分散与集中规律
核心区:相关去:非相关区=1:a:a^2
弯曲下垂部分BD,我们称为格鲁斯下降
齐夫定律
fr=c(c为常数)
排名第n的词出现的次数约为第一的1/n
判断出现某词的频率
经验定律
信息分布
信息源的概念
广义:包括各种信息载体,应包括各种信息机构
信息源属性
客观性
可传递性能
可激活性
信息源特征
信息源的积累性
信息源的复杂性
信息源的再生性
增值现象
信息源的共享性
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分类
记录性信息源
按物质载体分
印刷型
缩微型
计算机阅读型
网络型
按内容加工情况分
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
三次信息
实物信息源
由实物携带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智力型信息源
零次信息源
信息质量的评价
信息质量的评价有利于
信息质量评价有利于提高信息源的利用率
信息质量评价能够促进提高信息源的质量
信息质量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源的社会影响力或学术影响力
信息质量评价能够提高信息源管理的效率
信息质量评价能够净化信息环境
评价的四个维度
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
评价
基于信息内容的评价维度与指标:正确性,完整性,相关性,新颖性
完整性:信息范围,种类,时间等
基于信息表达形式的评价维度与指标:准确性,可理解性,精简性,标准化程度
基于信息资源系统的评价维度和指标:可获得性,快速响应性
基于信息资源效用的评价维度与指标:可用性,适量性,价值增值性
评价的方法
要注意“广告气球”
定性评价法
问卷法
访谈法
观察法
对比法
模拟法
同行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
信息熵评价法
信息计量学评价法
引文分析法
文摘法
网络计量学评价法
统计类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联矩阵法
评价的实施
明确评价目标
分析论证评价对象
列举并评估方案
选择最佳方案
进行评价
信息获取途径
效率指标
采全率
P=r/R (r是切题信息,R是全部切题信息)
采准率
E=r/Q(r是切题信息,Q是全部信息)
及时率
T=从i=1到n求和t(由搜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花费的总时间决定)
费用率
C=F/G(F年度搜集信息的总花费,G表示年搜索到的信息量)
劳动耗费率
L=从i=1到n求和l(用搜集过程所有环节的劳动消耗总数来计算)
理论指标
信息收集原则
针对性
系统性
预见性
科学性
计划性
搜集方法与途径
采购
调查
直接面谈
访问调查
问卷调查
样品调查
拆卸,重装,实验,观察,分析
返求工程
交换
索取
检索
网络检索正在取代手工检索(知网),脱机检索,联机检索
网络爬虫
自动化获取
获取与利用
网络信息源特点
信息数量大,内容丰富
信息及时更新,变化加快
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
信息非线性排列,无序性增强
网络信息的获取
搜索引擎
通用型搜索引擎
专业性搜索引擎
数字图书馆
本质是信息检索系统
学科信息门户
核心特征
信息和应用的集成整合
跨系统一站式检索
简单统一界面
可定制
开放数据平台
免费下载, 开放授权,数据完整
社会化答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