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关于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其余关于分子生物学详见主页,有需要的同学欢迎前来下载使用。
编辑于2022-04-19 11:31:10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基本原理
DNA变性和复性
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核酸的变性。
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但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变性方法
热变性、酸碱变性、化学变性剂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ity)由于DNA变性而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的现象
结构:螺旋→线团
理化性质:紫外吸收↑ ,粘度↓ ,比旋光度↓
生物活性:↓或丧失
DNA的融点(或熔解温度,Tm)DNA分子的一半发生变性时的温度为Tm。DNA分子的变性是一个爆发过程,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狭窄的温度范围(6~8℃),变性曲线为双曲线。
复性
指变性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自发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
复性过程:成核作用;拉拉链作用
复性条件
1||| 足够的盐浓度,0.15~0.50mol/L
2||| 合适的温度:比Tm低20~25℃
3||| 样品的性质
4||| DNA的浓度
5||| DNA片段的大小
理化性质: ↓ 比旋光度↑ 粘度↑
核酸分子杂交
概念
不同来源的、序列互补的单链RNA、DNA或DNA和RNA,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借助氢键连接为双链分子的过程。
概念: 利用核酸双链的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的原理,可以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与待测样本中的单链核酸互补配对,以判断有无互补的同源核酸序列的存在。
类型
单链DNA与单链DNA杂交(DNA-DNA)
单链DNA与单链RNA杂交(DNA-RNA)
单链RNA与单链RNA杂交(RNA-RNA)
影响因素
核酸探针的种类,浓度,长短,标记方法
杂交条件的影响
杂交率
待测样本和靶序列的特性
目的:就是运用特异性探针鉴定复杂的靶DNA中同源的DNA片段
核酸探针(Probe)
概念
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检测靶分子的已知核酸序列
性质
带有标记的某一特定DNA/RNA片段, 可以是整个基因,或是基因的一部分,是DNA也可是RNA
分类
基因组探针
从已建立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和分离所需目的基因
DNA探针
最常用的探针
cDNA探针
从已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查和分离目的基因探针
cDNA:指与mRNA互补的DNA链
RNA探针
降低非特异性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根据已知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一段互补的DNA片段,通过分子克隆制备
标记
将探针标记上一种标识物以便杂交后检测
常用于标记探针的物质
同位素:32P , 35S , 3H-dNTP等;
非同位素:地高辛配体、生物素、酶、荧光素。
常用的标记方法
缺口平移法
利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3'-5'聚合酶活性与5'-3'外切酶活性,将标记的dNTP掺入新合成的探针中的方法
①在DNaseⅠ的作用下,制造一些缺口, ②利用DNA聚合酶 I Ⅰ5’→3’外切酶活性,在缺口处按5’→ 3’方向切除单核苷酸; ③同时DNA聚合酶 Ⅰ有5’ → 3’的聚合酶活性,在缺口处3’端加入底物中的单核苷酸,弥补缺口处的核苷酸链。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中被标记的单核苷酸,随机掺入 ⑤DNA聚合酶I的两种作用交替进行,探针即被标记
活性高,标记均匀
但无法精确控制探针长度,较短
随机引物法
利用E coliDNA聚合酶的klenow亚单位,合成含有标记核苷酸的DNA链, kelnow具有5’→ 3’聚合酶活性。
①被标记的DNA(探针)变性成单链,引物与模板结合。 ②在Klenow的催化下,以引物3’端为起点,沿模板3’ → 5’方向合成DNA新链。③反应体系中含有标记的dNTP,随机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探针即被标记。
聚合酶链反应标记DNA探针
利用Taq DNA聚合酶和标记的dNTP,以起始模板合成高比活性的双链或单链DNA探针。
简便快速、效率高、重复性好,可大量制备
末端标记法
5’末端加成标记法
先用碱性磷酸酶(AP)去掉dsDNA 5’-磷酸,再用T4多核苷酸激酶催化标记的ATP 的γ-磷酸转移加到DNA片段5’-OH上。
3’末端加成标记法
在探针3’-末端用末端转移酶掺入一个带标记的[α-32P]dNTP。
T4聚合酶替代法
RNA探针标记
体外转录技术
RNA探针具有高放射活性,主要用于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和RNase保护分析
非放射性标记
优点:稳定,安全,经济,实验周期短
缺点:敏感性及特异性不及放射性标记
常用:地高辛配体、生物素、酶、荧光素
标记方法:
酶促反应标记法
将标记物预先标记在单核苷酸分子上, 利用酶促反应将核苷酸分子掺入到探针中
灵敏度高,制作复杂,成本较高
化学修饰标记法
标记物分子上的活性基因与探针分子上的基团发生化学反应
简单,快速,标记物分布均匀
常用:生物素、光敏生物素、地高辛、酶标、荧光素标记核苷酸探针
纯化
凝胶过滤法
利用凝胶分子筛特性
乙醇沉淀法(首选)
DNA片段可被无水乙醇沉淀
检测
放射性核素探针的检测:放射自显影法和液体闪烁计数法。
非放射性探针的检测:与标记物的种类有关,大致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核酸分子杂交类型
液相杂交
待测核酸样本与特异性探针同时溶于杂交液中进行杂交反应;
固相杂交---最为常用
待测核酸样本先结合到固相支持物上, 再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反应,因而可有效避免靶DNA的自我复性、操作简便,误差较低。
常用固相杂交支持物: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
固相杂交的分类
Southern印迹杂交
原理:将待测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 通过电泳进行分离,将其变性 原位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 固定后再与标记的DNA/RNA探针进行反应
步骤:样品准备,印迹,杂交
印迹:将变性的DNA片段从胶上转移至固相支持物上的过程
印迹的方法:毛细管转移法、电转移法和真空转移法
Northern印迹杂交
提取RNA样本→RNA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转移至膜→探针(标记DNA或RNA)与之杂交→显影或显色→检测信号
Northern法可用于检测组织细胞中总RNA或mRNA
斑点杂交
在Southen印迹杂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特异核酸分子的杂交方法
制样品→点样→固定
原位杂交
将标记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检测特异DNA,RNA序列
固定→通透→预杂交→杂交→检测
优点:不需提取核酸,可完整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更能准确地反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
染色体原位杂交
DNA探针✖染色体上的DNA
在染色体上直接进行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FISH)
利用非放射性荧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本进行检测
探针制备与标记→杂交样品准备→原位杂交→信号处理与检测
应用:产前诊断.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白血病等恶性疾病的机制研究.病原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