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无论宫殿庭堂,还是官府民宅,都没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不分贫富贵贱地在地面铺设的席子上席地而坐,贵族顶多在下面加个榻。
编辑于2022-04-20 21:51:06饮食对于一个人何等的重要,每天大家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和睡,其中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学问很多。如果一个人连吃都不懂,不仅少了很多乐趣,对身体恐怕也不会太好。现在人们感觉身子弱,爱进补,其实补是可以的。但调身体的气血阴阳更重要。一般现在的人身子弱,多不是因为真正的虚。身体缺少某种营养,非得补不可,恰恰是废物太多了,或体内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把身体给搞不调了,这就像一条好端端的河,由于人们乱占河道,不断建坝,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体系,结果导致河水十年九枯,剩下的一年还会涝一次,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气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2.外感风寒表症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用灸法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饮食对于一个人何等的重要,每天大家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和睡,其中吃什么不吃什么,怎么吃,学问很多。如果一个人连吃都不懂,不仅少了很多乐趣,对身体恐怕也不会太好。现在人们感觉身子弱,爱进补,其实补是可以的。但调身体的气血阴阳更重要。一般现在的人身子弱,多不是因为真正的虚。身体缺少某种营养,非得补不可,恰恰是废物太多了,或体内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把身体给搞不调了,这就像一条好端端的河,由于人们乱占河道,不断建坝,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生态体系,结果导致河水十年九枯,剩下的一年还会涝一次,这就是中医讲的阴阳气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1.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2.外感风寒表症与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用灸法能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1、古代穿越指南
六大时期
先秦
秦统一之前,包含夏、商、周三朝
秦汉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制定了许多延续千年的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
当时国家正处于大分裂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推动了民族大融合,中原文明则“衣冠南渡”,江南因此得到了开发
隋唐
这一时期国家再次实现了统一,文明也蓬勃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
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相对统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元明清
国家高度统一,专制皇权达到巅峰
2、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
上古时代
厕所简陋,是一个露天大坑
晋
人们在粪坑上面搭建了小屋
历史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
晋景公
《左传·成公十年》就记载过晋景公“如厕,陷而卒”
战国
便携式的如厕器具-虎子
汉朝
厕所设在宅院的后方,搭建在高处,下面连通猪圈,叫作“圂”(hùn)或“圂厕”
优点1:人畜粪合一,方便清理利用
优点2:将人粪作为猪的辅助食料,有利于资源再利用
优点3:将厕所设在猪圈上方,结构立体,占地面积小
弊端:猪食用人类粪便可能会引发寄生虫病
唐朝
虎子避嫌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李虎,改名:马子
马子不光能用来装尿,还能装粪便,所以马子的形制也加大了,变成了桶形,马桶诞生
城市里专门收集运输粪便的职业,在唐宋时叫作“倾脚工”,收集好之后卖到农村,收益大
南宋
收粪工竞争激烈,有人还为了争夺收粪市场而进行诉讼
明清
北京城内从事粪便清运职业的人被称为“粪夫”
清朝初年,粪夫们商议划定了专属工作区域,并签字画押,不得越界收粪。这种固定的收粪区域和收粪路线,被称为“粪道”,这是一种特殊的“特许经营权”,还可以转让买卖
3、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元朝之前
古人用厕筹”,又叫“搅屎棍”
厕筹应该是东汉时随着佛教戒律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元朝
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人们才开始普遍用纸擦屁股
新中国成立后
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有的用树叶、秸秆、卵石,甚至土块
4、古代女子那几天怎么办
月事布/月事带
由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加上封建礼教观念的影响,月事布没有公开制造和售卖,其制作方法都是母女相传。
尽管每一家的月事带有每一家的特色,但基本构造大同小异
用干净的布做成10厘米宽的长条形状,有的中部两侧加宽,类似今天卫生巾的防侧漏护翼。月事布两头各有一条细长的绳子,用于将月事布系在身上。月事布的正中间通常会有一个小口袋,里面填充草木灰。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有吸水、祛湿、杀菌的作用。
关于女性月事的诗词描写
唐代诗人王建描绘的对象是宫女:“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
近代,卫生巾从西方传入我国
胡适创办的《知识》杂志当时还刊登过一篇名为《女子例假布之研讨》的文章,大力提倡女子购买使用西药房出售的“上等经布”。
5、古代的床长什么样子?
半坡文化时期
土台
床的雏形,类似今天的炕
西汉时期
塌
白天用的床
塌的起源是席子
床和塌的区别
从形制上看,床要大一些,榻要小一些
从用途上看,床是晚上用来睡觉的,榻是白天用来坐、卧、躺的
从摆放位置看,床一般放在卧室,而榻一般放在起居室或客厅
筵席
筵席一般是用稻草秸秆做材料:较为粗糙的材料铺垫在下层,称为筵;较为细软的材料铺在上层,称为席。
东汉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位太守陈藩,非常爱才。当时有个叫徐稚的人,人称“南州高士”,很有学问,陈藩与其交往密切。陈藩在家中专门为徐稚设了一张榻,平时挂在墙上,徐稚来了就把榻放下,徐稚一走,就又把榻挂起来。这就是今天“下榻”一词的来源。
唐朝中后期
床榻越来越高,人们便开始在床榻上垂足而坐
胡床
胡床虽然称作床,但体积很小,只能容坐一个人,更像今天的椅子
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这里的“床”很有可能是这种胡床。
五代、宋朝
由胡床演化出来的椅子在我国空前普及
太师椅
说太师椅的发明与秦桧有渊源,因为秦桧又被称作秦太师,故而叫作太师椅。
古人彻底告别了席居制
明清
流行架子床和拔步床,床变成了封闭式的,像一间小屋子
6、古人的住宅面积有多大
以唐朝为例
一般百姓居住面积并不大,有钱人面积很大
7、古人见面为什么要跪拜
跪坐时代
跪拜
最初只是一种普通的坐姿
先秦时期
无论宫殿庭堂,还是官府民宅,都没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不分贫富贵贱地在地面铺设的席子上席地而坐,贵族顶多在下面加个榻。
五代到宋朝
高型坐具椅子空前普及,中国人不再席地而坐
既然平时不跪坐了,跪拜便成为刻意而行的动作,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尊卑色彩。
元朝
带有屈辱、卑贱性质的跪拜礼才推行开来
明朝
跪拜的礼节没有改变,因为臣民只是换了个主子,主子骨子里的主奴思维丝毫没有变化,朱元璋时期变本加厉
清朝
不光要跪拜,还要磕头,并且要磕响,皇帝不光要求自己的臣民下跪,甚至还要求外国的使者下跪
8、古人冬天如何取暖
大型取暖设备
史前文明时代
火塘
屋内地面中间挖个坑,周边用泥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
秦汉时期
火墙
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
火炕
火墙的衍生品
小型取暖设备
火盆
在盆里烧炭火
手炉
汤婆子
汤婆子一般是金属或陶瓷材质的,形状类似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加满热水,外面再套上布套,睡觉时就能放进被窝取暖。“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婆子”则是戏指其有陪伴人睡觉的作用。
9、古人夏天如何降温
降温设备
人工风扇
拉拽式风扇
手摇式风扇
空调井
在厅堂里挖一口深井,一直连通地下水,然后在地面留一个送风口,这样,井下凉风就会源源不断送进厅堂,达到降温效果。
降温亭
将水引到屋顶,制造人工瀑布,以达到降温效果
降温饮食
冰鉴
人工冰箱
制冰法:用硝石制冰
夏天冰的来源
存冰法
进口
美国进口
10、古人夏天如何驱蚊
驱蚊法
汉朝
烟熏法
艾草、蒿草是古人驱蚊的常用材料,被制作成最早的驱蚊工具“火绳”(初级版的蚊香)
宋朝
在火绳基础上制作出了蚊香
明清
蚊香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
香囊驱蚊
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药,这些中药的味道具有驱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
避蚊法
蚊帐
奇葩灭蚊法
在家中大缸内注水养青蛙
灭蚊灯
11、古人如何生火
钻木取火
唐诗记载
杜甫的《清明诗》里就有写道:“旅雁上云归此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使用时期
原始人-唐代
必备条件
干燥的木头
干燥的引燃材料
手速要快(男人更擅长)
火弓
钻木取火升级版
在钻木取火的那个棒棒上加了个旋转弓,来回抽拉旋转弓,带动棒棒高速旋转,提高生火速度
12、古人用什么化妆品?
粉
用米做粉底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古代粉底”的制作方法
白铅粉
铅粉中含有大量金属铅,铅是重金属,有毒
彩妆
朱砂
指红色的矿石,即硫化汞的天然矿石
用途:腮红、口红
汉朝-胭脂
从匈奴地区传入我国
眉笔
黛,一种黑色矿物,又叫石黛
13、古人用什么洗头发
皂荚,俗称皂角
去污、养发的功能极佳,还有乌发、固发的功效。
木槿叶
相传:七夕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流下的相思泪水会从鹊桥上飘落下来,落在凡间的木槿树叶上。所以七夕那天用木槿叶洗头,就可以得到织女的保佑,未婚的女子就能很快找到如意郎君。
茶枯
杀菌去污作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南方女性还在用茶枯洗发。
草木灰
草木灰属于碱性洗发剂,可以去油止痒,非常适合油性发质
淘米水
醋
14、古代男子有哪些发型?
发型的作用
美学价值
社会功能
区分华夏和夷狄
发型
披发
上古时代
绾髻
周朝
锥髻
发饰
周朝至汉朝
发髻上戴冠或包头巾
唐宋时期
幞头-类似帽子一样的饰品
唐
幞头帽顶是圆弧的,且帽后的两脚是下垂的,有点像耷拉下来的兔子耳朵
宋
幞头帽顶是平的或矩形的,帽后的两脚是平直的,而且很长很长,很像飞机机翼
辽金元
髡发
髡发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剃除,只在两鬓或前额留下少量头发,这些头发一般会梳成辫子,也叫留辫
明朝
恢复了绾髻束发的发式
清朝
再次开始髡发留辫,更加严格,将是否髡发留辫视为是否归服清王朝的标志
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
15、古人如何刷牙?
古人漱口
最常用的是盐水(杀菌消炎作用),不光用盐漱口,还能用盐擦牙
《红楼梦》中贾宝玉就有每天清晨用盐擦牙的习惯
茶水
酒
明矾水
古代牙膏
粉状
膏状
成分包含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等中草药,可能会再放一些盐
隋唐时期
“刷牙”开始在中国出现了,揩齿法,源于古印度,和佛教有关
唐朝医书《外台秘要》具体记载了这种揩齿法:“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意思是说将杨柳枝的一头用牙齿咬软了,再蘸上少许药粉,用来刷牙,这种刷牙方法也被称为“杨柳枝揩齿法”
齿木即杨柳枝,是中国最早的刷牙用具,可谓那个时代的“牙刷”。
没有杨柳枝或者其他树枝,也可以直接用手指揩齿
敦煌石窟第196窟有一幅晚唐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其中就能看到用手指揩齿的画面。
宋朝
出现了真正的牙刷,叫作“刷牙子”
牙刷毛一般用马尾巴制作,但宋朝马少,马尾巴少,成本高,有时候用猪毛代替
宋朝时,还发明了一种牙刷和牙膏的结合品,叫“牙香筹”
南宋
南宋比较普遍,杭州已经有人专门开店卖牙刷。
16、古人养宠物吗?
养狗
唐宋之前,养狗是为打猎和吃肉
唐宋时期
养宠物狗成为风尚
狗还在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出现
清朝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狗人士
养猫
宋朝文人爱养猫,陆游的诗里就称猫为“狸奴”
宋朝,“狸猫换太子”事件
养鹤
象征吉祥长寿
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中曾出现过
养乌龟
象征长寿,历史悠久
《论语·公冶长》中讲到鲁国贵族看到乌龟长寿,便将乌龟视为灵物,为乌龟建了很奢华的屋子
长寿:借长寿的寓意,古人起名字会带上“龟”,比如唐朝杜甫的好友叫李龟年,杜甫有首诗叫《江南逢李龟年》
检测水质:养乌龟在古代还有个作用,就是用来检测水质。
今天,乌龟的地位一落千丈,带上贬义色彩,有缩头乌龟、龟公之类的说法。
17、古人最爱什么体育运动?
投壶
投壶历史
战国时就很流行
宋朝时成为全民运动
司马光写了一部《投壶新格》来总结和规范投壶的规则
投壶规则
以宋朝为例
第一箭投入壶中,叫作“有初”,得分十算,也叫十筹。
第二箭开始,连续投入的,叫作“连中”,得分五算。
最后一箭投入壶中的,叫作“有终”,得分二十算。
投壶一局一般投12支箭,全部投中称为“全壶”,如果一方“全壶”则立即胜利。
投壶时,箭身前半段进入壶内,后半段倚在壶口边缘的,叫作“倚竿”,比较难。
还有比倚竿得分更高的“倒中”,即箭倒着进入壶中,这种操作极难,可以得分一百算。
蹴鞠
蹴鞠历史
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玩法差别比较大
蹴鞠起源于现在山东淄博
宋代是我国蹴鞠发展的巅峰时代
蹴鞠规则
汉代
双方各六人,外加一个裁判,以踢进对方球门的次数定胜负。但那时的球门是地上挖的洞,而且是各六个球门,踢的球也是实心的。
宋代
双方队员可增加至16人,球门也变成了各一个,而且高度也变高了,差不多有今天篮球篮筐的高度。
宋代蹴鞠出现新玩法,即表演性质的,看谁踢球踢得好看、动作高难。这种非对抗性玩法在当时更受欢迎,符合我国古代“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宋代蹴鞠已经开始职业化运营,有专业的球员,还有专门的蹴鞠社团,类似今天的足球俱乐部。当时最有名的蹴鞠社团叫“齐云社”。
18、古人能活多少岁?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
先秦:18岁
汉朝:22岁
唐朝:27岁
宋朝:30岁
清朝:33岁
古人寿命短的原因
古代的婴幼儿夭折率非常高,拉低了平均寿命。
生命受到多重考验
战乱
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
医疗条件差
穷人看不起病
医生医术不高,水平有限
19、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原始社会
一天几餐不固定,因为食物来源不固定
农耕社会
一日两餐
上午一餐,称“饔”(yōnɡ)
下午一餐,称“飧”(sūn)
成语“饔飧不继”,意指吃了上顿没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
唐朝
一日两餐之间加了一次点心(午餐),但只存在于士人和富裕阶层,普通民众依然是一日两餐
宋朝
商品经济活跃,城市繁荣,一日三餐更加普遍
有时候会出现一日四餐的情况,多见于富裕阶层
明朝
江南地区基本普及一日三餐
清朝
汉族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
作为统治阶级的满族人,仍保持一日两餐的传统
20、古代的“炊饼”是什么饼?
胡饼
面饼上撒上芝麻,烤熟了吃,芝麻当时又叫胡麻,所以胡饼也叫胡麻饼
汤饼
带汤的,煮出来的面食,类似今天的面条
蒸饼
蒸出来的饼,类似今年的馒头,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
到了宋朝,“蒸”字和宋朝第四位皇帝赵祯的“祯”发音相似,要避皇帝名讳,改名“炊饼”
“炊饼”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蒸饼,类似今天的馒头。
古代的“馒头”
宋朝时的馒头是有馅儿的,类似今天的包子
明朝宋诩写的烹饪著作《宋氏养生部》就特别注明了:馒头有馅,蒸饼无馅。
清朝开始,对带馅馒头和不带馅的馒头在叫法上作了区分:北方管无馅的叫馒头,有馅的叫包子;南方依旧管有馅的叫馒头。
馒头的历史演变
馒头最初的出现,是用来祭祀,因为它长得像人头。原始社会流行“人首祭”,祭祀祖先神灵的时候要用人头。
随着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就改用人头形状的食品替代人首来祭祀,就出现了现在的馒头。
21、古人经常吃牛肉吗?
古人经常吃牛肉吗?
NO!
农耕社会,牛是重要的劳动耕畜和运输工具,是家庭的重要财产,是严禁被屠宰吃肉的。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立法明令禁止杀牛
《淮南子》记载:“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西汉 杀牛偿命
唐朝,废除了杀牛偿命的规定,但杀牛行为依然要被判一年半徒刑,或去做苦役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梁上好汉总吃牛肉?
他们吃的可能是老死、病死或意外死亡的牛,这样的牛肉可以吃,但需要官府批准。
《水浒传》里卖牛肉的多是乡野郊区的野店黑店,官府监管不到,偷摸卖点牛肉没人管。
梁山泊的人多是和官府唱反调的,作者为了凸显他们的反抗精神,所以做官府禁止的事。
古代官方严禁吃牛肉,但不代表民间就真的能禁绝,有人为了利益会铤而走险。
22、古人吃什么蔬菜?
古代蔬菜
荇菜
今池塘里常见的浮叶
汉朝五菜
葵
今冬苋菜
韭
今韭菜
藿
豆类植物的叶子
薤(xie四声)
百合科葱属植物
葱
今大葱
葑(feng四声)
今蔓菁,在东北叫“芥菜疙瘩”,主要用来腌咸菜吃。
菲
今萝卜
《诗经》里有描述“采葑采菲”
菘
今白菜(小白菜),到明清时期,才杂交出大白菜
丝绸之路后
黄瓜:从伊朗传入
菠菜:从尼泊尔传入
茄子:从印度传入
唐朝
餐桌上的蔬菜非常丰富
蔬菜名字中带有“胡”字的,则一般是唐朝时传入我国的舶来品
明清
欧洲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更多蔬菜传入我国
土豆
番茄
番薯(地瓜)
番瓜(南瓜)
辣椒
玉米
带有“番”字的,一般是明清之际传入我国的舶来品
23、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炒菜?
中餐最早的烹饪方式
煮
烤
唐朝京都名菜“浑羊段忽”
唐朝著名菜单“烧尾宴”
“光明虾炙”
烤鹌鹑
烤羊舌
烤鹿舌
···
炒菜的历史
唐朝之前
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的《齐民要术》,历史上炒菜的祖宗,是一道非常简单的菜品——炒鸡蛋。
宋朝普及
《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炒菜就有炒鸡、炒兔、炒羊、炒牡蛎、炒腰子等
明清
炒菜成为中餐最主要的烹饪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炒菜从宋代之后才普及的原因?
铁锅技术的发展
宋代,钢铁铸造技术定型,铁锅技术逐渐完善。
元明,薄铁锅制造技术更加成熟,炒菜的霸主地位也随之奠定
油料的普及
唐朝之前,只有少量动物油,而且不会用于炒菜。
唐朝时,植物油开始普及
明清两朝,北美花生油登陆中国,这种油料非常适合炒菜
食材种类的变多
唐代及唐代以前,人们皆以肉食为美,素菜种类不多。
宋代时,肉类食材匮乏,烤和煮需要的燃料也缺乏,素菜开始大放异彩。而素菜的烹饪,炒出来最美味。
24、古人用什么餐具?
刀叉
刀叉的历史至少比筷子早一千年
最早用的餐刀叫“匕”
青铜匕
周朝制定了华夏社会的礼法,外形锋利的刀叉不如筷子文雅,刀叉被礼法抛弃
筷子
纣王用过象牙筷子
《韩非子》还记载“昔者纣为象箸”
最早出现筷子是在商朝
商周时期出现的筷子,主要是上层贵族使用
青铜箸
筷子成为我国的主流餐具,和我国农耕文明的特质息息相关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对餐具的影响
农耕文明,主食是粮食和蔬菜,无论面条、米饭、炒菜,都更适合用筷子吃
游牧文明,以食肉为主,吃肉离不开刀叉
古代西方人用什么餐具?
西方人使用刀叉的时间:从公元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开始的
手抓
教会认为食物是上帝的恩赐,必须用手直接接触才能表达敬意
手抓也有等级区别
王室和贵族是用三个手指抓着吃
平民用五个手指抓着吃
从使用刀叉到使用筷子,说明人类的食物从大块到精细化的演变。大块肉适合用刀叉分割食物,精细的食物适合用筷子。
25、古人吃火锅吗?
火锅历史
先秦时期
“火鼎”
用鼎烧水涮食物吃
汉代
出现了内部分格子的鼎
宋代
人们开始用火锅涮肉-兔肉吃了
宋朝林洪撰写的饮食书籍《山家清供》里,盛赞这种火锅是“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意思就是说汤锅沸腾如白雪,兔肉鲜红似晚霞。火锅叫“拨霞供”
火锅三大门派
北方火锅
以涮羊肉为主
粤式火锅
以潮汕牛肉为代表
川渝火锅
诞生于晚清和民国交际时,主要在长江沿岸的码头地带
出现的时间晚于涮肉火锅
川渝火锅最初是穷人食品,贫穷的码头船夫,纤夫们以富人们不吃的毛肚,鸭肠等为食物
蒙古火锅
真正奠定涮肉火锅基础的是蒙古族人
蒙古族人好吃羊肉,但在外行军打仗时,炖羊肉很麻烦,因此他们就将羊肉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随着蒙古族人征服中原,这种火锅也传入了内地。
乾隆五十年举办“千叟宴”
火锅成了宴席的主角
皇家的喜爱,会引起民间的流行(刚开始多由清真饭馆经营)
光绪年间
北京“东来顺”羊肉馆的老掌柜买通太监,从宫中偷出“涮羊肉”的作料配方,“涮羊肉”才得以在都市名菜馆中出售。
26、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辣椒?
世界上最早吃辣椒的是美洲的印第安人
中国古人最早的辣味来源
花椒
吴茱萸
王维诗中“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是辛辣调味料
生姜
辣椒传入中国时间
明末
献上首次对辣椒的记载,见于明朝万历年间高濂的《遵生八笺》
辣椒传入中国路径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先进入浙江地区,传入湖南、云贵地区,然后陕西、山东,传入四川时间较晚
为何四川人爱吃辣椒?
四川地区光照少、冬季湿冷,吃辣出汗能驱除湿气和寒冷
辣椒产量最大的地区
山东
中国最辣的辣椒产地
海南的黄灯笼辣椒
云南的涮涮辣
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产地
美国的卡罗莱纳死神辣椒,辣度指数超过朝天椒100倍,生吃“生不如死”
27、古人怎么喝茶?
唐朝:吃茶
唐朝之前,人们饮茶目的五花八门
当药喝,像喝中药
当菜喝,像喝菜汤
所以叫吃茶
唐朝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吃茶方法
唐朝人吃茶的时候,不是冲泡茶叶,而是煮茶或煎茶
唐朝人多用“饼团茶”
先把生茶叶蒸青、捣碎,做成茶饼烘干,存放在茶笼里,四面通风
吃茶时,先用茶碾器将茶饼碾碎,将碎末放入筛箩中,筛去杂志,留下茶粉,煎制
煎茶时,将茶粉和各种作料放在一起煮,作料一般是葱、姜、盐等,或者放橘皮、茱萸、薄荷、桂皮等
煮出来的茶黏稠,叫茶汤,最佳用法是吃,不是喝
宋朝:点茶法
将茶粉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继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使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形成“斗茶”风俗宋徽宗写过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大观茶论》,里面对斗茶风俗有详细记载
宫廷喝的茶主要产自闽南和岭南一带,因茶饼上印有龙的图案,所以又称“龙团”。龙团的饮用方法须煎饮。
明朝:炒青制茶法
炒青后的茶叶用热水冲泡即可,无需食用就能享受其芳香。明朝人认为,泡茶饮法更简便,也和明太祖提倡节俭有关
现在:广东汕尾流行“擂茶”
将绿茶加入大米、花生、食盐、生姜等作料放入钵内,用一根半米长的“擂棍”捣碎,然后再加水煮沸。透过擂茶,我们可窥视唐朝吃茶情景之一二
28、古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原因:古人喝的酒和我们今天的酒不同
宋朝之前
酿造酒(发酵酒)
以大米、黍米、粟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而成。这种酒的过滤技术不成熟,酿出来的酒,含有不少细微米渣等杂质,呈现浑浊状态。
那时酿酒也没有无菌技术,酿出来的酒含有很多微生物,颜色可能是绿的。表面还会浮一层白色的漂浮物,如同白色的蚂蚁,所以也有“蚁绿酒”之称。
酿造酒之所以度数低,因为里面的水分和杂质多
元朝
蒸馏酒
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进行一次或多次的蒸馏提纯而成
这种蒸馏酒的酒精度一般都能达到40度以上,高一些的能达到60多度。我们今天喝的白酒,就是这种蒸馏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