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经济常识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经济等。
编辑于2022-04-23 09:34:10经济
政治经济学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
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居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重性
内涵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自然属性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的这个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了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成反比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重性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决定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决定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货币
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本质
一般等价物
职能
价值尺度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Eg:标价
流通手段
在商品买卖中,需要现实上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同时发生”
Eg:购物消费的现金
基本职能
支付手段
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交钱与交货时间不同”“时间差”
Eg:税收、债务,租金,利息、工资、花呗消费,刷卡消费
贮藏手段
必须是足值的金银货币
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派生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货币的流通速度
价值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供求关系
国家的宏观控调
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过大或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人们的消费心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
资本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
不发生增值
可变资本
发生价值增值
Eg:劳动力
剩余价值
概念
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本质和来源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计算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Eg:买机器200万,买劳动力100万,产品卖出500万,剩余价值率=(500-200-100)/100
资本家取得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资本周转
资本的周转时间
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持续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周转次数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
资本主义
以私有制为主体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缺点:缺乏竞争,资源配置率低
市场经济
缺陷
自发性
受到利益驱动的自觉行为
盲目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方向盲目
滞后性
生产资源浪费后的调节滞后
平等性
竞争性
法治性
开放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间接化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主要表现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包括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收入分配
扩大内需
国民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工资、劳动报酬等)
再分配
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机制
税收、社会缴款(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等)、社会福利、其他转移收支(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
第三次分配
依靠社会力量捐赠、捐赠等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按各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商户
按生产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中
管理、资本、劳动、技术、土地
微观经济
市场体系及市场主体
现代企业制度
内涵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表征
特征
产权清晰、职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区别:是否将公司的资产分为等额的股份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股东会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
由股东会选举的董事组成,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法人代表。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经营范围以及关系公司全局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任免公司的经理等
监事会
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
经理机构
经理机构是经营管理者组成,对董事会负责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构成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反映生产消费的状况和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
需求
含义
在一定的时期,在某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价格
反比:价格↑,需求↓
最主要因素
消费者偏好
正比:↑
收入
正比:收入↑,需求↑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相关商品
替代品
正比:PA↑,QA↓,QB↑
互补品
反比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对价格预期
正比
广告宣传
正比
利率
反比
需求曲线
表示某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需求弹性
弹性
当需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上升或下降多少
需求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供给
市场供给
在一定的时间,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决定市场供给对因素
产品成本
反比:成本↑,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商品的价格
正比:价格↑,生产者愿意生产↑
生产技术的变化
正比:技术↑,生产者能够生产的数量↑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
PA↑,QA↑,QB↓
互补品
PA↑,QA↑,QB↑
政府的租税或补贴政策
正比:补贴增多,市场供给增多(有利可图)
市场失灵
原因
垄断
外部性
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信息不对称
公共物品
含义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特点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
市场竞争
主要形式
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
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概述
概念
凯恩斯提出,是一种宏观的间接的调控
原因
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
自发性
损人利己
盲目性
一哄而上
滞后性
时间差
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
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最主要的任务与目标
增加就业
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5%
稳定物价
物价平稳缓慢上涨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防止过度的贸易顺差和逆差
两增一稳保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最主要的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Eg: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行政手段
强制力
Eg:限塑令、限购令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类型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导致劳动人口过剩
经济危机、经济困难时期
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最正常
结构性失业
因为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改变了工作技能的要求导致失业的发生
技能不匹配
技术性失业
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失业
技术进步
季节性失业
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行业本身存在淡旺季
通货膨胀
定义: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纸币持续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原因
货币数量论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市面上钱多)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危害: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
菲利普斯曲线
对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
口诀:通胀物价涨、贬值利出口
通货紧缩
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原因: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危害:物价下跌、货币升值、影响企业与投资积极性、失业率上升
对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
手段
财政收入
“税”税收
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关系,倒U型
“利”国有资产收益
“债”国债
“费”收费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Eg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
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
Eg卫生保障支出、社保支出、退伍军人福利
分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具体措施: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补贴;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过热
制定者
国家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通过)
货币政策
手段
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等)、汇率
分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买进有价证券
紧缩性货币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过热
措施:(三个提高一个出售)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出售有价证券
制定者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
口诀:经济衰退宜扩张,增加需求多放钱;经济过热宜紧缩,减少需求少放钱
产业政策
收入政策
国际经济
贸易差额
汇率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本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本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学名词
边际效用
含义
在给定时间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可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强调选择和放弃
沉没成本
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强调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规模经济
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刘易斯拐点
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IPO
首次公开募股,指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成为通货膨胀
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动情形
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反映收入分配差距
数量范围0~1,越小越少,数值越低,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数据越小越好
财产性收入
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Eg:房屋出租收到的租金、专利收入
“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黑天鹅”
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小概率事件
“灰犀牛”事件
太过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大概率事件
GDP和GNP
国内生产总值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强调一个地域的问题
最终产品
用于交换
合法收入
二手买卖不计入GDP;二手买卖中的中介可以计入
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强调国民
汇率和进出口
汇率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
1单位外币折合成多少单位本币
1美元=7人民币
间接标价法
1单位本币折合成多少外币
1人民币=?美元
汇率变动
3月1日 1美元=7人民币,4月1日 1美元=6人民币,现在:人民币升值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逆差),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易于造成贸易顺差)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基本纲领、核心
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
社会救助(救济)
最低纲领
自然灾害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
社会福利
最高纲领
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
社会优抚(优抚与安置)
特殊纲领
抚恤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社会互助
补充纲领
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等群众性互助互济
政治经济学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四个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
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居首要地位,起主导作用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消费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人们在各种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
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重性因素的关系
具体劳动决定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决定价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概念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二重性
内涵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民某种需要的属性。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的这个统一体中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了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成反比
货币
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 → 扩大的物物交换 → 一般等价物 → 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 货币产生
本质
一般等价物
职能
价值尺度
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Eg:标价
流通手段
在商品买卖中,需要现实上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同时发生”
Eg:购物消费的现金
支付手段
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交钱与交货时间不同”“时间差”
Eg:税收、债务,租金,利息、工资、花呗消费,刷卡消费
贮藏手段
必须是足值的金银货币
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货币的流通速度
价值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
供求关系
国家的宏观控调
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发行量过大或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人们的消费心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
不变资本
不发生增值
可变资本
发生价值增值
Eg:劳动力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需要满足:劳动力具有自己的人身自由,劳动力除了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剩余价值
概念
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本质和来源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计算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Eg:买机器200万,买劳动力100万,产品卖出500万,剩余价值率=(500-200-100)/100
资本家取得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资本周转
资本的周转时间
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持续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周转次数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
资本主义
以私有制为主体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缺点:缺乏竞争,资源配置率低
市场经济
平等性、竞争性、法治性、开放性
缺陷
自发性
受到利益驱动的自觉行为
盲目性
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方向盲目
滞后性
生产资源浪费后的调节滞后
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初次分配
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工资、劳动报酬等)
再分配
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机制
税收、社会缴款(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等)、社会福利、其他转移收支(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
第三次分配
依靠社会力量捐赠、捐赠等
个人收入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按各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商户
按生产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中
管理、资本、劳动、技术、土地
微观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内涵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表征
特征
产权清晰、职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核心区别:是否将公司的资产分为等额的股份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股东会
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董事会
由股东会选举的董事组成,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法人代表。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经营范围以及关系公司全局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任免公司的经理等
监事会
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执行监督职能
经理机构
经理机构是经营管理者组成,对董事会负责
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的构成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以价值规律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反映生产消费的状况和价格的变动,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又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
需求
含义
在一定的时期,在某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价格
反比:价格↑,需求↓
最主要因素
消费者偏好
正比:↑
收入
正比:收入↑,需求↑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相关商品
替代品
正比:PA↑,QA↓,QB↑
互补品
反比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对价格预期
正比
广告宣传
正比
利率
反比
需求曲线
表示某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关系的曲线
需求弹性
弹性
当需求的各种决定因素发生变动时,需求量上升或下降多少
需求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
供给
市场供给
在一定的时间,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决定市场供给对因素
产品成本
反比:成本↑,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商品的价格
正比:价格↑,生产者愿意生产↑
生产技术的变化
正比:技术↑,生产者能够生产的数量↑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
PA↑,QA↑,QB↓
互补品
PA↑,QA↑,QB↑
政府的租税或补贴政策
正比:补贴增多,市场供给增多(有利可图)
市场失灵
原因
垄断
外部性
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信息不对称
公共物品
含义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特点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
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
市场竞争
主要形式
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
类型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宏观经济
宏观调控概述
概念
凯恩斯提出,是一种宏观的间接的调控
原因
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
自发性
损人利己
盲目性
一哄而上
滞后性
时间差
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
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最主要的任务与目标
增加就业
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5%
稳定物价
物价平稳缓慢上涨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防止过度的贸易顺差和逆差
两增一稳保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最主要的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Eg: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行政手段
强制力
Eg:限塑令、限购令
失业与通货膨胀
失业类型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导致劳动人口过剩
经济危机、经济困难时期
摩擦性失业
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最正常
结构性失业
因为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改变了工作技能的要求导致失业的发生
技能不匹配
技术性失业
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的失业
技术进步
季节性失业
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时间性或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行业本身存在淡旺季
通货膨胀
定义: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纸币持续贬值的一种经济现象
原因
货币数量论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市面上钱多)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危害: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生活水平下降
口诀:通胀物价涨、贬值利出口
菲利普斯曲线
对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
通货紧缩
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原因: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危害:物价下跌、货币升值、影响企业与投资积极性、失业率上升
对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调控政策
财政政策
手段
财政收入
“税”税收
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拉弗曲线:反映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关系,倒U型
“利”国有资产收益
“债”国债
“费”收费
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Eg付给政府雇员的酬金
财政转移支付
政府的社会福利等支出
Eg卫生保障支出、社保支出、退伍军人福利
分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具体措施:(减收增支)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补贴;减少税收
紧缩性财政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过热
具体措施:(增收减支)增加税收、收费,多发行国债(注建设性国债少发行);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补贴
制定者
国家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通过)
货币政策
手段
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等)、汇率
分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买进有价证券
紧缩性货币政策
适用时期:经济过热
措施:(三个提高一个出售)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利率,出售有价证券
制定者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
口诀:经济衰退宜扩张,增加需求多放钱;经济过热宜紧缩,减少需求少放钱
产业政策
收入政策
经济学名词
边际效用
含义
在给定时间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
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可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强调选择和放弃
沉没成本
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强调已经发生无法挽回
规模经济
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刘易斯拐点
指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IPO
首次公开募股,指一家企业或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成为通货膨胀
PPI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是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动情形
基尼系数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反映收入分配差距
数量范围0~1,越小越少,数值越低,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数据越小越好
财产性收入
家庭拥有的动产、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
Eg:房屋出租收到的租金、专利收入
“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
“黑天鹅”
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小概率事件
“灰犀牛”事件
太过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大概率事件
GDP和GNP
国内生产总值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强调一个地域的问题
最终产品
用于交换
合法收入
二手买卖不计入GDP;二手买卖中的中介可以计入
国民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强调国民
汇率和进出口
汇率
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
1单位外币折合成多少单位本币
1美元=7人民币
间接标价法
1单位本币折合成多少外币
1人民币=?美元
汇率变动
3月1日 1美元=7人民币,4月1日 1美元=6人民币,现在:人民币升值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贸易逆差),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易于造成贸易顺差)
俗语
薄利多销
需求富有弹性
谷贱伤农
需求缺乏弹性
吐口唾沫是个钉
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边际效用递减
翡翠白玉汤
边际效用递减
有失必有得
机会成本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机会成本
棋错一招,满盘皆输
机会成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风险成本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风险成本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沉没成本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沉没成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成本概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长期投资
十年栽树,百年歇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长期投资
智者乐水,仁者乐水
偏好理论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偏好理论
有花堪折直须折
时间偏好理论
三人成虎
经济规模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经济规模
三个和尚没水吃
搭便车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
抵押
花盆里种不出全世界粮食
边际产量递减
手忙脚乱
效益增加成本
美名胜过美貌
无形资本
画蛇添足
边际效用为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经济周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用品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管理能力,企业家才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外部性
围魏救赵
外部性
凿壁借光
外部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对比较优势
扬长避短
比较优势
月有阴晴圆缺
周期性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规避风险
狡兔三窟
投资组合
天有不测风云
不确定性
酒香不怕巷子深
卖方市场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偏好理论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互补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封闭经济
梅花香自苦寒来
投资与回报
田忌赛马
资源优化配置
信息不对称
邻人献玉
信息不对称
画虎画皮难画骨
信息不对称
知人知面不知心
信息不对称
洛阳纸贵
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资源的稀缺性
假日经济
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无为而治
看不见的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成本与收益
胡萝卜与大棒
利润与竞争
做大蛋糕与分均蛋糕
效率与公平
肥水不流外人田
正外部效应
一山不容二虎
完全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