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3文化的多样性
2022年高考政治最具逻辑性的思维导图,最具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最具简洁性的知识架构。一图在手,主干知识一网打尽。
编辑于2022-04-23 15:07:562.3文化多样性
(一)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1)区别
①文化是世界的(含义原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文化是民族的(含义和原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所处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环境的不同
(2)联系: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3)错误倾向:①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差异≠优劣,各民族文化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3.多方位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①必要性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重要性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怎么样
①首先: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⑤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植根民族文化土壤
⑥方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太原任务首交方向)
提醒: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并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样对待。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要吸收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1)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形式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2)手段: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形式有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
(1)传媒的发展形态: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2)面向大众的标志:印刷术的推广
(3)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4)发展的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
(5)特点和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弊端:传媒的商业性,也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
3、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促进外域优秀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4、文化交流的措施(太原任务途媒方向)
(1)态度原则
(2)任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途径和媒介: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利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进行交流
(4)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