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1哲学基本思想与马哲
2022年高考政治最具逻辑性的思维导图,最具理解记忆的知识体系,最具简洁性的知识架构。主要内容有:(一)哲学的内涵和作用;(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图在手没主干知识一网打尽。
这是一篇关于4.12实现人生价值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这是一篇关于4.11社会真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社会历史规律和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一篇关于3.10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否定观、唯物辩证法本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1.1哲思和马哲
(一)哲学的内涵和作用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方法论不能影响更不能决定世界观
(3)统一≠总和。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而非简单地罗列
(4)哲学与世界观均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3.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提醒:任何哲学都可以反作用于时代;先导作用不等于决定作用,从主体上看,决定社会变革的是人民群众
4、哲学的作用
(1)对人们的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对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对社会变革: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5)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2)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本体论。
(3)提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是一回事。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谁决定谁及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生活实践和哲学研究都首先会遇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这个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3、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①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①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两大派别”和“两个对子”
(1)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则是世界是“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
(2)联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3)提醒: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正确识别经典观点所体现的哲学派别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阴阳说、形神说、气理说、活火说、始基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狄德罗:自然界由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3)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4)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中外神创论;柏拉图:理念论;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朱熹:理在事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①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②自然科学其他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内容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作用上: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科学性:正确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检验;②革命性: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