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学习笔记
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学习笔记,成为掌握组织秘密的极少数人,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激发个体、第二章:经营团队、第三章:重塑组织、第四章:组织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编辑于2022-04-23 23:44:41组织行为学讲义阅读笔记
第一章:激发个体
性格:怎样重塑个体特质
罗列工作情境,制定统一、简单的应对规范
情境具体是改变性格:关键不在于情境有多复杂,也不在于情境持续的时间有多长,而在于情境有多强
所谓情境,指的不是泛泛的工作场景,而是具体动作与环境的互动
了解员工需求,将员工愿景与企业愿景统一
情绪:如何让每个人都拥有持续的好状态
补充情绪资源
正向反馈,把工作上的荣誉感传导到家庭中
用生理资源补充,比如健身、睡觉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上下班时间
强迫大脑跳出目前的情境,比如冥想
从维护亲密关系的角度出发,保护情绪资源
熟悉员工家庭情况,保持紧密联系
负向激励: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采取负向激励
采用负向激励,要时刻坚持平等、开放的态度,营造“对事不对人”的氛围
动机:怎样激发新生代成为主力
当成投资对象、合作伙伴对待
一起制定目标、给予必要的协助和信息
把他们当主角,鼓励他们自己说出完成任务需要的资源
主动性理论:为什么现在更容易丧失工作的意义感
外部环境要能给个体提供宽容的价值评价体系团队分工,无法凸显个人贡献,个体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
个体要能多外部获得进步的榜样,最好是一道努力的阶梯没有明确职业阶梯,职位头衔没有参照系。甚至有公司是去中心化管理。使得个体很难找到努力的方向
工作重塑-用个人感觉有意义的方式进行工作必须把高效完成目标作为底线
透明化-将内部动作过程,工作内容、文化价值以及战略发展方向等展示给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
实现企业目标,同时需要考虑员工目标。让员工参与目标设定,更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让员工设立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目标,从而让员工愿意为之而努力
角色: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冲突?
不要用时间划定界限
工作是以任务为基本单元的,时间只是任务的一个要素
工作与生活在时间上已经不可避免发生了融合
对员工进行角色管理
让员工上班时间做好在工作领域中耗费个体精力最多的角色
设置统一交流时间,分离员工与他人协作的合作者角色
主动帮助个体减少其承担家庭角色的压力
职业承诺:如何让优秀的员工稳定工作
满足员工职业承诺
努力将员工培养成最优秀的人,然后再想办法留住他
优秀员工忠于职业而不是忠于企业,所以企业需要转变思路,让自己成为商品,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服务
工作嵌入:传统激励方式失效了还可以怎么办
工作嵌入,可以将社区和家庭非工作因素纳入到激励政策的设计中。
为员工打造外部关系网,如子女教育问题
彩虹理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怎么办
彩虹理论:年龄是彩虹长度,生活广度是彩虹宽度。【生活广度】人一生中不同阶段的角色
根据员工现阶段所处的职业生涯位置和其承担的具体角色,来寻找开发人力资源的切入点
22岁前,要为工作者的角色 做好铺垫,那企业根据该年龄段,以培训开发为主,帮助他们更顺利步入工作者角色
30~65岁,员工承担的角色最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肩负的责任也繁重。这阶段,企业要帮助员工在其他角色上减负。比如解决父母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
45~65岁,组织可多关注其健康问题,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启动效应:如何改善工作环境
认知是个体和外界接触时的感受和判断过程,是个体和环境互动的起点
通过潜意识来启动某个认识模式,在组织行为学中被称为“启动效应”
环境可以启动我们的认知模式,而认知模式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行为,短期表现为态度、情绪,长期表现为性格
通过颜色搭配、标语、空间格局等方面影响员工认知和行为,达到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
第二章:经营团队
匹配:怎样能一直招到最合适的人
人-人匹配,按内部胜任相同目标岗位的人员标准去招聘人员
角色匹配
实干家角色:考虑招聘获过行业大奖的人
创新者角色:考虑招聘拥有跨产品研发背景的人
协调者角色:考虑招聘人际关系好,擅长沟通的人
潜力匹配
调查发现,一旦工作岗位要求了生变化,只有29%的高绩效员工可以维持高绩效的表现
另一方面,在高潜力人才中,有93%的人可以在未来表现出高绩效
一般用于组织未来发展战略匹配,具有一定决策风险,高潜力人才作业的发挥需要时间,也需要企业精心培养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潜力
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愿不愿意学习现在用不到的知识
眼界的宽度,有没有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理解他人,叫做共情能力
成熟度,擅于把别人反馈的工作难题,看作自己成长的机会
合群:怎样让新成员快速融入工作群体
组成小型网络,靠小型风格融入大群体,完成合群
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帮忙新员工快速融入
相对剥夺:怎样让团队快速产生凝聚力
个体一定是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地位和处境。如果比较过后,发现自己是弱势的一方,就会体验到被剥夺的感觉
采用相对剥夺方式产生凝聚力要点
领导者可以在待人的态度上做到有所区别
剥夺的是自尊心等无形的东西,绝不能和绩效有关
剥夺要讲究“公平”
为了把负面效果降到最低,要给足团队成员必要的辅助与资源
领导风格:怎样获取团队认同
合理利用情境暴露缺陷
暴露情绪,而非能力缺陷
领导者暴露缺陷,之所以能获得团队认同,根本原因是追随者更倾向自我认同
领导者需要让自己有缺陷,让团队成员感受到,leader总体还行,但是也有搞不掂的地方,得我来
团体决策:如何提高质量,降低风险
团队决策质量会低于个人决策质量在团队做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倾向于使自己观点与团队一致,不能进行客观分析,会造成团体决策缺乏智慧,这种现象就是团体迷思
质疑可以带来反思,可以指定一个,专门提供反对意见
在同一问题上设立若干独立的评估小分队,引入外部视角
减少领导、专家称呼,座位随机分派,采用圆桌会议,让参会者觉得平等
关系活力:怎样让团队从解体中获益
增强关系活力
做好知识管理,在团队解体前,汇总整理各种项目文件和报告,提炼项目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评估解决方案,并充分保证团队成员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确保信任持续,在需要的时候相互帮助,相互提供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让员工从共享领导中获益,共享领导,是指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分享领导权力并一起承担领导职责
第三章:重塑组织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节点人物
率先发起协作,组织讨论,但又不发表主宰性的意见,而是鼓励想法像漂流一样继续往前流动
除了团队内部,他们作用也体现在团队之间,比如推动想法跨越小组的界限,把讨论圈的边界向外扩展,以及分享外部的情报
擅长制定规则,总能保证推进的方向不发生严重偏离,并且为信息传递保驾护航
如何找到节点人物
员工收发邮件,发起讨论的次数
员工主动召开会议并制定讨论规则的次数
企业微信等平台上员工沟通交流的次数
工作系统中,员工对创意进行加工或者驳回的次数
权力:怎样防止授权走样
以培养个体作为目的
清晰的边界与目标
充分的培训与指导
明确的责任分配
冲突:怎样避免组织内耗
抵制冲突反而导致内耗
不让冲突个人化
引入外部第三方评判
“制造”冲突,解决矛盾
办公室政治:如何尽量控制政治手段带来的负面效应
判断比例,如果个人目标比例过大,损害了组织的利益,就坚决叫停这种行为
评估风险,缩短它的作用时间
沟通消解矛盾,如果不能消解,宁可激化,选择一个方向敲定。也不要让它无休止地运行下去
做好善后工作,不能渲染矛盾,要回归决策本身,就事论事
共享心智:怎样管理组织的知识资产
发动团队成员分享经验
成员之间互换角色
团队进行复盘
建立共享心智四个要点
组织高频率、仪式感强的知识分享活动
保证相关人员的参与度,建立对他人知识结构的认知
帮助员工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行动背后的思维逻辑
重视关于失败、妥协、变通经验的分享
高阶理论:企业怎样成功度过变革时期
变革必须从上而下
利他惩罚:为什么企业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无私奉献的人不被其他人占便宜,这种机制就是利他惩罚
外部效益:名气、口碑的提高
内部效益:增加员工对组织的认可度,稳定内部
第四章:组织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劳动力多元化:如何避免冲突,促进合作
明确多样化需求,提供灵活管理
实行弹性福利套餐,如休假、旅行、健康体检等
发放可在平台上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购物卡”
在工作安排方面,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求,推行弹性工作制
寻找最大公约数
用企业制度和文化推动多元融合
灵活用工:如何平衡“效率”与“保障”
远程办公:如何保障工作效率
个体
规划工作时间
独立办公环境
设立目标
列出任务对接人,给自己增加外部监督维度
团队
授权管理
目标管理
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定期检查
组织
让员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通过制定或改善规章制度、流程政策以及技术体系,打造支持远程办公的底层建设,解决线上沟通容易受到干扰等问题
福利政策保障,如加班费如何结算等问题
提前明确条款、安定人心
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工作家庭问题,以及因远程办公场所而产生的对职业发展担心和恐惧等情绪,可以建立相应的咨询机制,对员工进行及时的梳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