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侧重写人——怀念师长故人,挖掘普通人身上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
通过记叙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藤野先生》
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在仙台学医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的经历。作者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与敬佩之情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①同乡会争执,初识范爱农,表现出范爱农的倔强耿直。②酒楼叙旧,表现范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③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范爱农陷入更凄苦的境地。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④酒醉落水淹死,“我”疑心他是自杀。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 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第二类:侧重记事—追忆旧时生活,记叙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既有对旧日美好生活的眷恋,也有对封建礼制的批判
《五猖会》
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诵 《鉴略》。待“我”读熟,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父母毫不顾忌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
《无常》
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讲述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勾魂的时候, 看见母亲为了死去的儿子哭得很悲伤,便决定放她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刻画 了“无常”爽直公正、受民众喜爱的形象。而“无常”之所以被民众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 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作品用阴间讽刺人间,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尖锐的讽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三味书屋里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严厉的,他不希望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他还是一个好心肠的人,就算学生在他讲课的时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会惩罚他们,只会催促他们赶紧读书;他还是一个痴迷于读书的人,在读到极好的文章时他总会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诉求
《琐记》
开始回忆了“我”与隔壁家自私自利的衍太太相处的几件事,后面记述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经历,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还记述了“我”最初接触“进化论”时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岀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歌颂了“不满现状”的革命青年。
第三类: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一以议论为中心,穿插童年的生活经历,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狗·猫·鼠》
文章主要清算了猫的四大罪行,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仍没有产生好感,况且它后来还确实吃了兔子。该篇散文主要是对所谓“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现出对“猫” 一类的人“尽情折磨”弱者,又“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的憎恶及讽刺。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十四孝图》
文章着重描写了“我”在阅读“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控诉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行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父亲的病》
文章重点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我”先是与本城的“名医”周旋过两年,后来又请了一位叫陈莲河的“名医”,他的药方中总是会有一些奇怪的药引,然而都没治好父亲的病。文中分别描述了两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所谓“名医”实为庸医的真相,批判了他们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丑恶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