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而强化学生的智育目标。由此,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一。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狭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所达成的,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后,在身心各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五育关系
相互区别
各育都有独特的内涵、意义和任务,彼此不能相互代替
相互渗透
各育间能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各育间连接密切 ,共同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
德育【核心、首要】
地位
德育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五育并举,德育优先
在我国,德育是学校的【首要】工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核心、灵魂、出发点、落脚点
德育的的涵义和意义
德育的定义
广义的德育
社会有目的的对成员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的影响
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侠义的德育
指学校德育,是学校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的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习者施加政治意识、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通过内化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
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德育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德育的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道德教育
民主法治教育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
公民有理想,三观要爱国,道德法治皆文化
智育
智育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智育的内涵
定义
智育是师生通过交往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并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智育与教学
交叉关系(单选)
智育不同于教学,也不等于教学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却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科技发明和学科竞赛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也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还要完成美育、德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智育与教育
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包含关系)
教育包含教学
教育强调五育,教学强调智育
智育的意义
智育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供知识储备
智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智育是对个体心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智育的目标
发展智力
传授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发展能力需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
掌握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发展
先有知识,再有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智能实创新
智育的内容
中小学智育的内容
语言课程(易错点)
数学课程
科学课程
社会课程(易错点)
两学语社会
知识与心智能力的关系
实质教育
重知识轻智力
现代语文、地理、商业等学科成为学校教授的主要科目
实用学科
形式教育
重智力轻知识
古代语言、语法、逻辑、数学等成为主要科目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非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而强化学生的智育目标。由此,智育的实施应当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诸环节的统一
体育
物质基础
历史沿革
六艺:射、御
1907年,清朝学部的奏折中开始有“体育”一词
1923年,北洋政府宣布将“体操”改为“体育”
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体育的内涵
广义的体育
体育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完善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身体运动与健康活动,以促进个体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活动
包括体育教育、竞技教育和身体锻炼三方面
侠义的体育
指的是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锻炼意志力等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体育的意义
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
为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奠定基础
体育的目标
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
体育的内容
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社会需要健康,身体需要运动
美育
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范畴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
丰富想象力的教育
最早提出美育教育思想——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
1999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美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等美的形态对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以提升其审美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其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的过程
美育的独特性
形象性
情感性
渗透性
强制性(错误)
美育的意义
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知识和创新精神
有助于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
有助于学生培养和形成劳动的观点
美育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
美育的核心
欣赏展览等
社会美
感动中国
科学美
易错点
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精美怡人
自然美
杭州西湖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意义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与技术
家政与家务劳动
公益性劳动
综合育人价值
参与插秧
被太阳晒
看到风吹起的麦浪
懂得节约粮食
德育
估计插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