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多元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详细总结了时间与精力管理,目标管理,思考与决策管理,沟通与表达管理,学习与笔记方法。
编辑于2022-04-24 19:36:34多元思维模型
1. 时间与精力管理
1. 二八原则
2. 四象限法则
3. ABC法则
4. GTD时间管理
5. ZTD时间管理
6.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
7. 番茄工作法
8. 清单工作法
9. 精力管理
10. 猴子法则
2. 目标管理
SMART原则
MORS法则
目标多杈树
MAC原则
If-Then Planing方法
OKR工作法
3. 思考与决策管理
1. 六顶思考帽
2. 头脑风暴
3. 5WHY分析法
4.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5. CAF思考法
6. RAD辨识工具
7. AGO思考工具
8. APC选择工具
9. PMI思考法
10. CAF思考法
11. OPV他人观点
12. C&S演练工具
13. KVI价值衡量工具
14. FIP工具
15. DOCA决策量化工具
16. Proact决策模型
17. KT决策法
18. 麦肯锡7步成诗
19. 丰田工作法
20. U型思考模型
21. MECE分析法
22. ORID焦点讨论法
4. 学习与笔记方法
1. 阅读的四个层次
2. 费曼技巧
3. 整体性学习法
4. 整体阅读
5. RIA便签读书法
6. 多重阅读
7. SQRRR读书法
8. 王者速读法
9.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10. SCORE学习法
11. 康奈尔5R笔记法
12. 东大合格生笔记
13. 黄金三分法笔记术
14. 麦肯锡笔记术
15. 埃森哲手账
16. 子弹笔记
17. 鱼骨笔记术
5. 沟通与表达管理
1. 黄金圈法则
2. 总分总基本结构
3. 金字塔结构
4. SCQA故事框架
5. PREP原则
6. STAR法则
7. SCRTV表达
8. FFC赞美法则
9. RIDE说服模型
10. FABE销售法
11. SPIN销售法
12. ADISC建设性反馈
13. 钩子表达
14. 电梯演讲
15. 乔哈里视窗
16. 非暴力沟通
17. 即兴演讲万能公式
18. 有效沟通四法则
19. 7-38-55法则
20. 上推下切平行模式
多元思维模型
1. 时间与精力管理
1. 二八原则
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20%的投入,80%的产出;
2. 四象限法则
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
3. ABC法则
第一类(A类):非常有助于达成目标的事情。80% 第二类(B类):对达成目标有帮助的事情。20% 第三类(C类):对达成目标没有帮助的事情。
4. GTD时间管理
① 捕捉:捕捉头脑里任何有意义的想法,收集一切引起注意的材料和信息 ② 理清: 明确材料、信息和想法的含义,判断它们是否需要行动 ③ 整理: 把理清的结果分门别类整理到一个清单系统中 ④ 回顾:PDCA循环法 ⑤ 执行:21天习惯法,番茄工作法,三只青蛙
不可操作分类 垃圾箱:不值得你花时间且不需要任何关注的项目将移至垃圾箱列表中 参考资料:此列表包含不需要任何操作但在不久的将来某个时候可能需要的所有有用信息 某天/也许列表:您不确定是否应该立即完成的所有任务的类别。把它们收起来,但要定期检查它们,看看是否需要采取任何行动
可操作分类 等待列表:您委派给其他人执行的所有任务 下一步行动清单:需要完成但没有截止日期的行动 日历:要在特定日期或时间完成的操作
5. ZTD时间管理
(ZenToDo)是基于GTD系统设定的一套更加简单,注重高效、行动的收集信息和规划行动的方法 习惯1:收集 —— 全面收集 习惯2:处理 —— 快速地对信息作出决定,从而避免收件箱堆积 习惯3:计划 —— 设定每天,每周的最重要的事(MIT) 习惯4:执行 —— 一心一意,每次只执行一件事 习惯5:信任的系统 —— 建立简单的列表,并每日查看 习惯6:管理 —— 一个存储所有信息的地方 习惯7:回顾 —— 每周回顾你的系统和目标 习惯8:简化 —— 减少你的任务清单,只留下最必要的 习惯9:常规 —— 设定每周、每日例程 习惯10:激情 —— 做你充满梦想的事情
6.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就是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人时间定量管理的方法。 1.记录。运用各种各样的耗时记录卡准确地记录时间耗费情况。 2.统计。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绘成图表。 3.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 4.反馈。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反馈于下一时段。
7. 番茄工作法
1.一个番茄时间内如果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则该番茄时间作废。 2.永远不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使用"番茄工作法"。 3.番茄的数量不可能决定任务最终的成败。 4.必须有一份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8. 清单工作法
9. 精力管理
10. 猴子法则
2. 目标管理
SMART原则
1.具体的 分解⼀个个⼩⽬标,⽬标清晰就是尽将结果图像化,在达到的⽬标能⽤⼀句话说清楚。⽬标有标准去衡量,还要有实现⽬标的计划。 2.可以衡量的 ⽤指标或成果的形式进⾏衡量。⾄少有⼏个关键事件点来表⽰⽬标的实现的进度 3.可以达到的 ⽬标是基于⾃⾝的条件的,千万不可脱离太多的既有条件,安排时间和精⼒或其他必要的资源 4.和其他⽬标存在相关性 5.明确的截⽌期限 定期检视当前的进度计划,找到做的好的地⽅和做的不好的地方,奖励
MORS法则
所有涉及到行为的事情,都可以用“MORS法则”进行“行为分解”。 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什么准备功课,需要用到什么资源,何时完成。把大的目标细化,颗粒度尽量小,标准是小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和验证。 1.可测量 Measurable——可以计算或写成数据,可以通过数值进行衡量 2.可观察 Observable——是指评价者可以分辨出行为主体是否在从事特定的行动 3.可信赖 Reliable——无论是谁都能够辨识行为是否一致,行为的判断标准具有唯一性,不管多少个人从多少个角度来看,得到结果都是相同的。 4.明确的 Specific——关注的焦点都是确切的因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可视化”。如“谁”采用了“何种方式”做了“什么事情”,
目标多杈树
1.写下一个大目标。 2.写出实现该目标所有的必要及充分条件作为小目标,即第一层树杈。 3.写出实现每个小目标所需的必要及充分条件,变成第二层树杈。 4.以此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即时目标为止,才算完成该目标多杈树的分解。 5.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充分,即反向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不断检查如果小目标均达成,大目标是否一定会达成。如果是则表示分解已完成,如不是则表明所列的条件还不够充分,继续补充被忽略的树杈。 6.评估目标。目标评估可分为目标合理性评估和计划可行性评估,这两项评估的核心是对目标大小的评估。评估目标是大了还是小了,先决条件是目标多杈树分解已完全。 7.判断目标是否达成。如果小目标全部达成而大目标未达成,表明分解时忽略了其他辅助条件,请立即予以补充,知道条件完全充分为止。 ※评判标准之一: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无法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大,如销售人员三年收入超过千万。 ※评判标准之二:目标分解完全后,单位时间可轻易完成“树叶”所显示的工作量,表明该目标太小。
MAC原则
* Measurable(预测可能):目标用数字预测可能 * Actionable(行动可能):能真确把握目标,能明确地写出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 * Competent(够格):要实现的目标,必须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基础
If-Then Planing方法
“如果(If)发生了X,那么就Y行动(Then)”,事先把实行(目标)计划时的规则和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的对应行为等先定下来即可。 现考虑好阻碍习惯化的可能因素,然后想到对策,同时遵循“20秒的规则”。
OKR工作法
管理术
3. 思考与决策管理
1. 六顶思考帽
2. 头脑风暴
3. 5WHY分析法
4. 麦肯锡逻辑树分析法
5. CAF思考法
6. RAD辨识工具
7. AGO思考工具
8. APC选择工具
9. PMI思考法
10. CAF思考法
11. OPV他人观点
12. C&S演练工具
13. KVI价值衡量工具
14. FIP工具
15. DOCA决策量化工具
16. Proact决策模型
17. KT决策法
18. 麦肯锡7步成诗
19. 丰田工作法
20. U型思考模型
21. MECE分析法
22. ORID焦点讨论法
4. 学习与笔记方法
1. 阅读的四个层次
2. 费曼技巧
3. 整体性学习法
4. 整体阅读
5. RIA便签读书法
6. 多重阅读
7. SQRRR读书法
8. 王者速读法
9. 拆书帮便签读书法
10. SCORE学习法
11. 康奈尔5R笔记法
12. 东大合格生笔记
13. 黄金三分法笔记术
14. 麦肯锡笔记术
15. 埃森哲手账
16. 子弹笔记
17. 鱼骨笔记术
5. 沟通与表达管理
1. 黄金圈法则
从为什么开始,三个圈子,为什么、如何做、做什么;
2. 总分总基本结构
3. 金字塔结构
4. SCQA故事框架
5. PREP原则
6. STAR法则
7. SCRTV表达
8. FFC赞美法则
9. RIDE说服模型
10. FABE销售法
11. SPIN销售法
12. ADISC建设性反馈
13. 钩子表达
14. 电梯演讲
15. 乔哈里视窗
16. 非暴力沟通
17. 即兴演讲万能公式
感谢,回顾和愿景
18. 有效沟通四法则
19. 7-38-55法则
20. 上推下切平行模式
下切:指理解层次下⾯的三个内容(能⼒、⾏为、环境),这个技巧通过提炼对⽅话语的关键词,并聚焦于关键词,进⾏发问。⽬的是看到事 实、真相和细节。如:他总迟到→总是是每次吗?⼗次有多少次?→5、6次吧。对⽅⽤“绝对”“不可能”“总”这类字眼时,⼀定有其限制性实、真相和细节信念。 上推:指理解层次上⾯的三个内容(系统、⾝份、信念/价值/意义),利⽤上推是为了找到深层次的需求或背后动机 深层次的需求或背后动机、经常重复出现的情绪、语上推: ⾔、⾏为背后的模式(如⼀紧张腿就发抖)。如,我想挣钱→挣钱为了什么?→为了更幸福的⽣活啊,有钱我就有财富⾃由,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幸福的⽣活是什么样⼦的?
6. 工作与生活管理
橄榄球定律
PDCA工作术
WBS工作分解结构
5W2H分析法
6W2H分析法
WOOP计划法
TIS工作法
8S/7S/5S现场管理法
断舍离
ECRS分析原则
POA行动力
“目标凝聚伙伴,伙伴共创方法,方法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