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针灸治疗学绪论及内科病证
针灸洽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经络腧穴理论和刺灸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四诊”诊察疾病以获取病情资料,以经络辨证为特色,结合脏腑及八纲辨证等方法,对临床上各种不同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及标本缓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依方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或污,或平补平污,或补污兼施),以通经脉,行气血,调脏腑,和阴阳,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编辑于2022-04-25 09:02:27-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郝万山讲稿版- 《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记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也记述了大量的中医药剂技术和护理知识。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对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六经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作为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所记述的大量复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而且据证立法,因法设方,疗效可靠,不仅经得起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的推敲,而且也经得起不同时期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科学的检验,故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方剂学的奠基。 仅供学习,不可商用,转载请注明来处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必修课之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包含了紧急情况处理及针灸禁忌,供中医爱好者及医学生学习。请勿商用。
该书为针灸学课外书,可作为课外补充材料阅读,对开拓思维及临床均是很好的补充。仅供自我学习,请勿商用。
1~4章
第一章 治疗原则
治神守气
治神
一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患者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二是指在施治前后注重调治患者的精神状态。
守气
一是要求医者仔细休察针下感应,并根据患者的变化及时施以手法,做到“神在秋亳,童属病者”,一旦针下气至,就要“密意守气”,做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
二是要求患者专心体会针刺感应,配合医者治疗,促使气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
补虚泻实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脉象、穴位)、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
寒则留之: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
治标治本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三因制宜
第二章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第三章临床诊治特点
辨病诊治、辩证诊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辩经诊治
第四章 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远部选穴(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
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也称经验选穴)
配穴方法
按部配穴
上下配穴法: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前后配穴法: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六配合应用的方法。
左右配穴法: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按经配穴
本经配穴法:是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
表里经配穴法: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
同名经配穴法: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
刺灸法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操作方法的选择、治疗时机的选择
第六章头面躯体痛症
头痛
基本病机: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或脑络失养
病位在头(髓海)
治法: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辩证、治疗
主穴
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鼻拫部)
头维 印堂 阳白 阿是穴 合谷 内庭
少阳头痛(侧头部)
太阳 丝竹空透率谷 风池 阿是穴 外关 侠溪
太阳头痛(后枕部、连于项)
天柱 后顶 风池 阿是穴 后溪 申脉
厥阴头痛(巅顶部,连于目系)
百会 四神聪 阿是穴 太冲 中冲
配穴
外感头痛:风府、列缺
肝阳头痛:行间、太溪
血虚头痛:三阴交、足三里
痰浊头痛:丰隆、中脘
淤血头痛:血海、膈俞
面痛
基本病机是面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病位在面部
治法: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辩证治疗
眼部痛(电灼样疼痛,属足太阳经)
上颌、下颌部痛(电击样疼痛,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
主穴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内庭 太冲
配穴
眼部疼痛:攒竹、 阳白
上颌部疼痛:巨髎、颧髎
下颌部疼痛:承浆、颊车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n.
因外伤、劳损、寒冷刺激或周围组织炎症波及等因素导致咀嚼肌疲劳、炎症反应或颞下颌关节各组成结构之问运动失常而引起的以疼痛、弹响、 肌肉酸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为主症的疾病
主症
寒湿痹阻:颞下颌关节疼痛,开口不利,遇寒湿风冷症状加重,得热则减。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寒湿痹阻配风池、外关
瘀血阻滞:局部持续性疼痛,易疲劳,开口受限且疼痛加重,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淤血阻滞配足三里、膈俞
治疗
治法:舒筋活络、止痛利节
主穴:阿是穴 下关 颊车 听宫 合谷
弹响配颧髎、上关。
落枕
辩证
督脉、太阳经证:项背部强痛,低头时加重,项背部压痛明显
督脉、太阳经证配大椎、申脉
少阳经证: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
少阳经证配风池、肩井。
治疗
治法: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主穴:天柱 阿是穴 后溪 悬钟 外劳宫
漏肩风
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或外侧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辩证
手阳明经证:肩前外部为主且压痛明显,肩髃穴处疼痛或压痛明显,外展疼痛加重。
配三间
手少阳经证:肩外侧部为主且压痛明显,肩髎穴处疼痛或压痛明显,外展疼痛加重。
配中渚
手太阳经证:肩后部为主且压痛明显,肩贞、臑俞穴处疼痛或压痛明显,肩内收疼痛加重
配后溪
手太阴经证:肩前部为主且压痛明显,中府穴处疼痛或压痛明显,后伸疼痛加重。
配列缺。
治疗
主穴:肩體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阳陵泉 条口透承山
第六章头面躯体痛症
臂丛神经痛
基本病机: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治法:通经活络止痛
锁骨上窝、肩、腋、前臂尺侧等部位出现强烈的放射性,甚至呈刀割样、撕裂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
手阳明经证:肩前部疼痛为主,或向臂外桡侧放射。
配合谷、三间
手太阳经证:肩后部疼痛为主,或向臂外尺侧放射。
配小海、腕骨
手三阴经证:腋下部疼痛为主,或向臂内侧手掌尺侧放射。
配少海、太渊、内关
治疗
主穴:颈夹脊 极泉 肩髃 曲池 外关 后溪
外邪侵袭配风池、合谷
瘀血阻滞配阿是穴、内关
肘劳
基本病机:筋脉不通,气血痹阻。
治法: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肘关节活动时疼痛,有时可向前臂、腕部和上臂放射,局部肿痛不明显,有明显而固定的压痛点,肘关节活动一般不受限。
手阳明经证:肘关节外上方有明显压痛点,网球肘。最常见
配手三里、三间
手太阳经证:肘关节内下方有明显压痛点,高尔夫球肘
配小海、阳谷
手少阳经证:肘关节外部有明显压痛点,学生肘或矿工肘
配天井、外关
治疗
主穴:阿是穴 曲池 肘髎 阳陵泉
腰痛
基本病机:腰部经络不通,气血痹阻,或肾精亏虛,腰府失养
治法:通经止痛
腰部疼痛。发病较急,腰痛明显,痛处拒按者为实证;起病较缓,腰部酸痛,遇劳加重,痛处喜按者为虚证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坠,遇阴雨寒冷加重。舌淡,苔白滑,脉弦迟
配腰阳关
瘀血腰痛:多有外伤史,腰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
配膈俞
肾虚腰痛:腰部酸痛隐隐,喜按喜揉,遇劳加重。脉细。
配大钟
治疗
主穴:肾俞 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
坐骨神经痛
基本病机:经络不通、气血瘀滞
治法:通经止痛
腰或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的放射样、电击样、烧灼样疼痛。
起病急骤,痛势剧烈,痛处固定,拒按者为实证;
起病缓慢,痛势隐隐,喜揉按,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脉沉细者为虚证
寒湿证配命门、腰阳关;瘀血证配血海、三阴交;气血不足证配足三里、三阳交。
治疗
足太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后侧为主
腰夹脊 秩边 委中 承山 昆仑 至阴 阿是穴
足少阳经证:疼痛以下肢外侧为主。
腰夾脊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阿是穴
痛风
基本病机:正虚邪侵,气血痹阻,经络不通。
治法:疏经活络,通痹止痛。
关节剧痛反复发作,多急性发作于午夜,最易受累部位是拇趾的跖趾关节,其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久病者出现痛风石沉积,常导致关节畸形,并有肾脏病变和尿路结石的发生。
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局部按之焮热,喜凉恶热,伴全身发热,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大椎、阴陵泉
痰瘀痹阻: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呈梭形肿胀,活动不利,皮下可触及硬结,可伴面色暗滞,胸部刺痛,溺时腰痛如掣如绞。唇舌暗红,脉细涩或弦紧。
配丰隆、血海
治疗
主穴:局部阿是穴
第七章内科病证
第一节 中风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口角㖞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㖞、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症
辩证
中经络
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㖞斜而无意识障碍
风痰阻络: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膩,脉弦滑。
配丰隆、合谷
风阳上扰: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配太冲、太溪
痰热腑实:兼见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配内庭、丰隆
气虚络瘀: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账,面色淡白,气短三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膩,脉细涩。
配气海、血海
阴虚风动:兼见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太溪、风池
中脏腑
主症: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半身不遂。
闭证:兼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两手握固,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配十二井穴、太冲
脱证:兼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配关元、神阙
治疗
中经络
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主穴:水沟 内关 极泉 尺泽 委中 三阴交
上肢不遂配肩骨禺、曲池、手三里、合谷;手指不伸配腕骨; 下肢不送配环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太冲、风市
足内翻配丘城透照海; 口角㖞斜配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 头晕配风池、天柱; 复视配风池、晴明; 便秘配天枢、支沟; 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关元
中脏腑
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水沟 百会 内关
第二节 眩晕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
实证
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行间、率谷
痰湿中阻: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口黏,纳差。舌淡,苔白膩,脉弦
配中脘、阴陵泉
瘀血阻窍: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配膈俞、阿是穴
虚证
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萎黄,神倦三力,心悸少麻,腹账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弱。
配脾俞、气海
肾精不足: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三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配悬钟、太溪
治疗
实证
治法:平肝潜阳,和胃化痰。
主穴:百会 风池 太冲 内关 丰隆
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益精填髓
主穴:百会 风池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第三节 贫血
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状态的疾病。 一般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 95% 下限作为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妊娠妇女血红蛋白<100g/L)。
辩证
主症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
脾胃虚弱:兼见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配中脘、胃命
心脾两虛:兼见心悸健忘,纳少便溏,失眠多梦。舌胖而淡,脉濡细。
配三阴交,内关
脾肾阳虚:兼见面浮黄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胖大而淡,苔薄白,脉沉细。
配关元、命门
肾阴亏虛: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配太溪、复溜
治疗
治法:健脾益胃,调养气血
主穴:脾俞 心俞 肾俞 膈俞 足三里 气海 血海
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地机、隐白
第四节 高血压病
内科病证
面瘫
以口、眼向一边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
主症
以口眼㖞斜为主要特点。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腈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
风寒外袭: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数
配风池、风府
风热侵袭:见于发病初期,伴有发热,明痛,耳后乳突部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配外关、关冲
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佬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苔薄,脉细弱
配足三里、气海
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翳风 牵正太阳 合谷
配穴:味觉减退配足三里;听觉过敏配阳陵泉;抬眉困难配攒竹;鼻唇沟变浅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须唇沟歪斜配承浆;流泪配太冲。
面肌痉挛
痹症
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辩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
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舌淡,苔薄白,脉浮
配膈俞、血海
痛痹(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配肾俞、关元
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重着疼痛,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舌淡胖,苔白膩,脉濡缓。
配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悉风、口渴烦闷。舌红,苔黄,脉滑数
配大椎
治疗
主穴
肩部:阿是穴 肩髑 肩醪 肩贞 臑俞 时部:阿是六 曲池 天井 尺泽 少海 腕部:阿是穴 阳池 外关 阳溪 腕骨 脊背:阿是六 大杼 身柱 腰阳关 夹脊 髀部:阿是六 环跳 居醪 秩边 髀关 膝部:阿是穴 血海 粱丘 膝眼 阳陵泉 踝部:阿是穴 申脉 照海昆仑丘墟
痿证
第七章3
外伤性截瘫
由外力而致的脊髓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的病证。临床上多见于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脱位后脊髓受损。
病位:脊髓
病机:脊髓受损,筋骨失养
辩证
主症:胸段损伤可引起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腰段以下损伤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
高颈段:四肢硬瘫
颈膨大:双上肢软瘫/硬瘫
骶段:鞍区运动感觉障碍,肛门,提睾反射消失
经脉瘀阻:损伤肢体肌肉松弛,痿废不用,麻木不仁,二便不通。舌紫暗,脉涩
配合谷、膈俞
肝肾亏虚:损伤肢体肌肉萎缩,拘挛僵硬,麻木不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二便失禁。舌红,苔少,脉沉细。
配肝俞、肾俞
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益肾充髓。
主穴 损伤脊柱上、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及其夹脊穴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足三里 悬钟 涌泉 三阴交
上肢瘫痪配肩醪、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下肢瘫疾配秩边、 风市、丰隆、大冲。大便失禁配长强、大肠俞;小便失禁配中极、膀胱俞;小便不通配气海、阴陵泉。
癫证
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胆。
基本病机是气郁痰结,阴阳失调。
辩证
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自语少动,悲郁善哭,呆痴叹息
肝郁气滞:胸胁账满,食少纳呆,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
配膻中、期门
痰气郁结:表情淡漠,神志呆钝,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多疑多虑,不思饮食。舌淡,苔腻,脉弦滑。
配中院、膻中
心脾两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食少倦念。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配心俞、脾俞
治疗
治法:理气化痰,调神开窍
主穴:百会 印堂 内关 神门 太冲 丰隆
狂证
以精神亢奋、躁扰不宁、打人毁物、动而多想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胃、胆
基本病机是痰火上扰,阴阳失调,神明失主
辩证
主症:精神错乱,哭笑失常,妄语高歌,狂躁不安,不避亲疏,甚则打人毁物。
痰火扰神:病起急骤,先有性情急躁,头痛失眠,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突然出现狂乱莫制,打人毁物,逾垣上屋,高歌狂呼,不避亲疏,不食不眠。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大滑数。
配中脘
痰热瘀结:狂躁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躁扰不安,胸胁满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
配中脘、膈俞
火盛伤阴:狂躁日久,病势较缓,时而烦躁不安,时而多言善惊,恐惧不安,形瘦面红,心烦不寐。舌质红,脉细数。
配行间、太溪
治疗
治法:涤痰泻火,清心开窍
主穴:水沟 神门 劳宫 内关 丰隆
痫症
以猝然昏仆、牙关紧闭、强直抽搐、醒后如常人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以突然发作自行缓解、多次反复为主要特点,俗称 “羊痫风”,
病位主要在脑,涉区心、肝、脾、肾
基本病机是风、痰、火、瘀以及先天因素等使气血逆乱、蒙蔽清窍,而致神机受累,元神失控。
辩证
发作期
主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或有吼叫声。发作后肢体酸痛疲乏,略加休息即可恢复正常。
痰火扰神:猝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辘辘,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配行间、神门
风痰闭阻:猝然昏仆,目睛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搐,喉中痰鸣。舌质红,苔白腻,脉滑
配风池、丰隆
瘀阻脑络:既往有脑外伤(或产伤)史,发作时猝然昏仆,抽搐,或仅见口角、眼角、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配膈俞
间歇期
主症:多见于病证日久,发作次数频繁,抽搐强度减弱,苏醒后精神萎靡,表情呆滞,智力减退。
心脾两虚:久发不愈,猝然昏仆,或仅见头部低垂,四肢无力,伴面色巷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无力、口噤目闭、二便自遗。舌淡,苔白,脉弱
配心俞、脾俞
心肾亏虚:痫证频发,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晦暗,失眠,腰膝酸软。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
配心俞、肾俞
治疗
发作期
治法 豁痰息风,醒神开窍
主穴:水沟 百会 内关 太冲 后溪 涌泉
间歇期
治法:化痰息风,固本扶正
主穴:印堂 鸠尾 长强 间使 太冲 丰隆
第七章4
震颤麻痹
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
分类
原发性震领麻痹好发于 50-~60 岁,男多于女,少数人有家族史
继发性震颤麻痹多见于脑炎、多发性脑梗死、顾脑损伤、基底节肿瘤、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或基底节钙化、慢性肝脑变性、精神类药及降压药等药物副作用及一氧化碳或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中毒等。
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在肝,涉区脾、肾。
基本病机为虚风内动,或痰热动风
辩证
主症: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姿态、步态异常。
风阳内动:眩晕耳鸣,面赤烦躁,心情紧张时加重,语言不清,尿赤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配肝俞、三阴交
痰热风动:胸脘痞闷,口苦口黏。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配丰隆、阴陵泉
气血亏虚:面色无华,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舌体胖大,舌淡,苔薄,脉细弱。
配气海、血海
髓海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细。
配悬钟、肾俞
阳气虛衰:畏寒肢冷,心悸懒言,气短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配大椎、关元
治疗
治法:柔肝息风,宁神定颤
主穴:百会 四神聪 风池 太冲 合谷 阳陵泉
痴呆
以呆傻愚笨为主症的神志类病证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
基本病机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辩证
主症 呆傻愚笨。
轻者出;现神情淡漠,寒言少语,善忘迟钝等症
重者出现神情呆滞,语言颠倒,思维异常,行为怪僻,智力衰退甚至呆傻等症。
髓海不足:记忆力减退,词不达意,伴有头晕耳吗,怠惰思卧,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配肾俞
脾肾两虚:行为表情失常,步态不稳,面色能白,气短三力,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配脾俞、肾俞
痰浊蒙窍: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终日寡言,记忆力丧失,二便失禁。舌胖嫩而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而腻,脉滑。
配丰隆
疼血内阻: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常默默无语,或离奇幻想,健忘易惊。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配膈俞、内关
治疗
治法:填精益髓,醒脑调神。
主穴:百会 四神聪 风府 大溪 悬钟 足三里
郁证
不寐
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心,与肾、肝、脾、胆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心神不宁,或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辩证
主症 :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肝火扰心: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日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配行间
痰热扰心:心烦懊农,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苦痰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丰隆、劳宫
心脾两虚: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手足心热,头晕耳吗,腰膝酸软,咽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配心俞、肾俞
心胆气虚:易于惊醒,胆法心悸,气短倦念。舌淡,苔薄,脉弦细。
配心俞、胆俞
治疗
治法:交通阴阳,宁心安神。
主穴:照海 申脉 神门 三阴交 安眠 四神聪
第七章5
嗜睡
睡眠节律紊乱而时时欲睡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脑,与脾、肾、心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为湿蒙清窍,或髓海失养。
辩证
主症:昏昏欲睡,睡眠较常人明显增多,甚则白昼工作时睡意无法抗拒。
湿浊困脾:少气懒言,身体重着,形体肥胖。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或细滑。
配脾俞、三阴交
肾精不足:耳鸣目胘,健忘,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弱。
配关元、肾俞
气血亏虚:面色萎黄,动则汗出,爪甲不荣,体倦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
配心俞、脾俞
治疗
治法:醒脑调神,健脾化湿
主穴:百会 四神聪 印堂 足三里 丰隆
心悸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心
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濡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辩证
主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心虚胆法:常因惊恐而发,兼见气短自汗,神倦三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配胆俞、日月
心血不足:头晕,失眼健忘,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配脾俞、足三里
心阳不振:胸网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配至阳、关元
阴虛火旺:心烦少寐,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耳鸣腰酸。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配太溪、三阴交
心血瘀阻:胸闷不舒,胸痛时作,或唇甲青紫。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配膈俞
水气凌心:眩晕脘痞,形寒肢冷,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小便短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细。
配水分、阴陵泉
治疗
治法:宁心定悸
主穴:心俞 厥阴俞 巨阙 膻中 神门 内关
感冒
以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咳嗷、头痛、全身不适等为主症的常见外感病证
病位在肺卫
基本病机为卫表失和,肺失宣肃。
辩证
主症: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周身酸楚不适。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作咳,痰液清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配风门、肺俞
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鼻流浊涕,咳痰色黄而黏,口渴。苔薄黄,脉浮数。
配曲池、尺泽
暑湿证:身热,咳嗷痰黏,汗出不畅,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或渴不多饮,胸脘痞闷,泛恶,大便溏泻。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配足三里、中脘
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
主穴:列缺 合谷 风池 大椎 外关
咳嗽
第七章6
哮喘
发作性的路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必兼喘,嘴未必兼哮。
病位在肺
基本病机是痰气搏结,壅阳气道;肺失宣降
辩证
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
实证
病程短,或当哮喘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有余,以深呼为快,体质较强胸闷或胀,气粗声高,咳痰稀薄或黏稠,可伴寒热表证。苔薄,脉浮。
配尺泽、鱼际
虚证
病程长,反复发作或当哮喘绥解期,哮喘声低气怯,动则喘甚,呼吸短促难续,以深吸为快,体质虚弱,气怯声低,汗出肢冷,形瘦神疲。舌淡,脉沉细或细数
配膏肓、肾俞
治疗
治法:止哮平喘
主穴:肺俞 中府太渊 定喘 膻中
喘甚配天突、孔最;痰多配中脘、丰隆
胃痛
指上腹胃脘部发生的疼痛
病位在胃
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胃失温养
辩证
主症 上腹胃脘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寒邪犯胃
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配梁丘、胃俞
饮食伤胃
胃脘胀满疼痛,暖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配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
胃脘胀满,脘痛连胁,暖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配太冲、期门
淤血停胃
胃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配三阴交、膈俞
脾胃虚寒
泛吐清水,喜暖畏寒,大便溏薄,神疲三力,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脉虚弱或迟缓
配脾俞、关元
胃阴不足
胃脘灼热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或细数。
配胃俞、内庭
治疗
治法:和胃止痛。
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呕吐
第七章7
呃逆
腹痛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病位在腹
基本病机是腹部脏腑经脉气机不通,或脏腑经脉失养
辩证
主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
发病急骤,痛势剧烈、拒按,多为实证
病程较长,腹痛缠绵、喜按,多为虚证
寒邪内阻
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则甚,四肢欠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
配神阙
饮食积滞
暴饮暴食后脘腹胀痛,拒按,暖腐吞酸,恶食,得吐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配下脘、梁门
肝郁气滞
腹痛账网,攻审不定,痛引少腹,得暖气或矢气则账痛减轻,遇恼怒加剧,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配期门、太冲
中虚脏寒
腹痛隐隐,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加剧,大便溏薄,神疲怯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配脾俞、神阙
瘀血内停
痛势较甚,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配阿是穴、膈俞
治疗
治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
主穴: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
脐周疼痛配上巨虛;脐下疼痛配下巨虚;少腹疼痛配曲泉。
泄泻
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
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辩证
主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如水样。
寒湿内盛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得热则舒,脘网食少,或兼见恶寒、发热等。苔白滑,脉濡缓。
配阴陵泉、脾俞
肠腑湿热
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大便黄褐臭秽,肛门灼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配曲池、下巨虛
食滞肠胃
暴饮暴食后腹满胩痛、 拒按,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纳呆,暖腐吞酸。苔垢或厚腻,脉滑。
配下脘、梁丘
肝气乘脾
素有胸胁胀闷,暖气食少,泄泻、腹痛、肠鸣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红,苔薄白,脉弦。
配期门、太冲
脾胃虚弱
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迁延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腹部隐痛喜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
配脾俞、足三里
肾阳虚衰
晨起泄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脐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面色觥白。舌胖而淡,苔白,脉沉细。
配肾俞、命门
治疗
治法:健脾利湿,调防止泻。
主穴:大肠俞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神阙
水样便配关元、下巨虚
痢疾
第七章8
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位在胁肋
基本病机是肝胆脉络不通或脉络失养
辩证
主症:胁肋部疼痛。
肝郁气滞
胁肋胀痛,痛无定处,常因情志波动而发作,伴胸闷暖气。苔薄白,脉弦。
配太冲、内关
肝胆湿热
胁肋胀痛灼热,拒按,伴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有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配行间、阴陵泉
瘀血阻络
胁肋刺痛,痛处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涩。
配膈俞、血海
肝阴不足
胁肋隐痛,绵绵不己,劳则加重,伴头晕目眩,咽手口燥。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
配肝俞、肾俞
治疗
治法:疏肝利胆,活络止痛。
主穴:期门 阳陵泉 支沟 丘墟
黄疸
第七章9
水肿
淋证
癃闭
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
主症 排尿困难。
实证:发病急,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
虚证:发病急,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为实证
膀胱湿热: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数。
配委中、行间
肝郁气滞: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胁腹胀满,多烦善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配沟、太冲
浊瘀阻塞:小便滴沥不畅,甚至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配膈俞、 血海
肺热壅盛: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有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
配肺俞、尺泽
肾气亏虚: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腰膝酸软,精神不振。舌淡,苔薄,脉沉细。
配肾俞、大钟
脾气虚弱:少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不畅,气短,语声低微,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脾俞、足三里
治疗
治法:调理膀胱,行气通闭。
主穴:中极 膀胱俞委阳 三阴交 阴陵泉
尿失禁
第七章10
遗精
阳痿
男子未到性功能衰退年龄,在性生活过程中出;现阳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影响正常性生活的病证
辩证
主症: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虽能性交,但不经泄精而自行疲软。
命门火衰:精海清冷,头晕耳鸣,面色淡白,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配命门
心脾两虛:神疲三力,面色娄黄无华,心悸,失眼健忘,气短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
配心俞、脾俞
惊恐伤肾:神怯惊悸,焦虑紧张,夜寐不安,胸闷。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配百会、神门
湿热下注:阴茎痿软,阴囊湿痒臊臭,下肢沉重,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中极、阴陵泉
肝郁气滞:精神抑郁,焦躁不安,胸闷叹息,口苦胁痛,少寐多梦,少腹不舒,牵引睾丸。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
配太冲、蠡沟
治疗
治法:补益肾气,荣养宗筋。
主穴:关元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慢性前列腺炎
中青年男性生殖泌尿系统感染而致前列腺长期充血、腺泡淤积、腺管水肿引起的炎症性改变
辩证
主症:排尿频繁,尿道口时有白色黏液溢出,时有排尿困难,严重者可有遗精、早泄、血精,射精时疼痛,下腰部、会阴部、阴囊部疼痛。
湿热下注: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时有白色浊液溢出,伴口千口臭,前列腺压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中极、秩边透水道
脾虚气陷:尿意不尽,尿后余沥,尿色白,伴劳累后加重,头晕失眠,气短体倦,面色少华,心悸,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配脾俞
肾气不足:尿滴沥不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障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配肾俞、复溜
治疗
治法:清利下焦,健脾补肾
主穴:关元 会阴 太溪 三阴交
阳强
第七章11
早泄
不育
消渴
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症的病证。
辩证
上消证
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
中消证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下消证
尿量频多,浑厚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
治疗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主穴:肺俞 胃俞 肾俞 胃脘下俞 三阴交 太溪
视物模糊配太冲、光明
上肢疼痛或麻木配肩髑、曲池
下肢疼痛或麻木配阳陵泉、八风
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