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导图训练营-21days@网易云课堂
培训课程学习笔记,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识点,只看导图不看课程也可以掌握训练营的知识精华,有导图结合课程学习会事半功倍.
编辑于2022-04-25 22:52:52思维导图训练营-21days@网易云课堂
第一部分 基础课
改变思维方式
i. 困惑
1想表达清楚,却总颠三倒四
2遇复杂事情,感觉无从下手
3想认真学习,却是越学越乱
ii. 困惑问题的根源
思维模式有问题
条理不清
逻辑不强
没归纳总结
思维导图可解决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
iii. 思维导图的作用
提升三大思维能力
逻辑化能力
结构化能力
知识提练能力
思维导图能帮助
表达内容有逻辑
思考问题变清晰
学习知识更高效
iv. 21天强化训练
1强化学习,学而致用
2团队训练,同步作业
3学思维导图,其实学的是改变思维模式
认识思维导图
i. 初识思维导图
基础概念
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各级分支的网络化结构图
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
直观的图像、网络化的结构
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即利用可视化的图像整理思路、表达思维、辅助思考的工具
呈现大脑思维的过程
思维整理的过程
起源
东(托)尼·博赞-1942生
参考达·芬奇笔记
(基于图文混合的放射性思考)
1971年研究成果成书《思维导图》
构成
中心主题、关键词、主分支、子分支
一个图的焦点集中在中心主题上
主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分支上标有关键词
主分支连接子分支,呈树枝状结构
种类
全图型
全图为图案无字
中心图要足够大
各个分支信息全部用图说明
适合在有人解说内容的场合下使用
全文字型
全图为文字
分支全部用文字(关键词)表达
关键词为高度提炼(尽量用词少用句子)
适合需要清晰表达的场合使用
图文并茂型
更生动有趣
适合于任何使用
强烈推荐!更合适于大脑工作
用途
记笔记(记录要点)
更直观容易理解,更好抓住重点、要点
复习(加深印象)
更加有条理,更好增强记忆
创作(创新)
更好激发灵感,更好梳理结构
头脑风暴(思考)
更好激发想法,更好收集意见
选择(做决定)
更好进行对比,做出科学判断
做计划(行动前思考)
思考更全面,计划更精准
做汇报(说出思想)
大纲更清晰,重点更明确
and so on(等等)
好处
激发创意
快速掌握知识
增强记忆
提升思维能力
ii. 解读思维导图
导图结构
中心主题(中心节点)
思维导图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
主分支(一级分支)
从中心主题直接延展出的分支。表达的是要传达信息的总体结构 、总体脉络
关键词
在导图每个分支上写的那个词,代表具体要讲的含义。关键词一般用名词,有时可加入形容词修饰
各级分支(子分支)
子分支表达的是导图要传达的具体内容
图片
为更形象表达含义,有时在关键词上插入图片或直接用图片代替关键词。图片一定要和关键词含义相匹配
读图流程
从读懂中心主题出发
体会要表达的主体思想
读懂主分支
一般从右上角开始沿顺时针读懂全部主分支上的关键词
注意观察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一般为并列关系),体会要表达的内容结构
读懂各级子分支
选择一个主分支,先主后子,由内往外由上往下读懂关键词及相关配图
展开想象,理解各个分支要表达的含义
丰富内容
导图反映的只是内容要点或关键词
针对上一步读懂的分支内容,进一步用故事化、数字化等方式进行内容丰富
总体回顾
回顾核心主题
回顾内容中的重点
回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要点
最关键的事
闭上眼睛脑袋里勾勒一遍思维导图
或者把导图讲给别人听(输出)
案例分析
水果的思维导图、端午节的思维导图
iii. 思维导图的标准
好的导图
有型(外型美观)
比例合适/中心明显/线条变化
颜色鲜明/图片修饰/文字横排
有料(内容好)
主题明确/内容准确/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词语精确/重点突出
案例分析
常见误区
贪大求全
主题不清,重点缺失
画面太满
不留白,一眼看去无从下手
分支过多
信息量太大,难以记忆
层次混乱
结构不清晰,看得心累
分类标准不统一
同级内容无联系,理解困难
用句子描述
句子展现,显得复杂,繁杂冗长
文字不横排
文字方向不一读起来费劲,脑袋转歪
第二部分 入门课
手绘思维导图
i. 手绘5步法
准备工具
白纸(A4或素描纸)、签字笔(分支线条及关键词)、铅笔(草图)、彩笔(彩色增加记忆)
尽量不用带方格或线条的纸,避免对思维产生干扰
确定中心主题
提练中心主题,想说什么东西
确定主分支内容
思考并确定主分支
需要思考,表达想用几个方面来说明中心主题
中心主题以下具体有哪些内容,尽可能全面
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过程就是确定主分支的过程
绘制导图
绘制流程
1绘制中心主图
2画主分支和关键词
3画子分支和关键词
4补充完善
中心主题最好用图。中心主图
主分支与中心主图紧密相连,线条由粗到细,尽量画曲线,不同分支不同颜色
一个分支只与一个关键词,关键词书写长度与线条等长(但避免用句子或短语)
关键词的文字方向一律统一从左到右
子分支要充分进行联想,丰富内容关键词。同主分支同颜色,不同主分支颜色不同
画完审阅,关键内容是否齐全,有没不对或不通的内容,是否还是其他补充完善
画图的过程重在思维,而不是画得好不好
美化导图
重要的地方加上插图,让导图显得更加生动
ii. 手绘导图的常见问题
总体绘制
不需要太高的手绘基础,有条件可学习一点简笔画,或把文字变成图案
不需要很精致!导图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理清思路,重点明确,加深记忆
纸张画不下,就让线条拐个方向,注意上下级分支连线不交叉就行
导图画完了,可以不断改进,精进你的思维,甚至可以重新画一个全新的
同样的中心主题,画出的导图却不一样,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不同
中心主题
一图胜千言。图片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联想与创意
中心主题图的外框,可视需要画,不画外框更能激发思考与联想
外框尽量与主题相匹配,自由、动感一些更好
分支与线条
线条尽量用曲线,放射状更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能让大脑思考更流畅
主分支的线长一定应该由粗到细,与中心主题紧紧相连
关键词与线条等长,紧凑、协调
线条可以有些创意,但关键词一定应写在线条的上面
分支不宜过多,应进一步归纳和总结,减少分支的数量
分支的排列一定要画成放射状,与大脑结构类同,思维更加开放更有创意
关键词
关键词要精炼,更容易引发思考。句子意义太固定,会限制大脑的思考
写错了,不要涂改,用划改,清晰明白
插图
插图是用来辅助文字的,要画了文字的左右或上方,靠近文字,一般不要画在线条的下方会脱离文字
插图应该要上颜色,给人深刻的印象
插图不能太多,会扰乱视线,重点不突出,当然也不该太少,会显得内容不丰富
色彩
颜色多比较好,但不能太乱。一般不用黑白色,枯燥无力,不容易记忆
其他
自己看的可以简单,能激发记忆就行。但如果画得别人看的就应该详细一点,别人才容易看懂,内容详实才不易被误解
必须按顺时针画,这个大家一致的阅读习惯。从右上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
iii. 手绘导图的点评
自我介绍(个人简介)
软件绘制导图
i. 常用的思导工具软件
为何用工具软件
更容易简单上手,容易出成果
更高效。画图更快、容易调整修改
更聚焦内容。工具解决形式问题,作者可更专注于内容
掌握工具,才能更容易发挥思维导图效能
PC端
Mindmanager
功能最强大,使用偏复杂,需要付费使用,和office整合度比较高,有移动版本
适合企业
XMind
基础版免费,使用简单,方便结合印象笔记(evernote)使用,对中国支持兼容好
适合个人
在线端
ProcessOn
中国。免费。除了思导图,还可以做流程图,上手简单,可导出为PDF,可分享讨论
适合个人
mindmeister
国外。免费受限,收费功能强大。有移动版本,可分享讨论,功能多
适合企业
移动端
mindjet
有中文版。免费有广告,操作简单,功能强。安卓及苹果端均可运行
适合个人
Mindomo
无中文版。免费,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画面漂亮,安卓及苹果端均可运行
移动端体验不强
ii. XMind绘制导图
软件操作
可以保存到印象笔记中
iii. 软件美化技巧
图片美化
可以充分利用软件内自带图标
线条美化
颜色及线条精细,线型
网格美化
主题的边框,充填颜色等
个性调整
字体
各种字体,美术字,立体字
背景
墙纸、水印、壁纸
最后查阅
总体审阅,各种调整美化,是否还有需要调整修改的地方
iv. 高级技巧(XMind)
提取风格,应用
提取样式,应用
录音
导出各种文件格式
导图的合并
主题关键词的查找
头脑风暴(定时思维)
演示功能,PPT
第三部分 逻辑课
结构化思维与金字塔原理
i. 结构化思维
把信息构建成结构
用结构方式来思考
把信息先行分类,形成结构化
加深记忆
清晰思考
有效表达
建立高效的思维模式
ii.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
麦肯锡顾问芭芭拉-明托写的《金字塔原理》
介绍一种可以解决写作思路不清晰的问题
核心特点
主张结论先行
顶端主信息
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
结构就像埃及金字塔
纵向: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概括
下一层是上一层的支撑(基础信息)
横向:每一层信息为并列或顺序关系
MECE法则
Mutually Exclusive
相互独立(并列但不重复)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完全穷尽(覆盖所有可能情况)
横向信息要遵循的法则
按MECE原则构建横向分类
根据熟知规律
按时间
按流程
按空间
按属性
根据思维套路
5W2H
What
四象限
黄金圈
3W
SWOT
优势/劣势/挑战/机遇
iii. 金字塔的构建
基础(两大)方法
从下到上:做归纳
归纳分组法
step1子信息,最下面清单往上归纳
step2关键信息,反复往上归纳
step3主信息,得到最上面的结果
最下层信息必须明确
适用于自下向上的场景
从上到下:做演绎
演绎分析法
step1主信息,从最上面的主信息
step2关键信息,反复往下演绎
通过回答“为什么”来构建下层
step3子信息,得到最下面的分组
主题明晰,但最下层信息不确定
适用于自上向下的场景
综合应用
归纳+演绎(双剑合璧搞定一切)
先归纳,再演绎(作业)
写学习思维导图的感受与收获
介绍一部最近好看的电影或电视
帮朋友制订一个追男(女)仔的计划
结构化思维的模式
i. 四种常用的结构化思维模式
总分总法(万能的结构方法)
PREP法
黄金圈法
时间轴法
ii. 总分总法
三段论(总-分-总)
开头-先讲结论
先把总结论摆出来
简洁有力
中间-再说论据
支撑上述总结论的论据有哪些,一一列出
使用MECE方法,列出相关论据
抓大放小,突出重点
最后-再总结论点
从这些论据能够充分说明总结论是正确的
再次响应开头的结论
应用场景
一切需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内容
优点
突出重点,观点鲜明,层级分明,逻辑清晰,简单易懂
iii. PREP法
这是一种经典的(总分总)思维模型
Point观点-Reason理由-Example案例-Point再次讲观点
1、先说结论
开门见山地引出观点及主题
2、用具象化的内容来说明原因(理由)
运用一定的技巧拆解或找到支撑主观点的理由,理由不宜太多。2-3个最佳
3、通过一些贴切的案例来强化印象(证据)
为了使上述理由能说服对方,通过一些故事案例来代入结果会更好,避免干巴的说教
4、最后重复核心观点,完成一次完整的表达
最后再以简洁有力的观点收尾,有首尾呼应
应用场景
一切需要用理由和例证进行论点的内容
优点
观点清晰,理由充分,例证丰富,表达有力
iv. 黄金圈法
一种强大的思考工具
三个同心圆圈
最内圈Why
理念和目的
中圈How
过程与方法
最外圈What
做什么,结果
基本概念
在和人们沟通时,通过WHY-HOW-WHAT,也就是内圈到外圈的结构顺序,向人们阐述做一件事的目标-方法-具体特征,能够更容易激发听众的热情
应用场景
一切需要找到问题本质的内容
优点
表达更有说服力、感染力,迅速看透问题的本质
v. 时间轴法
超强的逻辑结构
基本概念
依据时间顺序,把不同的事物或故事串联起来,赋予清晰的逻辑,形成相对完整的内容
应用场景
想要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趋势的内容
如何应用
发现不同事物或者故事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去排列先后顺序
优点
简单易操作,开场醒目,内容清晰
把“过去”与“现在”、“未来”串联起来
知识提炼
i. 知识提练
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知识管理的核心工作
知识提练
知识管理
收集知识
知识提练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立链接
提炼前无序内容,提炼后就有了结构化
个人技能
知识提练的威力
从意识流的信息中归纳重点信息
提练前
繁杂-无条理
无序
难理解
提练后
精练-有条理,可链接
结构化
一目了然
知识提练的作用
学习省时省力
表达清晰有力
形成结构化思维
知识提练的过程
提取重点+练成结构
O.K.S.S四步法
O.K.S.S四步法
Overview-概览
解决问题
讲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讲的重点是什么
和我有什么联系
三个要点
尽量一气呵成
不要一字一句阅读
速读、扫读
不要陷入细节
Keynote-重点
目的:明晰和细化关键的内容
三个要点
有几个重点内容
用什么来支撑重点内容
重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逻辑顺序
Structuring-结构化
目的:将关键内容转为结构
三个要点
使用金字塔结构
上层思想统领下层思想
要点不遗漏不重复
Statement-陈述
目的:最后把主要内容呈现出来
要点
强烈建议使用思维导图
用什么来支撑重点内容
重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逻辑顺序
培养知识提练的能力
思想高度重视
随时提醒自己要知识提练
练习快速阅读
掌握快速浏览的能力
学会抓住重点
深刻学习2/8法则并应用
20%的重点80%非重点,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
学会结构化
深刻学习金字塔原理并应用
把知识提练成为习惯
凡事说重点,凡事说结构
ii. 学习抓重点
大脑喜欢简单
抓重点的三大招
一
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总结
一,比较特别
1,2,3
把事情归纳为三部分
3是记忆的最佳平衡点
用1-2-3进行归纳和表达
1、收到问题,启动1-2-3思维
2、将问题拆解为1-2-3点
3、采用1-2-3方式来进行陈述
做减法
内容比较多,选最不重要的减去
最终留下1、2、3
刻意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四部分 实践课
思维导图的应用1
i. 制作个人简历
目的
表明企业为何要录用你
能力(个人能力正好是企业需要的)
态度(有强烈意愿加入该公司)
原则
关联性
个人的各方面条件与公司关联度高,正是企业所需要,满足企业的要求
内容
基本信息
求职意向
最好能明确具体岗位
个人评价
工作背景、专业能力、性格特点(最好与工作匹配)
工作经历
贴近企业需求,关联度
教育背景
获奖情况
技能及证书
办公软件、设计软件(CAD)、其他工作软件
制作步骤
分析目标企业的要求
岗位职责
任职要求
软技能
包括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
硬实力
包括工作能力、经验
分析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
保持学习心态
价值观
团队精神
分析自己情况找到匹配方面
工作经历
硬技能
软技能
个人评价
好处
梳理思路
发散思考
抓住要点
系统思考
ii. 制作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意义
工作活动开展的前提
可以提前统筹资源
明确活动开展的细节
预告避免过程遗漏
提高工作效率
思维导图与计划的影响
呈现思维
启发联想
梳理事物
方便阅读
核心要点
方向
总结(上一阶段工作总结)
目标(公司目标、部门目标)
职责(以承担的职责为本)
内容

5W:Why-What-Who-Where-When
2H:How-How much
制作五步法
确定中心主题
总的计划
梳理大纲归类分组
总的目标
重点事项
所需资源
个个分述层层展开
对分组进行展开
落实细节推敲重点
对展开的内容进行细节落实
全面考虑,关注重点
润色补充确认价值
亏钱的行情,接近一次都不做!
好处
梳理各个阶层的工件安排
呈现工作细节的要求
不断启发持续改进的方向
方便他人清晰的阅读
iii. 制作工作汇报
缺
好处
iv. 组织高效会议
平常会议中常见问题
会议组织不充分
参会者走思无法专心听
参会者无法参与讨论
听不到关键信息
会议没形成决议
会后没有行动
会议管理核心要点
会前
会议组织
基本情况
主题、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
会议议程
参会成员
资料准备
场地及设备准备
会中
会中控制
按议题
会议记录
基本情况
主题、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记录人
各个议题
发言内容、结论、会后工作计划
会后
落实行动
按各个事项
任务、人员、时间、具体工作
会议组织
目的
会议前期准备清晰明了
能提前分工准备
有明确的会议议题
提前检查硬件设施
提前准备会议资料
会中控制
紧紧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做到“议而有果”
会议记录
结构性布局,清晰有条理
信息内容逻辑性排列
好处
很直观,方便会议中使用
有条理性和系统性,易于理解
整个会议容易集中在讨论的事情上,不偏主题
更多的精力放在讨论的事情上,可以大家一起参与
有利于参会人员的头脑风暴,发挥积极性和潜能
v. 进行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
徒步活动
客户答谢会
拓展活动
产品发布
企业运动会
生日晚会
核心要点
活动前期
用5W2H法
能全面考虑,减少遗漏
活动流程
集合时间、开始时间、活动1-2-3、结束事宜、注意事项
收尾工作
回顾活动目标、评价结果、找到差距、总结经验
好处
引导思路无限延展
呈现整体兼顾细节
内容清晰可视化强
思维导图的应用2
i. 计划家庭聚餐(活动)
活动的核心要点
总体安排
用5W2H法
准备阶段
清单
实施阶段
学习思导图其实是学习活动安排过程,也就是思维方式
总结
考虑全面,不易遗漏
心中有备,做事不乱
ii. 做旅行(游)计划
核心要点
出行计划
去哪里
去几天
出发与返程时间
浏览景点
如何去
行程安排
每一天的具体安排
行李准备
清单
日常用品
衣物
电子产品
必备证件
必备药品
其他
学习思导图其实是学习旅游安排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方式
应用价值
提前安排,计划周全
既把握全局,又能兼顾细节
节省时间,达成所愿
用思维导图来学习
i. 知识提炼
见逻辑课“知识提炼”一节VX:cm95011502
ii. 学习抓重点
见逻辑课“知识提炼”一节https://pan.baidu.com/s/111FVcV-CyOV-QjDJ6-JJ9w
第五部分 进阶课
A把文章提练为思维导图
i. 短文提练
基础
提练短文6流程
1通读
目的:明白文章写什么
成果:写出一句话“内容简介”
要点:通读速度要快不要深入
2梳理内容
目的:把内容梳理成几条脉络,并找出重点
成果:把每条脉络写到纸上或电脑上
要点:1找到重点脉络2脉络写出关键内容
3提练主题
目的:把中心主题提练出来
成果:写出主题关键词和补充说明
要点:1主题关键词要表达核心内容2针对主题可加入简短说明,让描述更完整
4抓关键词
目的:找出文中关键词为画图做准备
成果:标记所有的关键词
要点:1标记在纸上或单独写出2不要纠结关键词是否精确,感觉重要就标出
5画导图
目的:根据主题和关键词,画出初步导图
成果:画出初步的思维导图
流程:按中心主题出发,根据关键词从主分支到子分支画图,总体画完再调整
要点:1用结构化思想(金字塔原理)搭建结构2画关键词时可调整修改3别纠结画出来再说
6最后修订
目的:完善思维导图
成果:产出最后的思维导图
流程:1合并重复或关联紧密的内容2啰嗦或繁杂的内容删减3调整不清晰的分支结构检查层级是否并列
进阶
加长的短文,一样提练短文6流程
原则
1理解主题
必须理解主题-主题-主题
2抓重点
围绕主题抓重点,不必贪大求全
3结构化
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内容整理
4过程不纠结
先画出来,再进行调整
5相信自己的理解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6最后修订
目的:完善思维导图
成果:产出最后的思维导图
流程:1合并重复或关联紧密的内容2啰嗦或繁杂的内容删减3调整不清晰的分支结构检查层级是否并列
短文提练为导图的核心
O.K.S.S
ii. 长文提练
关键点
长短文的区别
区别比较大,长文的内容更多分类更繁杂
1把长文视为有联系的一段段短文
化整为零
2提炼时要更会抓重点
抓重点-每一段短文最关键的工作
3早用导图,边画边调整
结构化思维整理
流程
O.K.S.S
1通读
同“短文”
2梳理内容
同“短文”
注意两点
内容多,按大段梳理(不按自然段)
每个大段相当于一篇短文,找出其关键内容
3提练主题和一级分支
内容比较多,比“短文”多一个环节
4提炼各分支
同“短文”。一篇短文就是一个分支,把分支下面内容提炼出来
5审视调整
全局审视,补充修订完善
1合并重复或关联紧密的内容
2啰嗦或繁杂的内容删减
3调整不清晰的分支结构检查层级是否并列
4查漏补缺
6最后美化
协调美观
误区
1匆忙动手
一定要通读,然后再按流程走
2主题不明晰
主题必须清晰、准确、精炼
3贪大求全
写得多不如写得精
4主次不分
核心重点必须一目了然
5结构混乱
分支内容需要并列
如何做好长文提炼
1打好基础
熟练掌握短文提炼是基础
2会抓重点
反复练习抓重点抓重点抓重点
3循序渐进
初期严格按照流程做
4各种练习
选择不同类型的文章来提炼
iii. 刻意练习
实战课一(要么读书,要么走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实战课二(哪些沟通方式很少有人用却特别有效)
B把视频提练为思维导图
i. 总体讲解
视频与文章的不同
1视频有图画与声音
1文章仅有文字
2信息更多
2信息相对比较少
3阅读速度难调整
3阅读速度自由调整
4回看麻烦
4回看简单
抓到分段的重点内容+提炼出关键词
5重点不突出
5重点相对突出
视频比文章的提炼更难,要求更高
提炼方法还是
O.K.S.S四步法
提炼视频四步流程
通读
先把视频总体看一遍
1主题讲什么
2大致有几个部分内容
3重点是什么
可以快进听或看,简记需关注的3点内容
细读
再把视频仔细看一遍
1视频主题
2每段的主内容
3每段对应的关键词
4重点的地方是哪里
应边听边写(记)这4方面内容,可暂停视频
抓重点
细读重点,弱化非重点
1视频更需要高度提炼
2把重点看明白讲清楚是关键
3如重点理解一透,要反复听(看)
有所侧重,不必平均分配
结构化+陈述
直接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化
1根据之前记下的内容画导图
2边画边进行结构化思维
3不清晰的地方再看(听)
有所侧重,不必平均分配
ii. 通读分析
通读,不必看得太细,先抓出主题和大致分几部分
边读边简记,将主要内容展现出来
这个过程不用太细,要充分利用回忆
这个知识点要认真看教学视频
iii. 细读分析
在通读基础上,准备好纸和笔,认真细看细听
分段观看(听),然后暂停,做总结。做完一段再看下一段
抓到分段的重点内容+提炼出关键词
关键词不一定用原文,可以是自己理解的其他归纳的词
从各段重点中分析出全视频(课程)的重点
这个知识点要认真看教学视频
iv. 画出导图
结构化思维
知识点提炼
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重要内容完全可以不反映
C把书本提练为思维导图
i. 概念篇
为何要把书提炼为思维导图
浓缩精华
方便吸收
提炼成什么样
一本书变成一张图
提炼哪些内容
精华内容、精采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视读者需要)
什么书可以提炼
一般所有书都可以提炼
除部分工具书和文学书,效果不好
微观层面需要教练陪伴的情况
加仓位后,破了卖与不卖
急涨急跌的情况下
ii. 方法篇
前提
把书读完
熟练掌握长文变导图的技能
方法
O.K.S.S法
流程
满足两个前提后,再次通览
讲了什么?哪些内容打动自己?
归纳核心
用笔记形式把要点写下来
内容结构化
用笔记或导图把核心内容结构化
不要求内容全面,可以只把对自己有用的提炼
整理导图
删减增补,形成最后导图
要点
简单入手
一气呵成
只抓重点
不求完美
多多回顾
iii. 问题篇
判断画出的导图是否正确的
要抓住书中核心要点
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
把书提炼为导图需要多少时间
取决于对书的理解
书的内容结构是否清晰简单
取决于做图的熟练程度
初期1-2小时
熟练后1小时内
读书太慢记不住画图时想不起
先用一章开始练习
尽量一气呵成
刻意练习
书中重点内容多如何提炼
1始终牢记抓大放小
2一级标题内容3-7项,尽量简化,不重要的内容要会取舍
3最精华最精彩的内容
书的结构比较乱如何提炼
抓住吸引自己的重点内容
用自己的逻辑结构化,可忽略原书的结构化
可加入自己综合归纳的观点
提炼导图是否要忠于原书
核心观点应忠于原书
可以自己发挥和组织
同一本书每个人的导图不一样
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
核心要点有了就对了
如何养成把书变为导图的习惯
多提炼和回顾,理解好处
多分享,获利成就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
iv. 推荐书目

21天重构你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