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如何准备好孩子的第一口奶?
准妈妈的乳头上大约有4-18个左右的输乳管开口,输乳管从乳腺组织出发,在乳晕下汇合到乳头,它们在乳晕下的位置比较表浅,因此,宝宝要含住乳晕,挤压乳晕,才能有效地吸出乳汁。
编辑于2022-04-26 14:24:51如何准备好孩子的第一口奶?
孕期,您的身体为哺乳做了哪些准备?
乳汁的工厂➖➖“乳房”
怀孕后,准妈妈的身体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到第3/4周时,乳房在孕激素的刺激下就开始悄悄发育了
乳房慢慢增大
乳晕颜色逐渐变深
孕后期乳房可能有轻微疼痛或不适感
准妈妈的乳头上大约有4-18个左右的输乳管开口,输乳管从乳腺组织出发,在乳晕下汇合到乳头,它们在乳晕下的位置比较表浅,因此,宝宝要含住乳晕,挤压乳晕,才能有效地吸出乳汁。
如果宝宝只是吸吮乳头,则只能吸出少量的乳汁,还会弄疼妈妈的乳头,这是不正确的吸吮姿势。
乳汁是怎么产生的?
孕16周左右,乳房中的泌乳细胞就开始分泌乳汁了
孕后期,初乳已经在孕妈妈的乳中
场所
乳房
产生的细胞
泌乳细胞
有些孕妈妈在孕晚期可以看到乳头上有一些乳白色或黄色的乳痂,甚至挤压乳房时可以看到少量乳汁
需要提醒的是,未经医生的允许,并不建议孕妈妈们挤压乳房。
疑问
Q:我的乳房小,会不会产奶不足?
A:不用担心,乳房的大小跟妈妈的产奶能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产生乳汁的细胞是泌乳细胞,而乳房的大小主要由胸部的脂肪含量决定。
TIP: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妈妈生病或分娩过程有特殊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乳汁的生成,这种情况需要医生的评估来指导母乳喂养。
Q:分娩后的两三天“没有奶”,这是真的吗?
首先,新生儿的胃只有葡萄大小,少量的乳汁和宝宝的胃容量相匹配;
其次,初乳营养浓缩,能够满足初生婴儿的生存需要,粘稠的富含免疫球蛋白的初乳为宝宝崭新的肠道涂上一层具有保护作用,抵抗感染的免疫膜,并刺激他产生第一次大便;
第三,初乳量少、粘稠,适合刚出生吸吮、吞咽、呼吸还不稳定的新生儿学习怎么吃奶,这对他们是一种保护,可不要认为这就是没有奶或者奶不够,而给宝宝添加配方奶。
第四,产后两三天奶量突然增多,也就是所谓的“下奶了”,这时候的乳汁是过渡乳,乳汁内的糖和脂肪急剧增加,乳汁颜色可能比最初的要白,奶量大幅度增加,新妈妈通常在这个时候感觉到乳房肿胀,乳房热热的、沉甸甸的,手挤奶也容易看到奶了,这时大家经常说“终于下奶啦”!
总结:了解了宝宝出生后乳汁生成的正常过程后,我们就知道初乳其实孕期就在妈妈的体内了,每个妈妈奶量增多的时机可能会有少许差别,正常情况下,大量乳汁分泌的现象出现在产后48小时,也就是两天左右,最晚不会超过4天、5天后,乳腺细胞会达到产奶高峰。
“过来人”说“分娩后两三天没有奶。”这是真的吗?
成功母乳喂养的秘诀
第一:肌肤接触
大量的研究发现肌肤接触的益处非常多,包括:稳定宝宝的心率、呼吸、体温
减轻宝宝的压力
增加妈妈和宝宝的互动,增加哺乳成功的可能性,延长哺乳时间。
分娩后头两小时是自主含乳的黄金时间
怎么做?
如果新生儿情况良好,应立即将宝宝擦干,放在妈妈胸前,并盖好被子,只包着尿布的宝宝胸对胸贴着妈妈裸露的胸前,婴儿的手臂自然放在两边,不挡在自己和妈妈之间,婴儿的肩膀接触到妈妈的胸部,头部转向一侧,这样鼻子就不会被堵塞,妈妈乳房散发出气味吸引新生婴儿,使得视力还不太好的新生儿可以找到乳头。
第二:正确含乳
前提:找一个让妈妈舒服的哺乳姿势
摇篮抱
妈妈抱着宝宝时,一只手托出婴儿的头、颈和臀部,使宝宝的头和身体成一条直线,脸、胸部及腹部在同一平面,妈妈和宝宝是“肚子贴肚子”的姿势,如果宝宝跟妈妈没有“肚子贴肚子”,则宝宝可能需要扭头才能含到乳晕,吸吮难度加大,吞咽也会不舒服,还会影响呼吸,表现出来宝宝可能烦躁、哭闹,妈妈的乳头疼痛。宝宝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宝宝的头枕在妈妈胳膊上,不要把手臂放在宝宝的后脑勺,这会影响宝宝自己转动头来含乳。
橄榄球抱
侧卧式等
半躺式哺乳
妈妈舒适放松地斜躺着,手可以轻轻护着宝宝,宝宝面对妈妈的乳房相贴,利用重力自然含接乳房。我们需注意,要让宝宝至少一只脚底能顶些东西,比如妈妈的腿、手或者枕头。半躺式哺乳常会让宝宝开始自己寻乳并含上乳头。建议妈妈们都尝试下这种舒适又自然的喂养姿势。即便不在哺乳时,妈妈也可以和宝宝这样肌肤接触。
第三:有效而频繁的吸吮
宝宝吸吮怎样影响妈妈产奶?
这得从乳汁生成的神经反射来解释。宝宝的吸吮刺激乳头附近的感觉神经,然后将信息传送到妈妈大脑,促进大脑中催乳素的产生,催乳素水平增高促使乳汁全天候地持续分泌。宝宝吸吮,大脑还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可以让乳房出现喷乳反射,也就是出现“奶阵”,促进乳汁从乳房转移至宝宝。宝宝频繁有效的吮吸是产奶的最好的方式。
这里需要确保,宝宝是有效的含接和吸吮,不正确的吸吮只会让乳头水肿、疼痛,乳汁还无法充分排出,产奶量依然不会增加。如果宝宝不在身边,也建议2-3小时挤奶一次维持泌乳量,一般建议吸奶时间一侧大约15分钟左右。
频繁的吸吮,除了宝宝为自己生产足够的粮食外,同时还是缓解妈妈生理性乳涨的最好方法
如果出生后被迫母婴分离,一定要在产后最初就用手挤奶挤出初乳,如果妈妈身体允许,最好在分娩后一小时内开始手挤奶,最迟也不要超过分娩后6小时,夜间同样需要定时挤奶移除乳汁。由于最初几天初乳量少,如果用吸奶器吸,初乳很容易就“消失”在吸奶器里了,建议手挤,用医用针管、小勺收集初乳比较好。
疑问
如果妈妈是剖宫产,是不是前几天会没有奶或者奶少?
其实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妈妈们都经历了同样的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分娩过程,具备了同样的生产初乳的能力。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剖宫产的妈妈早期实现纯母乳喂养难度相对更大,剖宫产妈妈因为手术后的疼痛,母婴之间肌肤接触往往做得不够,婴儿的吸吮减少,妈妈身体获得的信号是宝宝不需要这么多奶,当然就不需要产这么多奶了。
宝宝是怎么样找到乳头的?
宝宝会扭动四肢、身躯和头部,逐渐向乳房靠近,妈妈的腿或手可以给宝宝的脚提供支撑,当他的下巴贴近乳房时,嘴巴就会张开往上一大口含住乳房,此时含住的不仅是整个乳头,还有大部分下乳晕。
这是一个婴儿自主含乳的过程,新生儿出生后大约经过60~90分钟左右才能真正吸吮到奶。乳晕上蒙氏腺体的分泌物有抗菌作用,所以乳房在每次哺乳前无需特别清洁、消毒。
母亲为新生宝宝带来了初乳,新生宝宝也自带了觅食的本能一一自主寻乳、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两大原始反射。
含乳过程
引导宝宝有效含乳:用乳头逗弄宝宝的上唇或鼻子,如果先挤出几滴奶,宝宝的兴趣会更大,这时宝宝通常会张开嘴巴。
当然,如果这一招不见效,可以让宝宝的下嘴唇或下巴接触乳房,当宝宝张大嘴,舌头处于下方时,动作轻快果断地引导宝宝含上。这个过程注意要避免把乳房塞给宝宝,而是让宝宝贴近乳房。如果宝宝的后脑勺没有东西阻碍活动,宝宝就可以自主地控制头部,自我调节,舒适含接。
妈妈们要注意不要捏起乳头,送到宝宝的嘴里。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弯曲形成的“C形手”在乳房中部位置支撑乳房,通常宝宝的下巴先接触到乳房,并牢固地靠到乳房上作为一个支撑点,如果您的手指妨碍了宝宝的下颌运动,他就无法含乳了。
含乳成功后,我们可能会看到,宝宝是不对称含乳,含住乳晕的下方更多,这样能够吸吮到更多的乳汁,宝宝含住的不是乳头,而是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宝宝的下唇是外翻的,这样的含乳,也是我们所说的深含乳。深含乳时,妈妈乳头的位置在宝宝口腔软硬腭交界部位,这是一个舒适区,无论喂多久,妈妈的乳头不会痛,也不会破损,如果含乳浅了,妈妈的乳头在宝宝的牙龈或硬腭上,自然会很痛,乳头也容易咬破,而且宝宝虽然用力地吸,但是吸到的乳汁并不多,宝宝吃不饱,妈妈乳房中的乳汁无法有效的移除,最终影响宝宝的体重和妈妈的产奶量,因此,正确的含乳,有效的吸吮,对母婴双方来说,都相当重要。
提醒:宝宝出生头几天,由于乳头非常敏感,即使正确含乳可能刚开始也会有一些疼痛的感觉,一般在30~60秒左右就缓解了,如果有继续疼痛,则建议重新调整含乳。
提高产奶量的关键是什么?
母乳从产后两三天开始,奶量明显增加。产后10天以后乳汁分泌逐渐稳定,这时的乳汁被称为成熟乳。研究发现,这个阶段乳汁的多少,主要不是由妈妈决定,而是由宝宝决定的。
有些妈妈母乳喂养早期会有溢奶,过了一段时间溢奶不明显了,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奶减少了。其实不必担心。因为乳房刚开始的产量,由妈妈身体内激素促发,有可能会超过宝宝的需求,妈妈的身体往往希望多备些粮食给宝宝。但是一直多备,也不是乳房所想要的,如果宝宝的体重及精神状态良好,溢奶情况减少恰好说明,妈妈的产奶量与宝宝的需求量达到了平衡。妈妈是通过来自宝宝的反馈一吸吮,调整到平衡状态。
宝宝出生的头一个月,是妈妈的乳房建立足够奶量满足婴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频繁的吸吮,给乳房足够的信号对未来产奶量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阶段,添加配方奶,即使是少量的添加,也会减少宝宝对乳房的吸吮,影响乳汁的移除,影响泌乳量。
成功母乳喂养对常见问题答疑
出生后的72小时
新生儿生后第一个24小时:世界卫生组织说,母乳喂养的黄金时间,是出生后的两小时之内,尤其是第一个小时
因为健康足月的新生儿,刚出生的头两小时最清醒,活跃,警觉,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寻乳的本能发挥得更好。产后初乳最多的时刻也是刚分娩完的时候,分娩带来大量的催乳素导致乳汁分泌,宝宝这时正可以好好吃一顿。
如果不设限制地让宝宝吸吮,生后两三天,乳汁量开始增加,颜色也开始发生改变,这段过渡时间正适合胃容量渐渐增大的新生儿。这个时候,如需进行任何必要的补充,请使用敞口杯,不建议使用奶嘴或安抚奶嘴,以免干扰母乳喂养的建立。
宝宝和妈妈肌肤接触吸吮了第一顿初乳之后, 会进入4-6小时的深睡眠,期间可能只会醒来一到两次,所以吃奶的次数可能会较少。这个时候宝宝休息,推荐的最佳地点是靠近母亲。第一个晚上,宝宝通常每2-2.5小时哺喂一次。
新生儿生后第二个24小时: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新生儿每天需要哺乳8-12次,如果可能,不设上限地哺乳,这就是我们说的频繁吸吮。很多新生儿是个“夜猫子”,昼夜颠倒白天睡得很多,晚上6点到凌晨6点吃得很多,妈妈的身体似乎知道这个规律,研究发现妈妈分泌的催乳素,也是在凌晨1点到5点达到分泌高峰
新生儿生后第三个24小时:“密集喂哺”模式更常见,常常在一天的某个时段宝宝频繁的要求吃奶,还通常发生在晚上,新生儿是夜猫子嘛。胎儿在子宫是通过脐带源源不断的获得营养,这是一种连续喂哺的模式,出生后,婴儿的身体需要适应新的进食模式,在过渡期,少量多餐喂养模式符合新生儿的生理需求,并且可以防止婴儿胃食管返流引呕吐。
第三个24小时,通常妈妈的奶量开始逐渐增多,流速逐渐增快,婴儿协调吸吮、吞咽和呼吸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因为初乳粘稠,宝宝在头一两天每次吃奶可能需要45-60分钟,我们建议先让宝宝决定吸吮的时间长短,先吃哪一边,换边吃或是只吃一边。一天里一定要保证两边乳房都让宝宝吃到,但没必要计较两边吃的时间是否均等。
宝宝饿了有哪些信号?
6种生理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深度睡眠”,这个时候婴儿睡得很沉,很香,没有任何动作,也不容易被吵醒,或者吵醒后婴儿会不舒服,哭闹;
第二种状态是“安静睡眠”,婴儿虽然在睡眠中,但会有一些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这种状态下,婴儿容易被吵醒。新生儿每天有大约16-18个小时左右处于这两种睡眠状态中。
第三种状态是“困倦”,这是一种过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婴儿很放松,呼吸不规则,眼睛或开或闭,对刺激反应敏感,可能会进入到睡眠状态或恢复清醒状态。
第四种状态是“安静警觉”,婴儿双眼睁开,留意外部刺激,表现出小幅度的身体活动,这种状态下婴儿很平静, 是母乳喂养的好时机。如果在这一期您抚摸婴儿脸颊或嘴唇,婴儿会变得更加警觉并寻找刺激,出现觅食反射。
第五种状态,是婴儿进入“活跃警觉”,您会发现他的觅食反射更强烈,宝宝有些不耐烦了。
第6种状态是“哭泣”,这种状态下婴儿情绪崩溃,无法含接乳房,妈妈们需要先进行安抚,待宝宝平静下来后再喂奶。
哭是宝宝饿了释放的最晚信号,有饥饿信号的安静警觉状态最适合哺乳。早期饥饿的信号包括吮手、咂嘴、把头转向你等等,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信号,等宝宝进入活跃警觉甚至哭泣,哺乳反而没有那么顺利了。母婴24小时同室最适合新手妈妈响应婴儿的喂哺线索,因为如果宝宝在您的身边时,您很容易观察到这些现象。
在识别了宝宝的饥饿信号后,宝宝应该怎么吃奶呢?
在母乳喂养建立之初,我建议先让宝宝按自己的需要主导吃奶频率,妈妈学会观察吃奶信号,评估宝宝的进食状态和体重。如果宝宝有吃奶的积极性和热情,那么,想吃多少次就喂多少次,如果宝宝因为用药或黄疸太过慵懒,不肯自己醒来,距离上次哺乳已4小时,您可以唤醒她,这对没有表现出强烈饥饿信号的婴儿是一种安全保障。
从产后6小时开始,目标是24小时至少喂8次,宝宝会在一周内就给出明确的吃奶信号,那时,你可以放松下来,跟随他的引导。
一定要叫醒新生宝宝喂奶吗?
如果宝宝经常与妈妈肌肤接触,吃奶很好,体重增加正常,只不过睡眠时间偶尔超过3小时,那很可能不需要。
对于贪睡的宝宝,尤其是体重增长不良时,您必须采取主动,而不是等待宝宝的吃奶信号,可以白天每隔两三个小时唤醒宝宝喂奶,晚上也调好闹钟,不要让两次喂奶间隔超过4个小时。
请记住,对于所有的宝宝,产后1-2周时,母乳喂养的平均频率为每日8-12次,不要让两次喂奶间隔超过4小时。
宝宝吃饱了吗?
健康宝宝出生后,正确含乳,有效吸吮,给予宝宝不设限的吸吮次数,母乳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充足的。从医学的角度上看,母亲不能生产足够奶的情况很少见。
左图是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婴儿初乳的平均摄入最表,我们可以看出,新生儿出生第一天每餐只需要摄入2-10ml,第二天是5-15ml,第三天摄入量也仅仅是15-30ml,大家可以用家里的量勺或者奶瓶感受下这个量是多少。
孩子大了, 熟练的吸吮能够更快速地吸出奶汁,宝宝的口腔容量也在增大,吃奶效率更高。通过吃奶时间来判断宝宝吃得够不够,往往不准确。
母乳亲喂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
从宝宝的大小便、体重和精神状态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首先,先来看宝宝的大便,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排出的是墨绿色或黑色的胎便,24小时内至少要1次,如果出生第一个24小时内没有解胎便需要通知医生。通常3天左右胎便排完,大便逐渐过渡到黄绿色、黄色的大便,频繁的喂养可以促使黄色的粪便早些出现,黄色的粪便越早出现,婴儿体重增加的速越快,生后第4天之后,少于4次大便提示摄入可能不足。如果生后第5天大便仍为胎便,也需要警惕摄入是否充足。这些情况都需要请医生一起评估。
进食促进肠蠕动,有些宝宝每次吃奶都会排便,如果体重增长良好,就是正常现象。几个月后,宝宝的消化道趋于成熟,排便次数会减少,满月后,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3-4天排便一次,甚至7-10天或更久,如果其他情况良好的话,也是正常的。
小便经常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不能用小便量作为唯一的指标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通常来说,宝宝出生后第一天至少要有一次小便,第二天至少要两次小便,生后4-5天24小时内至少有6次小便,提示母乳喂养还不错。宝宝出生2 -3天时,新妈妈可能会注意到尿布上有橙红色的沉淀物,这是一种高浓缩尿酸盐结晶,这种现象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非常常见,在妈妈奶量增多,宝宝足量喂养后,这种现象会随之消失。如果您在宝宝出生5天后仍看到这种橙红色的沉淀,物,尤其是一天大便少于3次时,就要联系医生和哺乳顾问评估喂养情况了。
新生儿第一周,会经历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期,这是每个宝宝都会出现的,体重下降的范围大概在7%-10%。大约生后第二周,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至出生体重,如果两周后新生儿的体重仍未恢复到出生体重,或者下降超过10%就需要找原因啦。如果体重丢失在正常范围,体重回升符合生理情况,提示宝宝进食良好。
如果宝宝失重很多但吃奶的时候态度积极、有条不紊、吞咽很好,换下来的尿布在增多,那么注意让他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态势,监测体重,大多数时候他的体重会慢慢恢复。如果宝宝体重下降不多,但嗜睡、不吃奶、不排便,那他也有可能需要一些帮助,需要密切关注喂养情况。
最后,我们还需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和吃奶的表现,如果宝宝吸吮有力,有时能在嘴角看到乳汁,吃完奶后表情安详、满足,睡眠踏实,醒着时警机敏,没有不能安抚的频繁哭闹,一般来说,宝宝吃到了足够的奶。
课程来源卓正陈丹医生 笔记by米饭可乐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