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医学考试考研笔记: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培养细胞的特性、无菌技术、细胞的培养与传代、培养材料的选择与处理、细胞培养的类型和技术、细胞形态学检查、培养细胞污染的检测和排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淀粉样物质(蛋白质和粘多糖)沉积于细胞间质、小血管基膜下或沿网状纤维支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损伤的修复
再生
概念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类型
生理性再生
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
多为完全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
是指在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持续分裂)
总在不断增殖,如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细胞
稳定细胞(静止)
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增殖,如平滑肌细胞、腺体实质细胞等
永久性细胞(非分裂)
不能再生或再生能力极弱,如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细胞
再生能力: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横纹肌细胞>心肌细胞>神经细胞
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
特点
可无限分裂增殖
具有处于静止组织的能力
缺少细胞系标记物
非对称分裂
分类
胚胎干细胞
全能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
成体干细胞
专项分化;部分成体干细胞不仅可对本身组织进行分化,也可向无关组织类型的成熟细胞进行分化,称为转分化。
各种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和过程
上皮组织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再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腺上皮
如腺上皮缺损而基底膜完整,则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恢复原有结构
如基底膜破坏则难以再生。
纤维组织
损伤刺激下,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生®分泌前胶原蛋白®形成胶原纤维®细胞成熟®纤维细胞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软骨再生起于软骨膜的再生,软骨再生能力弱,软骨组织缺损较大时需要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骨组织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全修复
血管
以生芽方式完成,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
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恢复原来的血管内膜,离断肌层不易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肌组织
再生能力很弱,平滑肌有一定的再生能力
神经组织
脑和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只能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形成胶质瘢痕。
外周神经受损时,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
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炎性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对着创面垂直生长。
成纤维细胞
可产生基质和胶原
肌成纤维细胞,含有肌细丝,具有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坏死灶机化时的特征性细胞
炎性细胞
巨噬细胞(主要)
分泌生长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
吞噬细菌及组织碎片
释放各种蛋白水解酶,分解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次要)
功能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结局
肉芽组织生长
损伤2-3天后出现
肉芽组织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
损伤后1-周,形态标志
间质水分减少
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渐消失
部分毛细血管闭塞、数目减少、改建
成纤维细胞产生越来越多胶原,并转变为纤维细胞
纤维结缔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
创伤愈合
皮肤创伤愈合
基本过程
伤口的早期变化(数小时)
局部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早期白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伤口中血液及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凝块、痂皮
伤口收缩(2-3日)
伤口边缘新生肌成纤维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
意义:缩小创面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组织形成
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和边缘长出的肉芽组织填平伤口
第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逐渐形成瘢痕
伤后1个月瘢痕组织完全形成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及募集的表皮干细胞在凝块下向伤口中心迁移,并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皮肤附属器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出现瘢痕修复
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小,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可整齐严密对合
炎症反应轻,5-7天伤口两侧可出现胶原纤维连接,此时伤口可拆线,切口达到临床愈合
二期愈合
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难以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炎症反应大,伤口大,收缩明显;愈合时间长,瘢痕大。
骨折愈合
骨再生能力很强,骨折后几个月即可完全再生,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子主题
过程
血肿形成
数小时后血肿凝固,可伴轻度炎症反应
纤维性骨痂形成
骨折后2-3天,血肿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而形成纤维性骨痂
约一周,增生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分化形成透明软骨,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
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分化®类骨组织®钙盐沉积,转变为编织骨
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软骨骨化®骨组织®骨性骨痂
骨痂改建或重塑
编织骨进一步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也重新恢复。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
青少年组织再生能力强,愈合快;老年人反之
蛋白质缺乏
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胱氨酸)缺乏时,胶原形成不良,伤口愈合缓慢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最为重要,维生素C具有催化羟化酶的作用,缺乏时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从而影响胶原形成
微量元素缺乏
补锌有利于伤口愈合
局部因素
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等
神经支配
去神经支配的伤口愈合缓慢(神经对支配组织的营养作用),如麻风病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骨折断端及时、正确的复位----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骨折断端及时、牢靠的复位-----重要因素
早期功能锻炼、保持局部良好的血运-----促进愈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