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下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下总结,包括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三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包含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等。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这是一篇关于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包含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等。
发展心理学,内容有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幼儿的游戏、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下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低级心理机能:是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知觉、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等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它是以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位中介的,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制约,思维、有意注意、高级情感、逻辑记忆等心理过程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
随意的、主动的
反映水平是概括的和抽象的
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
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文化历史的理论: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潜力:有指导的情况下儿童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学习的最佳期限:类似“关键期”
内化学说:教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的这一事实,也就是教学激起与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的发展观: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发生量与质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主体通过动作达到对客体的适应
适应:其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同化
顺应
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心理发展所依赖的机体的成熟,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自然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儿童获得的关于客体本身的经验知识。数理逻辑经验则是需要主体对客体的反复动作才能获得的经验。
社会环境:是通过教育、社会生活而获得的经验。
平衡化:当儿童不断同化来吸纳外部环境,思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当原有的格式无法同化新刺激,儿童必须通过顺应,建立新格式适应环境,原有的平衡化状态就会被打破,并建立新的平衡化。
平衡化是决定性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图式: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认知结构或组织,使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指主体将外界刺激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中,这是个体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创建新图式的过程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中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况。
发展的阶段
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质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的程度的交叉重叠;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先后次序不变。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到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思维特点:感知运动思维
前运算阶段(2-7岁)
自我中心:三山实验
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
直觉性: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现象学因果性:指若两件事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
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因素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
游戏言语(3-5岁较多)
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问题言语(5-7岁逐渐增多)
知觉集中倾向:当注意集中在问题的某个方面时,就不能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 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 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4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数目守恒 6-7岁
物质守恒 7-8岁
长度守恒 7-8岁
面积守恒 8-9岁
重量守恒 9-10岁
体积守恒 12-13岁
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2-)
达到成人思维水平的准备阶段,思维活动已超出具体的、感知的事物,凭借形式逻辑思维解决抽象的问题。
发展阶段观点总结:1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2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新皮亚杰主义的简述
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
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
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
该理论的进步之处:1 重视认知特别是思维发展的研究,指出了研究思维的新道路和前景。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2 按照思维的发展水平来划分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一次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3 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体现了他分析问题的辩证性。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存在的问题: 1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受到挑战(儿童年龄的划分具有滞后性;对各认知阶段能力的认识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人质发展阶段的观点需要探讨); 2对皮亚杰方法论的质疑。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