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弧菌属
这是一篇关于弧菌属的思维导图,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概述、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检查法、防治原则。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等等
明朝的灭亡:明代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等等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作者是李时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弧菌属
副溶血性弧菌
概述
此菌生活在海水、海产品(海鱼、梭子蟹、海瓜子、
黄泥螺等)及腌制的食品(如咸菜等)中,人因吃下
含有此菌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而受传染致病
生物学性状
形态特征
大多数呈弧状、棒状、卵圆状等多形性,革兰染 色阴性。可形成端鞭毛和侧鞭毛,无芽孢
培养特征
嗜盐,以35g/L NaCl为适宜,无盐则不生长
在TCBS平板上可形成蓝绿色S型菌落
在我萋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称为神奈川现象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侵袭力
Ⅲ型分泌系统(
T3SS
)、毒力岛、鞭毛、荚膜、
生物膜、外膜蛋白等
耐热直接溶血素(TDH)
存在于88%~96%的临床标本中,具有直接溶血 毒性和肠毒素活性,通过增加肠黏膜细胞内的钙 含量诱导细胞分泌氯离子而引发腹泻
耐热相关溶血素(TRH)
临床分离的KP—副溶血性弧菌可产生TRH,与 TDH具有类似生物学活性
所致疾病
经口感染引发食物中毒
烹饪不当的污染本菌的海产品(包括螃蟹、虾、 贝类、牡蛎和蛤类)、盐腌制品
因食品容器或砧板生熟不分污染本菌后均可经口 引发感染,呈急性胃肠炎表现,是造成我国沿海 地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首要因素
经伤口感染可引发蜂窝织炎
严重感染或伴有肝病、糖尿病或酒精中毒者的病例,细菌可扩散至血液引发败血症
免疫性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治原则
加强海产品市场和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管理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
感染者病程较短,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病例需 补充水电解质。必要时可选用强力霉素、米诺环 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霍乱弧菌
人类霍乱的病原体
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
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甲类传染病
形态染色
新分离细菌呈弧形或逗点状,人工培养后常呈杆 状。粪便直接镜检,排列如“鱼群”状
革兰染色阴性
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病人“米泔水”样 粪便或液体培养物中呈快速飞镖样或流星样运动
有菌毛,无芽孢,O139群有荚膜
培养特性
耐碱不耐酸,在pH 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 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初次分离常用碱性蛋白 胨水增菌
在普通盐浓度环境中可生长
在碱性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或半透明S 形、无色、扁平菌落
在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TCBS) 培养基上形成黄色菌落
生化反应
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阳性
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等糖和醇,产酸不 产气
能还原硝酸盐
吲哚试验阳性
抗原构造与分型
根据O抗原不同进行分群,已发现超过200个血 清群
O1群的古典生物型引发前六次霍乱大流行; Eltor生物型引发第七次大流行
1992年于南亚分离出O139群
抵抗力
在河水、井水及海水中可存活1~3周。黏附于藻 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可形成生物膜样结构,存活 期会延长
对热和酸敏感
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霍乱毒素
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
来源
O1群和O139群携带前噬菌体CTXΦ的溶原性霍乱 弧菌产生
结构
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A亚 单位由A1和A2两条肽链组成
作用机制
B亚单位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GM1 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刺激肠黏膜 细胞主动分泌Cl-和HCO3-,抑制对Na+的摄入, 水伴随着离子大量丢失而丢失,导致患者出现严 重腹泻与呕吐
与定植有关的因素
毒素共调解菌毛A(TcpA)
介导细菌黏附和定植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 可充当噬菌体CTXΦ的受体
HapA
有助于细菌穿透至小肠黏膜层
趋化蛋白
cep编码的黏附性因子
鞭毛
有助于细菌穿过黏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形成生物膜
其它致病物质
副霍乱肠毒素、紧密连接毒素、神经氨酸酶、溶 血毒素、空泡毒素、RTX毒素等
O139群存在多糖荚膜和特殊LPS毒性决定簇
流行环节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易感人群
O1群儿童更易感
O139群感染的70%为成人
影响流行的因素
个人因素
胃酸、饮食卫生习惯
其他因素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O1群和O139群
引发霍乱(甲类传染病),可从无症状或轻型腹 泻到严重的致死性腹泻(占5~10%)
典型病例
剧烈腹泻和呕吐,排出“米泔水”样粪便
脱水、肌肉痉挛、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 容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高达60%,及时治疗后死亡率 可小于1%
非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发轻症腹泻
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牢固免疫力,可维持3年 以上。稻叶型与小川型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
患病后,可出现保护性抗毒素抗体及抗菌抗体, 包括肠黏膜表面的sIg A和血清中的IgM和IgG, 主要是sIgA发挥作用
O139群的保护性免疫以针对脂多糖和荚膜多糖 的抗菌免疫为主,抗毒素免疫为辅。O1群获得的 免疫不能交叉保护O139群感染
微生物检查法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