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人物大纲设计方案
这是一篇关于小说人物大纲设计方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背景设定、经历设定、设计大纲、技巧、角色弧线等。
编辑于2022-04-30 22:58:28小说人物大纲设计方案
背景设定
生理维度
性格
特殊喜好
特殊动作
人物缺陷
社会维度
家庭
父母
兄弟姐妹
经历设定
成长
社会对于主角
人物成长
人物感情成长
人物心里成长
人物经历剧情发生了什么什么改变
人设的改变推动了什么样的剧情
人物的设定随着日剧情的变动而变动
设计大纲
从情节和人物出发
情节
设计情节点
人物
设计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是信息卡
人物关系
跟情节样关
人物关系发展
人物对话
人物关系
设计人物功能
求助者
反派
等等
技巧
人物设定
首先服务于情节,也就是说情节需要才有人物
情节不需要的人物,全部需要剔除。
把人物关系,对情节的走向影响设定走完以后,
设定人物的性格,爱好,做事习惯,等等
目的是让人物更加鲜活真实
写一个人物不需要写全部,
比如,写一个酒鬼,只需要把他的形象写出成天拿瓶酒东倒西歪满嘴胡话,用一两个小分支剧情来概括就行了,篇幅不宜过长,简单扼要,能几十个字写完的,不要写几百字,其他让读者自行脑补。 过度描写次要人物和情节无关的描述是写小说的大忌,也是新人常犯的毛病。 至此,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就基本出来来,所以我认为这才是人物设定的准确方法。
在设计人物形象的开始,在没有情节剧情的情况下,设计人物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败笔。
按照这样的方法,在人物设计完成的时候,剧情应该已经基本定型来, 因此开篇的速度非常缓慢。
但是在初稿做完以后,大致的情节走向已经完毕了,不存在编不出故事的情况。
只有在主线之外添加分支剧情的时候,才会有小小的思考衔接和逻辑问题。
人物的塑造与设计
人物及冲突设计
注意人物的个性或者说独特之处。
一、人际间冲突
人物功能:主角、恋人、主角助手。
对手、对手助手或代理。
对抗方式、派遣者、保护拯救者。
二、人物的内心冲突
人物的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观。
内心两种价值的冲突。
三、人物受欢迎或厌恨的要素
人物的表里反转。
角色弧线
重要
好情节永远需要好角色。
故事令人难忘的原因不是其中发生的事件,而是事件对角色的影响。
我们喜欢看角色熬过故事中的种种考验,结尾时脱胎换骨。
角色成长能增添情节深度。
一旦发生事件,就应该对角色有所影响。对角色有所影响最能体现该事件的意义,也最能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要关心这个故事。
请想办法在小说中加入角色改变,以加深情节,带出小说主旨。
角色弧定义
“角色弧”是指:故事中角色不自觉经历的成长路径。角色通过锻炼,最后克服了一些或全部的负面阻力。
角色的成长是由于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非角色自愿的,因此成长并不容易。
角色弧应用
“角色弧”和主线故事密切相关,故事扣人心弦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看角色克服负面的阻力的成长过程。(如《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
一个角色只能用一个“角色弧”
角色进入新环境时,本来应该成长,但是完全可以拒绝成长,依旧墨守成规;有时候角色要多碰几次壁之后,才开始成长。(变化性)
尽管困难和不幸可以导致角色成长,但是有时候快乐的事也能导致成长。(《Star Wars-Episode IV》中,Luke首次学会使用光剑,并打中了一个小小的飞行物,他很快乐,但是这个事也推动了他的成长)
角色在故事中应该是逐步成长的,通常在故事结束时,角色到达“角色弧”的终点。
角色通向“角色弧”另一端之前,可能在情感上经历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这可以使结局的情感具有更多的层次,这会使读者对这个故事着迷。
有时候角色根本不成长,固守原来的状态。(有个女性角色缺乏道德,在做某种不道德的事时被抓住了。这时她不一定成长,反而可能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在角色成长过程中,有时候角色把负面情绪隐藏在“面具”之后。通过克服这些负面情绪,角色最终才褪下面具。(面具)
不要在故事中让角色宣扬自己的成长,读者可以从角色的言行上自己体会到。(做而不说)
并不是每个“角色弧”的终点都是积极的,有时候失败的“角色弧”可以给故事带来悲剧感。但是请慎重使用失败的“角色弧”,特别是在读者喜欢的角色上使用。
反面的角色是没有“角色弧”的,如果发生改变,也只是让这个角色变得更加糟糕。(一致性)
角色弧线
角色弧线的结构:
起始点
介绍角色出场,让读者了解他的内在层次。
一扇角色必须穿过的门
通常角色穿越时都很不情愿。
影响内在层次的事件
起初影响边缘层次。
加深影响的扰乱事件
持续下去影响到核心层次。
角色转变的瞬间
核心层次被动摇,转变达成。有时通过“顿悟”呈现。
后果
转变后的外在表现。通常会与小说开头的一些事件对应起来。比如说出一些从前不会说的话,或做出一些从前不会做的事。
什么是内在层次?
通常我们会尽可能保护核心自我,因为人们往往抗拒改变,于是我们用与自我本质相符的许多层次,将核心自我层层包起来。
导图
核心*理念
呈现*价值观
* 呈现*态度 * 呈现*看法
离核心越远,层次就越“软”,因此外层层次越容易改变。
要转变一个角色,要先让事件对角色的看法产生改变。当每个层次改变时,都会产生连锁效应。最终核心理念转变,自我发生变化。
如:经常出现在现代类题材的“金钱至上”者。他要转变,一般会照这样的流程:
看法转变:他认为某人做事一定为了钱,结果并不是。从而获得一种新的看法。
态度转变:由于有了新的看法,在对待“穷”时不再用轻视的态度。
价值观转变:态度转变后,开始关注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事情细节,从而发现更多的价值所在。
核心理念转变:“金钱至上”变为“金钱不再重要”或“除了金钱还有其他东西同样重要”。
影响事件
假如你重复一个主题,或让角色以某种方式与“过去的自己”对峙,读者便会明显看到角色必须转变的压力。
是一个无法逃离和无视,角色的现有理念无法处理的情境,使得角色必须对自身理念转变以应对该处境。
应对方式通常为:战斗或接纳。
战斗:小说使用的主要方式。角色身体行动较多,会直接作用于情境,使其符合自身理念。
接纳:散文和诗歌使用的主要方式。角色大多数是“我”,心理行动较多,更多作用于自身理念,改造使其可以处理当前情境。
没有纯战斗或纯接纳的应对,一般来说战斗较多会有商业感,接纳较多会有文艺感。
顿悟
一种突来的觉悟,随之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避免将这一瞬间描写得太矫情,呈现过度的情绪。
顿悟和觉悟表现得越隐晦,效果反而越好。
可以用转变后发生的事来影射转变的瞬间。
后果
读者必须看到角色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转变,展现转变的成效。
不要直接写“经过这件事,他从xxx变成了yyy”。而要安排一个事件来展现核心的变化。
如好莱坞电影经常使用的桥段:开头安排一个小角色来突显主角的态度,结尾再次让小角色出场突显主角的新态度。
角色弧线表
作用
能协助写出描述角色内心的场景
能帮你增添情节深度
单角色转变表:事件对单一角色改变的效果
事件1
描述角色的看法和态度
事件2
描述角色的价值观
事件3
角色产生新看法
事件4
角色产生新态度
事件5
描述角色的理念,以解释角色产生该价值观的原因
事件6
价值观被动摇
事件7
最终,核心理念转变
事件8
角色在新理念下的行为表现
你可以自由安排这些对角色内心描述和转变的顺序,还可以打碎了一点点的介绍出来。但趋势都应该是从边缘一点点进展到核心。
将多个角色纳入进来,就可以知道在一个事件上他们是对手还是伙伴。
多角色互动表:角色的转变不仅源于事件,还源于其他角色
####
多角色都改变的故事难度较大,这要求角色间既是转变者又是影响者。刚开始写小说最好只写主角获得成长的故事即可,其他角色都为主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