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线粒体与能量转换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 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思维导图,从概述、线粒体的基本特征、线粒体的遗传体系、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运输、线粒体的起源、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功能、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等方面作了介绍。
编辑于2022-05-01 18:25:31线粒体与能量转换
概述
异养生物具有线粒体
细胞生命活动80%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具有
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1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形态,数量和结构
形态
呈杆状,线状或粒状
形态与环境有关:在低渗环境下,呈泡状;高渗下呈线状
形态与发育阶段有关:以人胚肝细胞为例,早期为短棒状;晚期为长棒状
与细胞所处环境有关;渗透压和PH
数量
因细胞不同存在差异:最少一个线粒体;最多达50万个
总体积占细胞的25%
与细胞代谢活动有关:代谢旺盛,线粒体多
结构
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囊膜
外膜
厚度约5~7nm
组成
1/2是脂类,1/2是蛋白质
含有许多转运蛋白
内膜
厚度比外膜稍薄,约4.5nm
结构
将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基质(内腔)和膜间腔(外腔)
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嵴
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为嵴间腔
嵴上附着有许多颗粒,称为基粒
头部
柄部
基片
化学组成
20%是脂质,80%是蛋白质
含有各种酶,eg:ATP合成酶
内膜通透性小,分子量大于150的物质不便于通过;且具有高度选择性
各部分结构作用
内外膜
内外膜相互接近所形成的转位接触点是物质转运到线粒体的临时结构
分布有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蛋白和特异性受体,即内膜转运子和外膜转运子。
基质
是氧化代谢的主要场所
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蛋白质合成
含有独特的双链环状DNA,核糖体
进行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化学组成
蛋白质
约占65%~70%
多数位于内膜和基质
分类
可溶性
基质中的酶和膜外周蛋白
不溶性
膜结构蛋白或膜镶嵌蛋白
脂质
约占25%~30%
含有DNA和完整的遗传系统,多种辅酶
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和腺苷酸激酶
线粒体的遗传体系
线粒体DNA构成了线粒体基因组
DNA是裸露的,附着在线粒体内膜或线粒体基质
由一条重链H和一条轻链L构成
重链和轻链各含有一个启动子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从两个启动子开始:重链启动子HSP和轻链启动子LSP
线粒体转录因子1mtTFA参与了线粒体基因的转录调节
作用:可与HSP和LSP上游的DNA特定序列结合,并在酶的作用下启动转录过程
所有mtRNA编码的蛋白质也是在线粒体内并在线粒体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的
编码的蛋白质和RNA不运出线粒体外
翻译的起始氨基酸为甲酰甲硫氨酸,与原核生物类似
含有很少的非编码序列
重链和轻链各含有一个启动子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线粒体DNA的两条链有各自的复制起始点
需要DNA聚合酶,也需要RNA聚合酶
mtDNA的复制起始点被分为两半,一个是在重链上,一个在轻链上
重链
重链复制起始点
位于环顶部
控制重链子链DNA的自我复制
轻链
轻链复制起始点
位于环的“8”点钟位置
需要RNA引物作为DNA合成的起点
线粒体核编码蛋白质的运输
核编码蛋白向线粒体基质中的运输
核编码蛋白进入线粒体需要信号运输
基质导入序列MTS
富含精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
少见天冬氨酸,谷氨酸
线粒体内外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并结合序列不同但具有相似结构的MTS
前体蛋白在线粒体外保持非折叠状态
当线粒体蛋白可溶性前体在核糖体形成后,少数前体蛋白与一种称为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的分子伴侣相互作用,防止前体蛋白形成不可解开的构象
分子运动产生的动力协助多肽链穿过线粒体膜
多肽链做布朗运动摇摆不定
前体链进入线粒体,立即有一分子mthsp70连接上去,防止前导肽链退回细胞质;同时,mthsp70通过边沟产生拉力,促使进入
转运需要ATP供能
多肽链需要在线粒体基质内重新折叠才能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
线粒体的起源
可能起源于古老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
线粒体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
动态的细胞器,持续不断地进行分裂与融合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可以相互融合连续形成网络状结构,也可以分裂形成彼此分散存在的个体
线粒体是通过分裂的方式实现增殖
第一阶段
线粒体进行分裂增殖
第二阶段
线粒体自身的分化过程建立能够使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结构
三种分裂方式
出芽分裂
收缩分裂
间壁分裂
都不是均等分裂,且受细胞分裂的影响
mtDNA随机地,不均等地被分配到新的线粒体中
线粒体融合也是由一系列相关蛋白介导的过程
功能
线粒体在摄取钙离子和释放钙离子中起重要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线粒体是细胞死亡的启动环节
线粒体在能量代谢和自由基代谢中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并通过链式反应形成活性氧ROS:当ROS较低时,可促进细胞增生:当ROS较高时,使线粒体内膜非特异性通透性孔道开放,不仅使得跨膜电位崩溃,还使得细胞色素c外漏
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的糖酵解
线粒体基质中的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耦联与ATP形成
呼吸链和ATP合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
呼吸链是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氢离子和电子的酶体系
ATP合酶复合体催化ATP的合成
氧化过程伴随着磷酸化的耦联
电子传递时氢离子穿模形成电化学梯度
电化学梯度所包含的能量转化成ATP的化学能
线粒体与疾病
疾病过程中线粒体的变化
mtDNA突变与疾病
易发生突变且难以修复
当线粒体DNA进行异常复制时,细胞为了将突变的线粒体迅速分散到子细胞中去,即以加快分裂的方式对抗这种状态,以减轻对细胞的损害,但持续的损害将导致疾病的发生
显卡i提疾病主要影响神经,肌肉系统,有时统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异常相关的疾病
线粒体疾病的·治疗
补充疗法
选择疗法
基因疗法
形成较大的水通道
动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