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
定义:不饱和的烃类化合物,分子式符合(C5H8)n
基本碳架:具有5个碳原子的异戊二烯结构单元
合成途径:甲戊二羟酸(MVA)
分类
单萜
无环单萜
单环单萜
薄荷烷型
环香叶烷型
紫罗兰酮
䓬酚酮类
变形单萜、七元芳环、IR羰基(1650-1600cm)、羟基(3200-3100cm)
双环单萜
环烯醚萜类
五元碳环骈六元氧杂环,具有1位半缩醛羟基,性质活泼,与糖成苷形式存在
环烯醚萜(苷)
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
玄参-玄参苷(钩果草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
地黄、玄参变黑原因
环烯醚菇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容易进一步聚合,难以到结晶性苷元。如中药地黄、玄参、梓实等加工炮制后变黑,就是由这类成分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聚合产生黑色树脂状聚合物所引起
倍半萜
无环倍半萜
金合欢醇、橙花叔醇
单环倍半萜
青蒿(黄花蒿)中具有过氧基团的六元环倍半萜内酯
商品:蒿甲醚、青蒿琥珀酸单酯
双环倍半萜
萘型
棉酚
桉叶醇、苍术醇
薁型
五元环骈七元环的芳烃衍生物,有芳香性
三环倍半萜
白檀醇
二萜
无环二萜
单环二萜
双环二萜
三环二萜
四环二萜
甜菊苷、大戟醇
二环半萜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性状
小分子萜:单萜、倍半萜 多为油状,有挥发性及香气,是挥发油的组成部分
大分子萜:二萜、二倍半萜 多为固体结晶
萜苷多位固体结晶或粉末,无挥发性
多具苦味,常称苦味素,少数萜具较强甜味,如甜菊苷
旋光性
有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
溶解性
羧基、酚羟基、内酯的萜可溶于Na2HCO3或NaOH水溶液,加酸使之游离或环合自水中析出或转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双键、醛、酮基团
双键加成反应
溴加成:不饱和萜
卤化氢加成:萜类双键
亚硝酰氯:不饱和萜的双键和亚硝酰氯(Tilden试剂)生成氯化亚硝基衍生物,呈蓝色或蓝绿色,可用于不饱和萜的分离和鉴定
羰基加成反应
亚硫酸氢钠加成:羰基(醛或酮)的萜类化合物可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结晶沉淀,送酸碱处理可以分解复原成原帖醛或萜酮,用于和非羰基萜类成分进行分离
条件:低温,短时间
吉拉德试剂加成:Girard带季铵基团的酰胼,有Girard T和P两种,与具羰基的萜反应,生成水溶性腙,与脂溶性非羰基萜类成分分离
条件;加热回流
提取分离
提取
减少避免光、热、酸和碱对结构的影响
分离
检识
理化检识
环烯醚菇类的检识
分子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性质活泼,遇酸、碱、炭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能反应
䓬酚酮类的检识
具有一般酚类的性质,能与铁、铜等金属离子生成有一定颜色的络盐
①三氯化铁反应:与1%三氯化铁溶液生成赤红色结晶
②硫酸铜反应:与稀硫酸铜溶液生成稳定的绿色结晶
薁类化合物的检识
①Sabety反应:取挥发油1滴溶于1ml三氯甲烷中,加5%溴的三氨甲烷溶液数滴,若产生蓝、紫或绿色,表示含有奠类衍生物
②Ehrlich 反应:与Ehrlich试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浓硫酸试剂)反应,若产生紫色或红色,表明有奠类衍生物存在
色谱检识
常用显色剂:硫酸(110℃加热)、香兰素-浓硫酸(120℃加热)、茴香醛-浓硫酸(100~105℃加热)等
专属显色剂:醛酮类显色剂2,4-二硝基苯胼、邻联茴香胺试剂等
2,4-二硝基苯胼:无环的醛、酮显黄色;环状的羰基显红色
挥发油
定义:又称精油,是一类有芳香气味,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分类
萜类化合物
主要组成部分,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芳香族化合物
苯丙素类衍生物、萜原衍生物
脂肪族化合物
正葵烷、正壬醇
其他类化合物
其他的可随水蒸气蒸馏的挥发性成分,也称为挥发油
如一些含硫和含氮的化合物,大蒜辣素,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黑芥子油具有抗癌活性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酸值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以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酯值
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以水解1g挥发油中的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不能直接测定
皂化值
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与结合态酯总和的指标。以中和并皂化1g挥发油中含有的游离酸性成分与酯类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实际上皂化值是酸值和酯值之和
提取分离
提取
分离
弱碱置换强酸
检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