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醌类化合物
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两个双键的六碳原子环状二酮结构的芳香族有机化合物。例如对苯醌、邻苯醌。醌类具有开链二元酮的性质,能起加成反应和被还原等反应,而缺少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醌型结构和颜色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醌类化合物大多是有色物质。醌类化合物从广义范围看还包括萘醌类、菲醌类和蒽醌类。
糖苷类化合物,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药理学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学习笔记,适用于预习、复习的参照。本章主要关于传出神经系统的各种药物,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新斯的明、阿托品等。
中药的化学成分: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生成盐,多数为含氮杂环结构,氮原子多在环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醌类化合物
定义
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醒式结构)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布
分类
苯醌
结构母核
天然苯醌多为对苯醌
颜色
黄色或橙色结晶
实例
信筒子醌
萘醌
天然存在的大多为α-(1,4)萘醌类衍生物
橙色或橙红色,少数紫色
胡桃醌、紫草
菲醌
丹参醌为邻菲醌,丹参新醌为对菲醌
蒽醌
包括
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二蒽酮
单蒽核类
蒽醌苷中糖多为葡萄糖
大黄素型
羟基分布在两侧苯环上,多黄色至棕色
实例:大黄、巴戟天
酸性规律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极性顺序
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茜草素型
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多橙黄色至橙红色
茜草、黄根
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醒在酸性环境中被还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为什么只有新鲜大黄中能检测到蒽酚(或蒽酮)
蒽酚(或蒽酮)类成分可以慢慢被氧化成蒽醍类化合物,一般仅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如贮存时间较长,则基本检识不到蒽酚或蒽酮的存在
C-糖基蒽衍生物
芦荟苷
二蒽核类
二蒽酮类
结合方式多为10位碳与10位碳(称为中位连接)
番泻苷A
C10-C10'反式链接
番泻苷B
C10-C10'顺式链接
番泻苷C
番泻苷D
反式链接水解产生旋光性
二蒽酮类化合物的10位碳与10'位碳键与通常碳-碳键不同,易于断裂,生成稳定的蒽酮类化合物。如大黄及番泻叶中含有的番泻苷A的致泻作用是因其在肠内变为大黄酸蒽酮所致
二蒽醌类
天精、山扁豆双醌
去氢二蒽酮类
日照蒽醌类
中位奈骈二蒽酮类
具有最高氧化水平
金丝桃素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性状
苯醌、萘醌多游离,多为结晶;蒽醌结合成苷,难结晶
化学性质
酸性
来源
源于分子中的酚羟基或羧基
影响强弱因素
(1)带有羧基的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
(2)酚羟基数目增多酸性增强
(3)酚羟基数目相同时,酚羟基的取代位置对酸性产生较大影响。β-羟基醒类的酸性强于α-羟基醌类
由于受羰基吸电子作用的影响,B-羟基上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解离度增高; α-位上的羟基因与相邻)基形成分子内氢键,降低了质子的解离程度
规律
为什么2-OH酸性大于1,2-二OH
1,2-二OH形成连续分子内氢键
为什么1,8-二OH酸性大于1,4、1,5-二羟基
1,8-二羟基蒽醌中因为两个羟基与同一羰基形成氢键,对羟基上的氢质子的束缚力降低
碱性
羰基上氧原子具有微弱碱性,浓硫酸中蒽醌的羰基能与酸形成钅羊盐再转成阳碳离子,颜色显著变化
颜色反应
与取代基有关
蒽醌类物质与乙酸镁反应生成的颜色与酚羟基位置的关系
α-OH蒽醌——橙色
间位二羟基——橙色-红色
对位二羟基——紫色-紫红色
邻位二羟基——蓝色-紫色
游离醌类多有荧光
大黄实例
提取与分离
提取
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