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中国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红军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新中国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次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意义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历史
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人民政权的巩固
1950年夏到1953年春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1950年到1953年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革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5项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战后第1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基本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15计划,1953年到1957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三大改造1953年到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1954年9月第1届人大会议召开: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的文艺事业: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1965年形成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开端
1956年论十大关系,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1956年,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失误
1957年整风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中共八大第2次会议)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破除四旧
文革时期和期后的调整:1976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66年高考废止,1977年高考恢复
外交
政策:不结盟政策,但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实行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共处5项原则;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动新型区域合作。
成就: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中美建交
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实现改革开放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
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后开始全面展开增强企业活力。
开放
1980年5月,开放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区(1985)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
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
1982年一国两制构想基础是”一个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的主义。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
子主题
提出目标:十四大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框架:199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完善理论:1997年十五大提出一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初步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统一大业
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方针提出
1992年92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