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岛经济学》读书笔记
《小岛经济学》由彼得·D·希夫和安德鲁·J·希夫合著,通过漫画形式,以平实的笔法,讲述了鱼、渔网、存钱、借钱的经济学故事。希夫兄弟机智幽默地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涨的根源、利率的影响及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
编辑于2019-10-31 17:19:43《小岛经济学》
第一章:一个好点子出炉了
概括:在一个孤岛上,三个人每人每天只能靠手抓到一条鱼维持生命,其中艾伯不满足于现状,决定饿一天肚子织渔网,最后成功后一天捕到两条鱼。
概念
消费不足
敢于冒险
设备作为经济学概念中的资本本身并无意义,其意义在于可利用设备生产其他需要的东西。
生产力提高,导致生产大于消费,带来剩余产品。
经济的简单定义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的效益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第二章:把财富分享给别人
概括:其余二人看到艾伯的成功,便向艾伯寻求帮助,经过思考,艾伯决定把鱼借出去,让其余二人有时间编织渔网不用挨饿。
概念
处理储蓄的方式
①、把储蓄存起来
②、把储蓄消费掉
③、把储蓄借出去
④、用储蓄进行投资
扩大生产是资本的最佳用途
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生产力的提高才是充分条件)
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增长。
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是致富的关键(至少开始时)
第三章:信用卡的多种用途
概括:艾伯的储蓄除了可以进行商业贷款给其余二人外,还可以进行消费贷款和应急贷款。
三种贷款方式
商业贷款:存在借贷企业不盈利的风险。
消费贷款:不能提高产能的贷款,对贷款人和借贷人都是一种负担。
应急贷款:应急贷款可挽救破产边缘的企业,避免生产力的下滑;但是前提是有充足的储蓄。
贷款的本质:储蓄配置
作者观点:影响贷款的唯一要素应该是贷款人的财务情况,盈利情况好的企业更容易得到贷款。和物竞天择观点类似,这种贷款原则催生了更加健康的企业和更加强劲的经济。如果政府的干预(基本都是)干扰到以上原则的储蓄配置,这回浪费储蓄供给,削弱整体经济。
第四章:经济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概括:艾伯、贝克和查理为了获得更多的鱼(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冒着是去全部储蓄的风险,建造了巨型捕鱼器,并且成功捕到大量的鱼。
到目前为止,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本质还是没变化。消费不足和敢于冒险带来了生产力提高,从而使得经济发展(表现为储蓄增加)
储蓄不仅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经济的缓冲剂。
储蓄创造资本,资本扩大生产。因此一分钱的储蓄(用于生产)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大于消费一分钱。
第五章:在鱼被指定为货币后
概括: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人口的提高则意味着多样化的经济。多样化的经济催生了货币的诞生。
效率与通货紧缩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物价下降(通货紧缩),从而鼓励储蓄(因为物价越来越便宜)
作者观点:现代经济学错误的认为消费促进增长,因此通货紧缩带来储蓄欲望,进而推动物价下滑
就业
社会的发展带动职业多样化。
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所使用的资本。
作者观点:最低薪资法实际上是增加低价值劳动者的求职难度。6美元劳动者本可以拿到6美元时薪,但是由于八美元最低时薪标准,因此造成失业。强制休假、医疗保健等同理。
每个劳动者都有三个选择
①、省吃俭用,自制渔网
存钱创业
②、贷款购买渔网
贷款创业
③、为有渔网的人工作
打工
第六章:为什么会有储蓄
概括:由于个人储蓄管理不便,并且加上大多数人想要通过贷款和投资使储蓄增值,但是却缺少相关能力和时间,因此催生了银行的诞生(储蓄和放贷)
储蓄和贷款
贷款的关键:为了保证贷款业务盈利,要甄别合适的借款人
储蓄的关键:定期向储户支付利息,并吸引更多的储户。
利率
高风险、高周期——高利率
低风险、短周期——低利率
周期性的利率机制
储蓄充足则降低利率,抑制储蓄,提高借贷; 储蓄不足则提高利率,促进储蓄,抑制借贷。
作者观点:美联储对于利率的控制存在两个致命缺陷,其一为美联储作为第三方机构不参与借贷过程,因此其参与是低效的;其二为美联储的决定通常基于政治考量。一般来说经济下行应该促进高利率,提高储蓄,降低投资。但是由于低利率能够使经济表面表现更好、降低企业还款压力。
第七章:基础设施与贸易
概括:聪明的岛民艾伯五世为了解决旱灾问题,像银行贷款建造了一个自来水工厂(基础建设),间接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行业,具备了产品出口的能力。
基础建设
作者观点: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收益大于支出时,才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反之则是浪费资源和阻碍经济增长。
贸易
作者观点:国际贸易与个人劳动分工一样,每个人或者每个国家都用自己多余的或者擅长生产的产品换取自己缺乏的或者不擅长生产的。
第八章:一个共和国就这样诞生了
概括:随着简单的社会发展成为更加复杂的社会,人们必然需要某些政府机构。
作者观点: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痛苦,那么没有人是自由的。无法自由地失败,也就是无法自由地成功。
第九章:政府的职能开始转变
概括:随着经济增长政府的工资支出逐渐增长,参议员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弗兰基为了成为议长,向岛民许诺帮助岛上灾后重建,且费用由政府税款负担。但是由于岛上储蓄不够完成重建计划,弗兰基政府推出“鱼邦储备券”可在银行兑换政府储备的鱼(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制度)。随后由于发行的“鱼邦储备券”远超于政府储备的鱼,弗兰基政府便采取削减岛上储蓄的价值制造官鱼(假鱼);并且为了防止人们看到真鱼,也为了表面增加捕鱼量,政府设立渔业部。为了防止岛民担心储蓄取出存款,政府建立“鱼邦存款保险公司”,让政府为存款安全做背书。
第十章:不断缩水的鱼就像货币一样
概括:由于渔业部的低效率,岛上捕获赠与的增长率远低于政府新兴的“鱼邦储备券”增长率(货币发行总量过高),导致官鱼不断缩小(货币贬值),而由于商品价值不变,因此相对商品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①、抑制储蓄
②、利率升高,贷款困难
③、公司为了生存削减成本,裁员
④、失业率上升,政府规定最低工资和限制裁员
⑤、企业发展进一步受限
第十一章: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概括:中岛帝国为了融入岛际贸易,选择用鱼换取“鱼邦储备券”。对于鱼联邦来说,能够有效抑制国内通货膨胀(消耗货币,收入黄金)。而对于中岛帝国来说,获得的“鱼邦储备券”一部分用于岛际交易购买商品,另一部分则存入鱼邦储备银行。随着中岛帝国生产力的提高,为了获得更多的“鱼邦储备券”,他们选择成为鱼联邦岛际生产加工的一环(生产自己也用不上的产品换取国际货币)
美国的低利率实际上是由于外国的高储蓄造成的
第十二章:服务业是如何崛起的
概括:随着鱼联邦的贷款利率不断下降,企业家投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岛际分工逐渐成型,企业家更加愿意投资服务型行业(低投入,高收益)并将制造业外包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了鱼联邦的产业结构转型,并且推动了中岛帝国第二产业的发展。
概念:对于岛际贸易而言,贸易顺逆差状态是可调节的;当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时,为了获得该国货物,必须使用该国货币,因此就会带来该国货币升值。然后由于货币升值,导致该国产品价格升高,因此给了处于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进入该国市场的机会,而原本弱势贸易地位国家的货币也会随之增值,使得整体贸易失衡有所控制。
为了给企业提供理论上的优势,很多国家采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已推动出口,但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同时也会提高进口成本,出口不过是进口的一种补偿方式。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
第十三章:“鱼本位”的破灭
概括:随着鱼联邦储备券不断流出,其他岛屿开始质疑储备券的兑现能力,为了避免挤提,鱼联邦政府宣布鱼联邦储备券的价值不在取决于是否能兑换成真鱼,而是取决于对方想交换的商品价值。而鱼本位的取消使得很多岛屿对鱼联邦储备券失去信心,因此导致鱼联邦储备券迅速贬值,但是仍然是常用的岛际货币,价格最终稳定下来。
第十四章:棚屋价格是如何涨上去的
概括:随着经济发展,利率降低,人们购房需求增强,于是银行、贷款机构就将房地产贷款市场作为低风险贷款的理想对象,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为了推动房地产市场,政府采取了降低放贷标准、降低贷款利率、免税政策等多种措施。而岛民们由于房地产的不断升值,也将其当作增值手段进行投资。
这些措施最终导致产能逐渐偏移到房地产行业,但是生产力却没有提高。
第十五章:棚屋市场快崩溃了!
概括:突然的一天房地产市场开始了抛售然后逐渐崩溃,随之而来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购买者贷款无法偿还,导致房地产贷款机构的破产;第二个是房地产行业及其附属产业的萧条带来的失业问题。而政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取了收购放贷机构降低利率增加放贷(货币发行增加)以促进消费的方式以图挽救房地产市场。
由于美元(鱼联邦储备券)为国际货币,增加货币发行量会导致货币贬值,带来巨大的贸易逆差。为了避免已持有的货币过度贬值,别的国家只能继续背负起由于美国贸易逆差带来的债务。
第十六章:情形怎么变得如此糟糕
概括:面对经济不断下行的危机,新政府对内采取刺激消费、扩大基建(增加就业岗位)、汽车产业结构升级等计划;对外则采取要求中岛帝国减持鱼联邦储备券,使其贬值,令鱼联邦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
作者认为:扩大基建、汽车产业结构升级的计划的确有利于增加消费,创造就业岗位,但并不是储蓄的最佳利用方式,由于储蓄和劳动力用在政府认为比较重要的活动上,就会导致其他岗位收到损失。而市场则能够找出资本投资的最佳方式。
第十七章:缓兵之计
概括:朱特里亚群岛(欧洲)面临着相同的经济危机,为了面对危机成立了IMF从鱼联邦借钱来遏制经济危机。而该危机也使得岛际投资为了规避风险投入鱼联邦市场,使得鱼联邦有了喘息之机。但是随着鱼联邦经济的不断下行,消费者消费欲望不断降低,政府为了以消费促经济,发行了定量鱼券使得市场呈现繁荣,以促进消费进而推动经济。
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以推动价格上涨,本质上还是通货膨胀的一种手段。
第十八章:占领华孚街
概括:为了维持房地产的价格,政府推出新一轮的定量鱼券2号方案、压缩操作、无限期定量鱼券等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实际上仅仅是拯救了房地产市场,因此由失业工人、房地产投资者等组成的临时联盟开展了“占领华孚街”活动。
长期实施量化宽松和压缩操作能够为股票市场、房地产带来新的繁华,但是对实体经济发展甚微,这就是股票房价上升,但是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实际收入也陷入停滞的原因。
量化宽松是延长经济衰退的方法,而不是促进经济复兴的良方。
第十九章:无鱼不起浪
概括:面对鱼联邦的货币增发,中岛帝国最终选择面对已持货币贬值的风险,对鱼联邦储备券进行减持,带来了国际货币贬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局面,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用以发展利润空间更大的产业。而由于鱼联邦储备券的不断贬值,使得中岛帝国岛际购买力增强,使得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
取消金本位制后,美元的价值实际上由美国的经济情况作为背书。而面对国内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不断地添油政策来维持房地产行业和金融行业的繁荣,但是并未有实质上解决美国整体的经济情况。对于美国的债务国而言,面对美国不断通货膨胀带来的贸易逆差,有两个选择,其一增持美国债务,维持美元不进一步贬值;其二这是减持美元,改变多年来作为产业链下游(出卖产品劳动力换取外汇)的现状,促内需,改善产业结构。
实质上是政府引导市场将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造成障碍。
通货膨胀本质为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名员工的价值体现
需求:雇主是否需要该员工掌握的技能
供应: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
生产力:员工对任务的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