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比较中西方传统雕塑的艺术特点
雕塑分成两大源流,即中国雕塑源流与西方雕塑源流。中西方传统雕塑都遵循着不尽一致的发展规律,形成不同的美学特色,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比较中西方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
4.中戏雕塑的社会功能
作为上层建筑的雕塑艺术,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中西雕塑都十分强调它的社会功能。总结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认识作用,雕塑艺术通过瞬间形象反映生活,欣赏者在不同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跨时代、跨地区、跨民族的生活情景,去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二是教育作用,雕塑作品能给人们起到思想和道德的教育作用;三是审美作用,优秀的雕塑作品都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让人们欣赏时能够完全迷恋,使得整个心情、精神都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雕塑的功能不能脱离社会性、政治性和历史性。
1.题材
西方的人像雕塑从古希腊是开始便以人体为主,因古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也于希腊的哲学思想以及其特有的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政治的需要、军事的需要与还有对神的至高崇尚融为一体,这便形成了古希腊以人体为主题的雕塑形式。西方雕塑主体强调比例、结构、神态、转折,可看出西方雕塑重写实。
中国很少有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从自然原因讲它有四季的变幻,寒暑的分明;从文化上讲,则有悖于道德伦理。对人体的塑造与表现使得古希腊雕塑在严谨的数理分析模式下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造型手法;而中国古代的人像雕刻对人像的表现则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在气韵方面下较深功夫。而中国古代雕塑则强调精、气、神,可以看出中国雕塑重点在写意。
2.造型观念
西方传统的审美意识强调“美与真”的统一,艺术造型的目的是再现客观形象。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早开始倡导的模仿说,也叫再现说,是西方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主导艺术发展的主要理论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造型观念注重“真、善、美”的统一。在塑造物象时,有着客观理解认识的一面,也有主观参悟融汇的一面;既关注形象本质特征,又强调主观人文色彩。造型不单纯追求对自然样态的描摹或表象的相似,而关注对物象气韵、形神、象意的揭示和在表现时对法度合理运用与掌控。
Floating Topic
3.形式
由于西方国家继承了古希腊的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注重逻辑推理,强调对事物的模仿和反映。在面对雕塑人的身体时,西方国家创造了一系列的标准,比如人体必须按1:7或者1:8的比例进行雕塑,例如:《大卫》和《阿芙洛狄忒》便是按真实人体比例进行雕塑的。
我国文化强调直觉意图,通过直觉把握事物。我国古代雕塑在创作人物或动物形象时,并不刻意追求比例和剖解,不注重外在形象的准确性,反而注重情感和体验。因此,我国的雕塑艺术趋向于表现和写意,就如我国古代的陶器纹饰一样,陶器纹饰非常注重意向的表达,而我国的雕塑则更加注重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