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工具性条件反射)新行为主义
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则系统的发展了这一理论
迷箱实验“小白鼠得食丸实验”
加涅刺激——反应学习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
总结出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规律【条习消泛】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有两种
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性
例如:宝宝倒水,先听到信号,然后再操作,信号学习
强化物——能够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积极强化物(水食物奖赏)、消极强化物
总结: 第一步判断行为【增加——强化;减少——惩罚】
第二步判断【施加——正;撤销——负】
惩罚与负强化区别——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发生的频率。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
正强化——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
如“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你可以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如果一个儿童做航模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他完成一定阅读才去做模型”
强化还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是基本生理需要——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拥抱、表扬等);信物(如钱、玩具、奖品等);活动(如自由的玩、听音乐、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