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党与政党制度
政党和政党制度思维导图:包含政党的涵义与作用,政党的产生,政党的涵义与特征,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党制度的涵义,是指有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中现实形成的,规范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等等
编辑于2022-05-05 10:33:05政党和政党制度
政党的涵义与作用
政党的产生
目的
为了巩固反对封建统治的成果,争取和扩大自己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
也为了维护和实现阶级内部不同集团和派别的利益,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有了组织党派的需要。
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解除了封建制度对社会成员的个体束缚和压迫。
伴随着传统的政治社会化途径等政治色彩的淡化,需要有新的途径适应和满足新的政治生活需要。
近代资产阶级政党的开端
十七世纪七十年代议会中产生的辉格党和托利党
法律地位
1967年联邦德国颁布的西方第一部《政党法》,对政党的地位等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而明确的规定。
政党的涵义与特征
涵义
政党是为选举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政党是为了取得权利和控制政府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通过竞选输送公职人员控制政府机构,并充当联系公众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成员所组成,具有特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维护,影响政权而展开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
特征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政党是由阶级阶层以及其他重要社会集团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组成。
政党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
政党与政权紧密联系
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争取团结和影响群众
培养政治骨干
掌握行使或影响国家权力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的涵义
是指有法律规定或在政治生活中现实形成的,规范政党行使国家权力或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政治制度。
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体现着本国阶级力量对比和社会构成的现实情况
政党制度与一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密切联系
受各国具体政治行为规则的影响
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两党制
英国
两党活动围绕下院选举展开
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美国
两党竞争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
两党组织结构松散
以单人选区多数制为基础
多党制
涵义
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由在竞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执政的政治制度
党派林立
内在原因社会利益多元化
形成
主要政治制度条件:比例代表制
类型
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一党制
涵义
指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由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结构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革命进程决定的
类型
工人阶级政党单独执政制
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是唯一并且合法的政党且执掌国家政权
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还有其他政党存在,执政党以与其他各党合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
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处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巩固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是完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中国民族党派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主党派的形成
中国民主党派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是在反帝爱国争取民主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先后建立和形成的。
中国的民主党派
历史上是指中国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以民主为宗旨的各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九三学社
中国民主党派的作用
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是在政治参与和协商中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既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动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涵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
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核心内容
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合作的基本准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从成立之初就主张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共同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中国各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以合作,协商为原则确立政党关系和运行方式,能够防止党派纠纷和内耗。
创造了新的政党政治形式
开创了新型政党监督机制,有利于相互监督。
中国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形成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的政策策略问题
新中国成立前,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的重要武器。人民政协的建立标志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
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可以一切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全面加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推动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各民族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等
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
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
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发展的产物,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将统一战线的各方面人士团结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在民主和协商原则下广泛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以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囊括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人士。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
1. 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2.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特别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 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5. 正确认识和处理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关系,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