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思维导图,包含了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水肿等方面的问题。
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的思维导图,详细整理了损伤的原因和机制、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细胞老化封等节点的重点考点知识。
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如食物、吸入性颗粒、药物、酶类物质、血液等,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
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称动脉性充血,称充血
常见类型
生理性充血
1| 进食后胃肠道黏膜
2| 运动时骨骼肌
3| 妊娠的子宫
病理性充血
1| 炎症性充血
2| 减压后充血
瘀血
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原因
静脉受压
肿瘤压迫;妊娠的子宫压迫髂总静脉;肠套叠;肝硬化
静脉腔阻塞
静脉血栓
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造成肺淤血;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体循环瘀血
出血
破裂性出血
1. 血管机械性损伤:割伤,刺伤,弹伤
2.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的室壁瘤,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破裂
3. 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恶性肿瘤,结核性肺空洞,溃疡底部血管
4. 静脉破裂:肝硬化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5. 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软组织损伤
漏出性出血
1. 血管壁的损害:缺氧,感染,中毒
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内广泛肿瘤转移
3. 凝血因子缺乏: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肝硬化
在短时间内丧失循环血量20%~25%时,可发生出血性休克
血栓形成
类型和形态
1. 白色血栓
血流较快的心瓣膜,心腔
血栓的头部
灰白色小结节,表面粗糙,质实,不易脱落
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2. 混合血栓
血流较慢和出现漩涡
血栓头部后
粗糙干燥,圆柱状,与血管壁粘连
血小板小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
3. 红色血栓
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暗红色,湿润,有弹性,无粘黏
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
4. 透明血栓
微循环的毛细血管
嗜酸性同质性纤维蛋白
常见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的结局
(1) 软化,溶解和吸收
(2) 机化和再通
(3) 钙化
栓塞
栓塞的类型
一、 血栓栓塞
1. 肺动脉栓塞:95%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
2. 体循环动脉栓塞:80%来自左心腔。栓塞主要为下肢,脑,肠,肾,脾。
二、 脂肪栓塞
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
三、 气体栓塞
1. 空气栓塞:分娩或流产时,子宫强烈收缩空气挤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
2. 减压病:人体从高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压,又称氮气栓塞。
四、 羊水栓塞
羊水中胎儿代谢物入血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射性血管痉挛;引起DIC
五、 其他栓塞
肿瘤细胞,骨髓细胞引起细胞栓塞;动脉系统栓塞;虫卵栓塞;异物栓塞
梗死
1. 血栓形成
2. 动脉栓塞
3. 动脉痉挛
4. 血管受压闭塞
双重血液循环器官不易梗死;肾,脾,脑易梗死
梗死敏感程度
大脑3~4min;心肌20~30min;骨骼肌纤维结缔组织耐受性强
类型
贫血性梗死
脾,肾,心,脑
灰白色,有出血带,凝固型坏死,轮廓尚保存
出血性梗死
严重瘀血;组织疏松
暗红色,充血,水肿,出血
败血性梗死
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
梗死灶内有细菌团及大量炎细胞浸润
水肿
静脉流体静压增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
淋巴回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