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6.最苦与最乐
篇议论文运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从最苦与最乐两个方面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表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七下语文《台阶》课堂笔记,包括文题解读、作者简介、字音词义、主题概述、文章结构、思考探究等,复习备考必知必会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第十七课《陋室铭》的思维导图,详细总结了文本分析,作者,文体。框架清晰,主旨大意一目了然~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第十七课《爱莲说》的思维导图,详细总结了文本分析,作者,文体。框架清晰,主旨大意一目了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16.最苦与最乐
第一段
第二句
列举出回答,并一一否定,引发深入思考,高度关注,激发读者对此的探索
第三句
莫苦于
没有比这个更苦的
呼应了第一句问题中的“最”
第二段
承接着第一段展开,为第一段提供了理由,围绕着第一段的两组回答 进一步解释原因。
为何作者一一否定失意,老,死是最苦的那么第二段就给出了理由。
贫穷所带来的苦 是可以通过知足来排解的。同理可证失意,老,病,死是 可以通过安分和达观来排解的,都有排解的途径,所以不觉得苦。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 是没有的了。
作者认为,如果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背负的责任没有尽,那么 所承受的苦 是无法排解的,因为无法排解,所以是最苦的。
第三段
第一层(1-4)
第一句
最苦的事例
感到苦的状态
强调这种感受的原因
第四句
逐步扩大“该做的事情”的范围
……都是如此。
指的是第二段中“做的事没有做完”“再苦是没有的了”。
第二层(5-9)
第五句
第六句
把该做的事提升成“责任”:应该,能做的事 自己立志要做的事
第七句
呼应第二段内容
第八句
第九句
递进关系,写责任未尽的痛苦
第三层(10-11)
第十句
这种
指应尽责任未尽的痛苦,与贫,病,老等 可以达观排解得开的痛苦 作比较。
第十一句
这个
指责任未尽的痛苦。
呼应第一段:“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四段
第一段(1-4)
通过设问 引出观点:责任完了是最乐的事。
引用古语和俗语,写出我完成责任后的感受。
第一层直接提出 自己的观点责任尽了,就是最乐的 作具体解释,并提出责任大小与快乐程度成正比。
第二段(5-8)
责任的长度和快乐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才
尝到了责任的苦才能体会到尽责任的乐。
第二层进一步阐述了:苦中得来的才是着乐,分析得到了,产生真乐的必要条件。
第三段(9-11)
一正一反,对比论证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第三层在前两层的基础上 提出:苦乐都是自己找来的,由此提出:苦乐之权,操之在己。
第五段
提出新的观点
“君子有终身之忧”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 因为→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虽然→
↑但是→
写出了孟子所说的话的原因。
2-5:论述这样的看法
第五段列举出君子这一特殊群体,在第四段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 同样从负责任的苦中,得到了尽责任的真乐。
第六段
反驳“有人”的观点
解除
完成责任
卸
推脱,躲避责任
尽责任的结果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
躲的后果
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出了,责任是人生必须要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