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3《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03《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导图。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编辑于2022-05-06 22:20:58这是一篇关于05《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思维导图。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这是一篇关于0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导图。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03《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导图。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05《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思维导图。熟悉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有关规定
这是一篇关于04《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导图。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要求
这是一篇关于03《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思维导图。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3.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的类别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对单个项目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对新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城市发展等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面和评价范围都较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大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或地区在拟定立法议案、重大方针政策、战略发展规划和战略行动前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面广,评价范围大,往往是一个地区、一个流域、一个省或几个省,引进什么项目,项目或开发区建在什么地方一般都是不明确的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评价要求
1.了解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范围
1.编制篇章或说明的情形: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速记:一地三域和十个指导性专项规划】
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情形: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 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十个专项规划】
3.市级及以上规划应进行环评
4.县级人民政府规划省级政府要求是否环评
2.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
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3.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1.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包含的内容
1.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口诀:不良规划资源】
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2.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容除包含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4.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1.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2.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 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
3.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 说明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1.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
1.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2.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小组应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的成员签字
2.了解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
1.修改并重新审查
1.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2.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3.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验证的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6.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 理的
2.不予通过
1.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2.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3.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1.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相关规定
1.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报 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2.跟踪评价内容
1.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 析和评估
2.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4.跟踪评价的结论
【影响比较】→【措施效评】→ 【公众意见】→【跟踪结论】
3.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时的应对措施编制机关提出报告,环保部门进行核查, 审批机关组织论证,总量超标区域限批
1.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向规划审批机关报告,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
2.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 的,应当及时进行 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采取改进措施或者修订规划的建议
3.规划审批机关在接到规划编制机关的报告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议后,应当及 时组织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采取改进措施或者对规划进行修订
4.规划实施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 暂停审批该规划实施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
1.了解规划编制机关、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未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①对依法应当编写而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②对依法应当附送而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草案,或者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审查小组审查的专项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对规划审批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 1 倍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趋势
1.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的有关规定产业园区、公路、铁路及轨道交通、港口、航道、矿产资源开发和水利水电开发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
不予受理
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
已批准规划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应当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开展环评的
审查重点
将规划环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规划环评结论的科学性作为审查的重点
审查依据
将与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作为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重要依据
符合
应按照规划环评的意见进行简化,可采用在项目环评文件中引用规划环评结论、减少环评文件内容或章节等方式实现
对于要求项目环评中深入论证的内容,应强化论证
不符合
各级环保部门应将与规划环评结论 的符合性作为项目审批的依据之一
2.掌握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3.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有关规定
1.总体要求和适用范围
2.强化空间管制,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3.严格总量管控,推进环境质量改善
4.明确环境准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