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光的折射 透镜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相关知识点梳理,包含:1.光的折射(折射的现象与特点) 2.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
编辑于2022-05-07 14:36:31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光的折射 透镜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基本概念
入射光线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
折射光线
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
法线
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入射光和折射光分别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通常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时,在界面上也同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光垂直射入界面时,将不会看到折射现象,即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折射的特点
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入射角与折射角
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空气射入其他物质)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等于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
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
看到的岸上的物体会升高
海市蜃楼
筷子弯折
透镜
凸透镜与凹透镜
透镜
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
应用
放大镜
老花镜
照相机
投影仪
凹透镜
应用
近视眼镜
光心
每个透镜主光轴上都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
用字母“O”表示
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主光轴
是什么
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透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每个透镜都有一个主光轴
画主光轴应用“点划线”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有会聚趋势
判断
延长入射光线,若入射光线延长线在折射光线外侧,则光线被会聚,透镜就是凸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有发散趋势
发散作用并不等于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都是发散光束
判断
延长入射光线,若入射光线延长线在折射光线内侧,则光线被发散,透镜就是凹透镜
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
焦点
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表示
字母F
凸透镜是实焦点
焦距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O)叫焦距
表示
字母f
凹透镜
焦点
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变得发散,且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叫凹透镜的焦虚点
表示
字母F
凹透镜是虚焦点
焦距
虚焦点F到凹透镜光心O的距离(FO)叫焦距
表示
字母f
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凹透镜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2.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3.延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简记
平行过焦点
过焦点平行
过光心不变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和像距
物距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像距
像到透镜的距离
v
成像规律
实验
平行光(太阳光)聚焦法粗侧焦距
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依次观察:u>2f、u=2f、f<u<2f、u=f、u<f
光屏得不到像的原因
1.蜡烛在焦点以内
2.烛焰在焦点上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屏无法移动到该位置
规律
焦距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虚
实像
说明
能用光屏承接,又可以用眼睛看到
特点
1. 实像必倒立
2.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3. 放大、等大、缩小
4. 物体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像越来越大
5. 实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相反
虚像
说明
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
特点
1. 虚像必正立
2. 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3.一定是放大的
4.物向透镜移动,像也向透镜移动,且像越来越小
5.虚像移动方向跟物体移动方向一致
透镜一部分被遮挡(或破裂去掉一部分),仍生成完整的像,只不过像变暗
应用
投影仪
原理
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像特点
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
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
像到镜头的距离越远
放大镜
原理
将放大镜镜片放在物体上方适当的位置,透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成像特点
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物体和透过透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同侧
照相机
原理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拍照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像特点
成倒立、缩小的像
拍照时,镜头离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
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远
所成的像越大
镜头离物体越来越远
像离镜头的距离越近
所成的像越小
早期的摄影师通过照相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正,便于观察
胶片是承接屏
光圈控制光的强度
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构造
由两组透镜组成
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目镜
靠近眼睛的透镜
物镜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
成像原理
远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由于所观察的物体极远,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经过目镜放大后成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他强光源
显微镜
结构
目镜
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透镜
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载物台
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
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物体
成像原理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眼睛
眼球的结构及基本功能
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视网膜是承接屏
瞳孔控制光的强度
眼睛的视物原理
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视角
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被观察的物体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视角
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近视眼
现象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矫正
佩戴凹透镜
矫正前
矫正后
远视眼
现象
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形成原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矫正
佩戴凸透镜
矫正前
矫正后
明视距离
在距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25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眼镜的度数
透镜焦度数常用字母Φ表示
眼镜度数常用字母D表示
凹透镜的焦距是负值,所以近视眼的度数为负数
凸透镜的焦距为正值,所以远视眼的度数为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