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俞军《产品方法论》
快速读完书中核心内容,产品经理就是以产品当笔,与世界对话。包括:第一章什么是产品经理;第二章企业、用户、产品;第三章交易;第四章决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俞军产品方法论
第一章 什么是产品经理
历史上的产品经理
消费品时代的产品经理:品牌产品经理,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
软件时代的产品经理:偏重项目管理及推进,准时上线产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 1、产品市场经理,主要研究用户需求 2、产品经理,产品功能的设计解决方案 3、项目经理,团队管理和协调方式,确保项目交付
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互联网时代特性: 1、信息负责分发的边际成本低和用户量大 2、快速迭代、数据和AB测试 3、体验设计价值增大
产品经理做什么
产品经理四大工作职能
需求(定义产品):产品到底满足用户什么需求
生产:需求明确后合理进行产品设计,有效率将产品生产出来。产品可能是是实体产品、软件产品又或者一项服务
销售:让用户用上产品
协调
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是指产品用户及潜在用户的偏好和行为反应模型
产品经理要研究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基于现实世界,研究宏观背景和微观场景的用户行为及其背后的原理 1、现实世界:研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层面,意识背后是用户。意识无法直接测定,研究意识主要基于研究用户行为 2、宏观背景:用户主观认知和偏好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社会(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 3、微观场景:微观场景直接影响用户当前意识的环境。用户处于不同微观场景中,意识和行为都会不一样
交易模型
交易模型研究是指以交易为基本单位来研究产品,目标是建立可持续交易的互惠模型
第二章 企业、用户、产品
2.1企业、用户与产品的关系
企业通过“产品”这个关键媒介,以创造“用户价值”的方式,有选择地和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2.2如何理解用户
2.2.1用户的定义
用户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
用户的五个属性
异质性:用户的特点千差万别,几乎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用户
情境性:用户的行为受情景影响,没有情景就没有用户,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用的行为和反应
可塑性:用户是可变的,其偏好和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和演化
自立性:用户追求个人总效用最大化
有限理性:用户虽然追求理性,但他的能力是有限的,其判断会经常出错,也经常被骗,只能做到有限的理性
人脑思考的系统1和系统2
人脑思考两种系统: 系统1:快思考,代表人的本能和习惯 系统2:慢思考,代表人类的逻辑和理性
2.2.2如何理解用户的行为
用户行为背后的机制: 用户(偏好+认知)+情境,在感知、解读、选择集合、模拟推演、价值判断五步流程,形成期望效用最大化(期望影响用户的行为,促进用户的使用),最终产生使用体验,实际体验修正主观偏好和认知
2.2.3如何理解用户的价值
价值有主观效用决定,效用最大特点是主观性 用户感知到的价值才是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主观效用)三个特性 1、认知依存,是指用户的认知决定了他的偏好 2、情境依存,有情境才有用户,脱离情境就没有用户 3、经验反馈演化,演化的结果是相对价格的变化,价格是约束用户决策最大因素
如何衡量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2.3如何理解产品
好产品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
2.4如何理解企业
企业本质两点,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创造价值的五大路径:劳动、分工、交易、新技术、制度
2.5如何更好地用产品进行“价值互换”
2.5.1“交易”是广义的:产品即交易
2.5.2发生在交易中的“价值”是主观的
2.5.3提升对用户“主观价值”的判断水平,以提升“理解用户”的能力
2.5.4从用户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
2.5.5从企业角度。如何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价值互换
第三章 交易
3.1交易与交易模型
3.1.1什么是交易
产品即交易,交易创造价值
3.1.2什么是交易模型
交易模型某种意义上是商业模式,是多边关系平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模式 模型设计精髓:如何创造利益(利从何来);如何分配利益(利往何处) 交易切入点:损失厌恶、选择增加福利、激励相容
3.1.3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关注交易
企业行为围绕“让交换行为更多产生”,具体做法: 1、持续发现和追加可交换的、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2、创造和更高效率地创造这些用户价值 3、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和所有交易成本 4、企业行为的权重,按影响用户的交换行为的ROI排序 5、维护企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能力
3.2效用
3.2.1什么是效用
效用是欲望的满足程度,人通过消费物品和劳务来满足欲望,两条原理: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2、最大效用原理
3.2.2效用的多样性和无限性
包括单不限于货币、时间、身体需求、心理需求、信念、情绪、认知等
3.2.3产品效用与用户欲望的不对等性
产品效用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四种不同程度: 1、底线需求(不能低于) 2、够用就好(不用高于) 3、越多越好(愿意多支付) 4、惊喜(超过预期或参照系)
3.2.4产品是一组约束条件下的一个效用组合
3.3边际
3.3.1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
3.3.2边际成本
其生产起初有规模效应,边际成本逐步减低;但到了某一临界值,其边际成本反而有可能越来越高
3.3.3边际利润
在一个制定约束条件下,再多做一笔交易,增加的额外利润
3.4成本
3.4.1机会成本
3.4.2交易成本
直接成本是产品的研发生产成本,其他所有为了达成交换而付出的成本都算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本质,买方付出的单卖方没收到的成本,以及所有卖方付出但买方没收到从成本
交易成本来源: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少数交易、信息不对称、气氛
交易成本分类(市场性交易成本) 1、搜寻(商品和交易对象)成本和度量(交易对象和商品的属性)成本 2、询价(议价比价)成本和决策(决策和订立契约)成本 3、实施成本和保障(权利、违约、意外、监督等)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的例子: 1、商品标准化 2、智能受的普及减少排队带来的交易成本 3、链家真房源 4、线上化 5、滴滴网约车抽成、工资、买断制
3.5供需定律
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小于供给,价格下降
3.6相对价格
其他条件不变,相对价格降低,需求量上升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组合
第四章决策
4.1理性决策
人类的决策天生就是不理性的
理性决策三要素:理性的信念、理性的目标、理性的行动,行动应在前两条件下开展
决策即选择
决策的目标:价值最大化 1、追求新体验最大化 2、旧体验最小化,完美新用户 3、替换成本最小化 4、根据上述公式去考虑产品相关的用户 5、用户价值判断的权衡视角
4.2常见的决策方法和误区
方法: 1、数据决策 2、逻辑决策 3、主管判断决策
决策误区之认知偏误 1、归因偏误 2、锚定效应 3、选择性注意 4、刻板印象 5、自我中心偏误 6、信念偏误 7、决策性偏误
决策误区之偏离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4.3能落地的决策才有价值
推动落地的几种方法 1、合法性 2、理性说服 3、鼓舞式诉求 4、商议 5、交换 6、个人式诉求 7、逢迎 8、施压 9、联盟
决策落地技巧:议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