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编辑于2022-05-08 01:36:36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自信自强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收藏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自信自强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收藏哦。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一、形成条件(选)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形成过程(选)
1.理论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2.理论命题
十二大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3.理论形成
十三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基本途径
4.理论成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5.理论定位
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
三、基本问题
1.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和意义。(2020简答)
概括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达到共同富裕
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一是共同富裕
意义
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主要内容
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经济决策
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
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常考)
1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
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社会主义级验段期性的历史根据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又决定了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价段的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社会性质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社会发展程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
三是党的基本路线(2019简)
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2.新时期如何坚持的基本路线?
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党的基本路线的修改;
党的十七大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把美丽纳入基本路线
把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
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 才是硬道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中国要发展:一要抓住机遇;二是离不开科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是“三步走” 战略
1.“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内容
第一步,1981-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
一是“台阶式”发展的思想;
二是“先富带后富”的思想。
六是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why)
一是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制度
二是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2
经济
三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社会
2判断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2019多)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生活水平
3.开放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
1.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2.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系的探索
十二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十四大。
14大确定
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3个要点。
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经济,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性质
八是“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四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资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政治腐败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九是“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的5个内容
1.坚持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实质和由来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国际关系问题)。
3.一国两制的实践:提出和首次实践;
4.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十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
1.邓小平“四化”方针
革命化
年轻化
知识化
专业化
2.邓小平制度建党
历史地位
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