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彭吉象)第六章-造型艺术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五版中篇造型艺术,导图知识点有造型艺术的概念、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关系、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编辑于2022-05-09 23:10:07造型艺术
概念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 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与实用艺术的关系
联系
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区别
1|||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造型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2||| 造型艺术主要以审美功能为主,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但更偏重于实用,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主要种类
绘画艺术
概念
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 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
分类
1||| 按体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
2||| 按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
3||| 按题材内容,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
4||| 按作品的形式,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世界绘画两大体系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体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画的特点
1||| 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故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
2||| 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全景式空间
是一种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的回旋往复式流动空间
例如: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山水名作《匡庐图》
分段式空间
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事物安排在一个画面中
例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分层式空间
画分三层,分别展示天界、人间、地界的不同景况,并通过一个共同的时间将三个空间联系起来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
3|||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 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南齐画论家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其中第一条是“气韵生动”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将绘画规律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画的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名家辈出,百花齐放,如“六朝三杰",即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和梁的张僧繇三大家。
唐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达到巅峰时代,山水画、花鸟画等都成为独立画科,涌现出“画圣”吴道子等人。
元明清时期,中国画承前启后的时期,“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四大名僧”“扬州八怪”等绘画名家助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
近现代,涌现出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等人,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
种类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也是最有影响的画种。此外还有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
特点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力求描绘对象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
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的区别
(1)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
(2)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
(3)中国绘画以线造型;西方绘画通过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4)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严格遵守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5)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
发展史
14〜16世纪古希腊罗马开始,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时期,在14 世纪至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走向繁荣。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家、雕塑家乔托,被认为是欧洲绘画之父、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
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17〜18世纪欧洲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进一步摆脱宗教的束缚,画作体裁取得更大的发展。
荷兰的伦勃朗(《夜巡》、《自画像》)
18〜19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阶段,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使法国成为欧洲政治与文任的中心,也成为欧洲美术的中心,涌现出了许多美术流派及著名画家。
新古典主义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
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领导人民》
批判现实主义
米勒《拾穗者》
库尔贝《石工》
印象主义
莫奈《日出印象》、《草垛》
雷诺阿《包厢》
德加《舞蹈课》
马奈《奥林匹克》、《草地上的午餐》、《吹短笛的男孩》
新印象主义
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后印象主义
塞尚《苹果和橘子》
高更《塔希提的妇女》
凡高《向日葵》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依凡·雷帝杀子》
20 世纪以来西方画坛出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其中包括野兽派、未来派、立体派、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型派、超前卫艺术、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手法上标新立异,形成一种十分复杂的艺术现象。
雕塑艺术
概念
分为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是立体(三维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指用一定的 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的艺术形式。
分类
(1)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
(2)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
(3)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
特点
(1)雕塑与绘画等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实体形象。
(2)欣赏雕塑作品不仅需要依靠视觉感官去感受,而且还可以用触觉去感知,使观赏者唤起更多的艺术想象,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3)由于雕塑作品的立体性,观赏者可以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角度去欣赏,乃至结合周围的环境来欣赏,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动、逼真的艺术魅力。
发展史
中国雕塑发展史
(1)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北京猿人所使用的石器中,就已经有了石制的雕刻器;
(2)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达到鼎盛,雕塑也随之发展;
(3)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达到高峰。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
(4)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宗教雕塑发展迅速。如:四大石窟
(5)元明清时期:石窟艺术走向衰落,小型玩赏性雕塑日趋繁荣。
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史
(1)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
米隆的《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命运三女神》;
《断臂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2)第二个高峰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米开朗基罗成名作《哀悼基督》、大理石雕像《大卫》、《昼》《夜》《晨》《暮》、《摩西》
(3)第三个高峰时期,当属19 世纪法国雕塑。
吕德巨型浮雕《马赛曲》
浪漫主义流派
罗丹《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加莱义民》、《地狱之门》、《青铜时代》
现实主义流派
(4)第四个高峰时期,是20 世纪西方雕塑
马约尔《地中海》
亨利·摩尔《国王与王后》、《家庭》
摄影艺术
概念
指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或景定格成画面,再经过暗房技术操作,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世界、表现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
分类
(1)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摄影器材和技术,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
(3)按题材分,还可以分为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等。
审美特征
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纪实性与艺术学的统一上
纪实性
①首先表现在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②还表现在它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
艺术性
①艺术性在纪实的基础上,首先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熟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
②其次,需要摄影师主观情感的熔铸。
风格和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成为摄影艺术史上最早形成、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它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作品形式从构图布局到用光、影调都有极严谨的法则,该派曾风行一时。
(2)纪实主义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3)印象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尤其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
(4)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曝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书法艺术
内涵
指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发展史
1||| 殷代——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已渐趋齐整。
2||| 秦代——统一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书迹在刻石、竹简、刻符等可见,风格端庄,形体匀润流畅。
3||| 汉代——出现隶书与草书。
4||| 魏晋——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更完备。
5||| 唐代——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楷书的成就达到高峰。
6||| 宋代——注重书法家情感的挥写,追求自由的个性,有“宋人尚意〃之说。
7||| 元明清——上承古意,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多样,成为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新起色的繁荣时代。
8||| 当代——书法艺术出现振兴局面,且逐步走向世界
分类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的区分。秦统一天下后在全国推行,小篆字形整齐,转角处较圆滑。
(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
(3)楷书。也叫“正楷”或“正书”,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
最为著名的是唐代的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和元代的赵孟頫(赵体)
(4)行书,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
(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又发展成为一般所指的草书即“今草”。
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1)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所产生的效果。
(2)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如浓淡、枯润等。“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
(4)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在行次布局中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宜,具有节奏和气势。
(5)韵律,主要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书法的韵律来自于书法作品中线条整体形成的生动气韵。
(6)风格,指作品的整体的艺术特征,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它是由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
审美特征
一、 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性
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造型艺术的这一特点,决定它必然重视对象的外形,但并不只局限于逼真地再现外形,而是要求“以形写神”,体现出人物内在但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造型艺术的这一特点,使它只能用间接的方式去表现那些没有外部形体的客观事物
例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罗丹《巴尔扎克像》
直观性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的。
二、 瞬间性与永固性
瞬间性
1||| 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象,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2||| 造型艺术应当选取事物在运动或变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最大限度地运用暗示性手法,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
永固性
1||| 永固性,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造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
2||| 造型艺术的永固性,使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优秀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人类灿烂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
三、 再现性与表现性
再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表现性
造型艺术同样离不开表现性,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体现在3个方面
1||| 它要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
2||| 传达来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3||| 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