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全书总结
首先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编辑于2022-05-11 08:51:06乡土中国
乡土社会的熟悉静止
社会结构
外在表现
文化特质
文字下乡
文字下乡
从空间序列分析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1-4 乡村和城市有不同的知识系统
5-12 面对面的社群无需舍弃语言而采用文字
13-18 语言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观点的片面性
高估了乡土性,低估了它的发展
低估了文字和书面语言的作用,它不仅是用来传递情意的
再论文字下乡
从时间序列分析乡土社会中的知识传承和文字的社会功能
1-7 文化的社会功能:人的经验在时光中积累
8-16 乡土社会中,知识的传承不需要文字
社会关系
差序格局
1-4 方法论:道德感要从社会格局来考虑
5 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
6-8 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基本特点
9-12 个人关系网络中的差序格局
13-15 社会架构中的差序格局
16-20 总结:差序格局中的社会观念
道德观念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社会格局(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体现于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
1-2 方法论: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
3-7 西洋团体格局下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
宗教的虔信
每个人在神面前平等
神对每个人公道
差序格局下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
8-12 个人领域道德要素
仁,系与私人关系而与人相处
试图解释,欲言又止
具体说明,退回私人道德
13-15 公共领域道德要素
公在私中
16-18 总结:中国传统道德法律基本特点
1. 不存在超越私人关系的道德
2. 不存在普遍的法律
3. 不存在普遍的人的观念
构成单位
家族
最亲近的一环,构成传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领域
1-2 引出
3-4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5 家庭概念的人类界说
家庭是暂时性的
6-14 从家庭到家族
结构
团体性,父系
功能
事业组织
内部关系
父子外,婆媳内
情感定向
男女有别
社会文化如何规范男女感情方向,有什么社会功能
1-5 方法论:社会学视角下的感情
心理&社会
心理学:紧张状态,发动行为的力量
社会学:破坏和创造,改变原有关系
了解&契恰
了解:接受同一意义体系
契恰:持续发生作用
6-17 乡土社会的文化模式和感情定向
阿波罗式文化
乡土社会,追求稳定
浮士德式文化
男女之情,追求变化
社会格局 --- 文化模式 --- 规范个体情感
内在规律
秩序
礼治秩序
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并不能在变迁快的时代中出现
1-3 方法论:社会学视角下的法治和人治
4-13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
维持礼的是传统
传统:社会积累的经验
保障
乡土社会流动变化很少
前代经验是生活的保障
价值
敬畏传统
传统成为仪式
14-16 礼的推行途径
17 礼治秩序的前提,和礼治向法治的过渡
观点片面性
前人的方法不一定有效
不知原理便不能发展
进入新话题:社会秩序、社会治理的问题。存在哪些权力,怎样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
无讼
进一步分析乡土社会礼治秩序,几乎不存在需要法律起作用的空间
1-3 乡村和都市看待法律的不同眼光
农村
讼师
无讼
治理的理想
有讼
治理的失败、缺陷
都市
“大律师”
4-11 礼治秩序的达成途径
礼治秩序
个人
通过教化是外在的规则
打官司可羞,因为教化不够
社群
评理
用调节教育解决纠纷
法治秩序
权利是不能侵犯的
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安全
法律与时俱新
律师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12-13 过渡时期在乡土社会推行司法出现的问题
法治秩序好处未得
破坏礼治秩序弊病发生
观点片面性
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可以同时存在,需要它们相互依存
权力
无为政治
从社会冲突、合作的角度,分析权力结构
1-6 方法论:权力的两种类型
横暴权力
统治暴力、压迫性质
社会冲突方面
同意权力
共同授予的权力、社会契约
社会合作方面
7-11 中国乡土社会中的无为政治
皇权为何对乡土基层是无为的?
心有余而力不足
生产力低下,农业剩余有限
经济基础差,所以没有能力
没有能力实现雄图大略,不能过度压榨乡土是历史经验
形成局面
名义上
皇权专制
实际上
同意权力
核心问题:无为政治的内涵、历史背景以及存在价值
长老统治
进一步分析权力结构,在横暴、同意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它是建立礼治秩序的基础
1-8 教化权力与礼治秩序
教化权力:文化性的
社会接替
强制权力
9-12 教化权力的前提和教化权力的衰落
观点片面性
过分强调教化权力的合理性
忽略了教化权力的强制性、政治性
社会变迁的动态分析
组织模式
从血缘到地缘
讨论了中国由血缘关系带来的社会模式及其转变
一方面,建立于血缘的社会模式,阻碍了现代社会商、经、文的发展另一方面,商业社会及观念,也产生于传统的乡土社会之中
1-3 方法论:社会学视角下的血缘关系
血缘
生物性:生命
社会性
职业
身份
财富
4-7 乡土社会中的血缘与地缘
社群分裂
地缘是血缘的投影
形成村落
和原乡村保持血缘联系
未形成村落
难以融入居住村落
8-14 社会变迁中的血缘与地缘
血缘
维持团结与互助
不易维持权利义务的平衡
商业在血缘之外发展
地:村落之外
人:血缘社区边缘的外地人
地缘
契约社会
现代社会
江南市镇明清时期的一些特点
交通-贸易
外地、外乡
体力劳动
外来人口
变动模式
名实的分离
讨论社会变迁下社会秩序变动的问题分析社会在急速变动和缓慢变动两种情况下不同的变动模式
1-6 社会变迁中的文化英雄与时势权力
文化英雄
对民族、知识分子的期待
今天的文化英雄:穿梭于法律和社会,传统与现代,充当“翻译”的作用。把自己的心愿付诸实践,服务社会,推动改革,成就自己的人生
时势权力
组织新的实验,获得别人的信任
7-11 乡土社会缓慢变动中的名实分离
行为模式
从欲望到需要
讨论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们行动的两种方式:出自欲望和出资需要。由此作者分析在社会变迁中,如何对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进行规划和引导。
1 提出从社会计划的角度探讨长老和时势权力的区别
2-11 由欲望规定行为方向的社会模式
欲望是被外界控制的
源自社会文化
有效
不自觉
经过自然选择
欲望
行为
传统
12-14 由需要规定行为方向的社会模式
现代
礼与道德、法律
礼
由教化养成
强制性规范
违背礼,会受到惩罚,但更多的是调节和教育
道德
由社会舆论保障
非强制性规范
违背道德,受人唾弃,是耻辱
法律
由国家权力机关推行
强制性规范
违背法律,受法律机关的惩罚
皇权
县令
差人
乡约
人民
双轨制
中国传统政治机构有着由上而下的中央集权和由下而上的地方政治两层
中央的事是极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自治团体享受着地方人民所授予的权力,不受中央干涉
表面上只看到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执行政府命令,但事实上,一到政令和人民接触时,在差人和乡约的特殊机构中转入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
社会契约论
在人的“自然状态”下,个人的行动只受他们个人的权利和良心所约束社会契约论者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个理性的个人,自愿放弃他自然的自由,获得政治秩序的好处
主张
个人融入政治社会是通过一个相互同意的过程
个人同意遵守共同规则、义务,以使自己和其他人不受伤害
权力比较
横暴权力
存在不民主
同意权力
完全民主
教化权力
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爸爸式的”)
时势权力
时势造之,不是传统,也不是社会所授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