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学概论
本图对传播学概论进行了梳理,主要体现了传播学概论的逻辑框架,对传播的类型、渠道、组织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概括
这是一篇关于灰尘的旅行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高士其,应对灰尘,灰尘的影响,灰尘的种类,灰尘的传播,灰尘的来源。
本图对中国新闻史教材进行了梳理,内容共分七章,介绍了新闻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传播学概论
意见领袖
定义: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者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基本特征
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
不集中于特定群体或阶层
影响力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
意见领袖的功能
选择过滤功能
突出功能
扩散功能
引导功能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
环境认知效果
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受众具有哪些权利
传播权
知晓权
媒体接近权
受众在受到媒体侵害时有要求赔偿权
我国媒介规范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
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社会职能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经济功能
资本主义国家的几种重要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局限性:
他将媒介组织视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
看不到人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理论依据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应系统上,发出的人类行为解释是片面的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觉
肯定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地球村预言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
麦克卢汉提出的三个观点
媒介即讯息
媒介: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似而非的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者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是对于现实环境的镜子似的再现
真人秀真的真吗
真人秀的真并不是生活真实,而是一种拟态真实。它将记录片与戏剧紧密结合,由真实性和虚拟性两个层面的内涵构成。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维尔的三功能说
环境监视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环境监视
解释和规定
社会化功能
提供娱乐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职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讯息的传送广泛,快速,连续,公开。
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语来说即是受众。
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从传播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组织传播的作用
确保组织内部协调活动的发生,即建立起组织内部成员的联系协调,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确保组织与外部环境建立起联系来完成正常的输入输出交换活动,与外部环境适应
通过组织内部情感交流,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增加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通过组织内部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满足其成员的社会心理需求,激励士气。
两种渠道
正式渠道——传播方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水平
非正式渠道
组织传播的功能
内部协调
指挥管理
决策应变
达成共识
为什么会有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也就是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看法。
群体意识包括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情感
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协调成员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压力与趋同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产生的压力
从众指的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
形成从众的根本原因是群体压力
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传播学的五种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学习传播学的目的
消除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劳动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发出的信息。
信号
象征符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符号的功能
表达和理解
传达
思考功能,引发思维活动
符号意义的分类
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传播者
受传者
媒介
讯息
反馈
拉斯维尔5W模式
who whom what which with effect
优点: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缺点:单向直线模式,没有一条反馈渠道
奥斯古德模式:每个人扮演三个角色:编码者,译碼者,释码者
传播过程的特点:动态性 序列性 结构性
“主我”与客我理论
自我是主我与客我的统一
主我:个人的主体意识
客我: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如何完善自我
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客我可以促进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人内传播的定义
人内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而互动的介质就是所谓的有意义的象征符。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是间接传播
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意义更为丰富复杂;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非制度性传播
保密性强
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语言
人际传播的功能
协调人际关系
交流思想感情
统一社会态度
支配他人行动
人际传播的作用
认识与控制周围环境
与他人建立有效地社会协作关系
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需要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际传播的语言
书面语言
声音
电子乌托邦
一种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倾向和思想
集合行为
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聚集现象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