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这里面包括了地球上的大多数植物。植物生理水分生理 蒸腾拉力 合理灌溉 细胞吸水 细胞水势 根系吸水 气孔运动
植物生理学第一章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笔记,包括微梁系统、微球体系统、胞间连丝、细胞浆、微膜系统、细胞膜、细胞壁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植物体内含水量
不同植物
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不同组织器官
不同生长环境
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
自由水 植物体内不被亲水胶粒吸附,可以自由移动,可起溶剂作用的水分。
束缚水: 植物体内吸附在亲水胶粒周围或被困于大分子空间中,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
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可作为衡量植物代谢 强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①原生质的主要组分 ②较强的表面张力和内聚力,是水分运转的重要机制 ③生化反应和物质吸收、运输的介质与原料 ④调节植物体温 ⑤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吸水
渗透作用
定义 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经过半透膜流向水势低的系统现象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半透膜:细胞的原生质层(质膜、胞基质、液泡膜)
鉴定细胞死活的方法:活体染色、 胞质环流、质壁分离
水势(w)
水势 恒温恒压下,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
水势单位 Pa(帕) 1M Pa = 106 Pa 1 ba(巴)= 105 pa ; 1大气压 = 1.013 ba = 1.013 × 105 pa
纯水的水势最高=0 溶液的水势小于0
水分移动的方向:高水势区➡️低水势区
渗透作用植物细胞的水势构成
ψs 渗透势 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 为负值 ψs=-iCRT
ψm 衬质势 由于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吸引,使水分子自由能降低,水势下降的值。 为负值
ψp 压力势 由于静水压(细胞壁压力)的存在,使体系的水势值增加,一般为正值。
ψg 重力势 水分在重力场中由于存在高度差而受重力作用使水势增加的值,通常忽略不计。
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w=s+m+p 成熟植物细胞的水势:w=s+p 不具液泡的细胞的水势:w=m
细胞水势各组分的变化关系
风干种子:ψw = ψm
吸胀吸水 (未液泡化的细胞吸水)
吸胀吸水:通过吸胀作用而实现的
吸胀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水分的跨膜运输
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水集流通过质膜上水孔蛋白中的水通道进入细胞
水孔蛋白 是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膜内蛋白)。
水孔蛋白的单体是中间狭窄的四聚体,呈“滴漏”型,共8个亚基,每个亚基的内部也形成狭窄的水通道(微孔)。 水孔蛋白的活性是被磷酸化调节的。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区域
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系 根系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 吸水能力最强的区域—根毛区
根系吸水途径
根毛➡️皮层➡️内皮层➡️中柱导管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吸收→皮层→内皮层→中柱导管(根的木质部导管→茎的木质部导管→叶柄木质部导管→叶脉木质部导管)→叶肉细胞→气孔、水孔、角质层等→扩散入大气(98%)
根系吸水动力
被动吸水 蒸腾拉力(主要动力) 因叶片蒸腾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水分上升的力量。
主动吸水 根压(叶片未展开时的主要动力) 靠根系的生理活动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土壤状况对根系吸水的影响
土壤水分
吸着水(无效水) 重力水(可用水) 毛管水(可用水)
(永久萎蔫系数: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
土壤通气
土壤通气良好,根系吸水性强 土壤通气不良,根系吸水困难 中耕耘田,排水晒田——增加土壤通气
土壤温度
低温 ①原生质粘性增大,对水的阻力增大,水不易透过生活组织,植物吸水减弱 ②水分子运动缓慢,渗透作用降低 ③根系生长受抑,吸收面积减少 ④根系呼吸速率降低,离子吸收减弱,影响根系吸水
高温 加速根系老化过程,吸收面积减少 “午不浇园”、“夏季雷雨转晴”
土壤溶液浓度
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水势低,根系吸水困难。 施肥过多或过于集中时,可使根部土壤溶液浓度急速升高,阻碍了根系吸水,严重时,还可能产生反渗失水而枯死,引起“烧苗”。 盐碱地土壤溶液过高,植物吸水困难,形成一种生理性干旱。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和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
植物的需水规律
植物的水分临界期: 植物对水分缺乏特别敏感的时期,一般是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
合理灌溉的指标
形态指标:反映作物需水状况的外部性状,如:叶片颜色,株型,生长速率等 生理指标:反映作物需水情况的生理生化变化,如:胞液浓度,渗透势,水势,气孔开度等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水分运输的途径
水分运输的动力
根压 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 (爱尔兰学者Dixon提出)
①水柱的形成受两种力作用: 分子间内聚力(300×105pa) » 张力(5-30 ×105pa) ②导管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亲水物质),水分对其产生附着力 ③导管次生壁有不同形式的加厚,增加导管的韧性,不易变形
植物的蒸腾作用
概念意义
定义 植物通过其表面(主要指叶片)使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水分散失的方式: 液体—吐水 气体—蒸腾
指标 蒸腾速率(蒸腾强度):植物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失水的量(g.m-2.h-1) 蒸腾效率(蒸腾比率):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干g.Kg-1) 蒸腾系数(需水量):一定生育期内蒸腾失水量与干物质积累量之比(水g.g-1)
方式 气孔蒸腾 皮孔蒸腾 角质蒸腾
气孔蒸腾
气孔的结构 双子叶-肾形 单子叶-哑铃形
气孔的特点 气孔数目多而面积小; 保卫细胞体积小; 保卫细胞有整套的细胞器; 保卫细胞有不均匀加厚的细胞壁; 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具有胞间连丝; 保卫细胞有两套羧化酶体系。
气孔的蒸腾速率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水分子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率不与小孔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周长成正比。
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
淀粉糖变化学说
钾离子与苹果酸调节理论
影响气孔蒸腾的因素
内部因素对蒸腾的影响 ①气孔构造 ②叶肉细胞间隙的面积
环境因素对蒸腾的影响 ①光照 ②大气湿度 ③大气温度 ④风 ⑤土壤条件